文/老餘
1936年,毛主席在陝北賦詩曰: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還有兩天,就到2022年了,主席那時的“今朝”距今已快一個世紀。
於是,有些人就開始懷疑起來:
在“不是我不明白,是世界變化快”的今天,毛主席崢嶸歲月中積累的那些經驗,對我們今天的組織、個人的成長還有效嗎?是不是已經過時了?
我覺得還有效、並沒有過時,還能解決我們很多的實際問題。
因為,雖然表象世界千變萬化,但事物發展的底層邏輯永遠不會變。
就像股票界那句經典一樣:
——市場沒有新鮮事,因為人性永不變。
毛主席和我黨遇到的那些問題,及與之對應的那些天才般的解決方法,其實就是一個豐富的且經過實踐驗證的組織管理者手冊。
我們不用自卑,不用非得去學西方的那一套,他們的長處在於科學,而我們的特長恰恰是思想。
公司管理問題不僅是個技術運用問題,更是一個思想運用問題。
運用毛主席思想解決公司發展的一些問題,之前寫了六篇,說了七點,如其中之一:
你初入一個行業,如何才能打敗業內的巨無霸?
當時,在弱小的共產黨面前,國明黨在經濟、裝備、地盤、士兵數量上就是那個巨無霸,最後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毛主席打敗了這個巨無霸。
這難道不值得我們創業者認真琢磨琢磨?
如果你是一個管理者,或者有志成為一名管理者,本文底部有相關連結,可以花幾分鐘看一看。
本篇,我們接著再看毛主席當年的勝利,如何啟迪今天的組織管理。主要說一個每個組織領導者都要遇到的問題:
——“在公司裡,員工個人目標和組織整體目標,老闆到底更提倡哪個?”
答案看起來非常明顯,但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
一起來看一看。
(一)左右為難的管理悖論
你可能會覺得,這還用說嗎?
——老闆當然提倡組織整體目標更重要啊!
因為,公司給員工發工資,就是買了員工的勞動時間,當然是公司目標更重要了,個人目標必須服從員工目標。
甚至有時候,為了整體目標能夠達成,還需要員工主動犧牲一些個人利益,部門犧牲一些區域性利益。
於是,公司政策導向為:大家緊密合作,不要斤斤計較小我得失,放下自己的地盤意識等等,你看那些提倡把公司當家來打造的,應該就是這麼想的。
但這樣一來,伴隨而來的就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下面的人就會鑽這個思想的空子,既然小我不重要、地盤不重要,那我多幹少幹、甚至不幹都是一個樣,人性是有弱點的,那肯定就是不幹最符合個人利益。
終於,吃大鍋飯就開始了。
那既然提倡公司目標會導致吃大鍋飯,那反過來說:
——提倡個人目標,打造所謂的狼性文化行不行?
相互競爭、多勞多得。
有一些管理經驗的都知道,這必然導致山頭主義,因為總部資源就這麼多,客戶就這麼多,你多了就等於我少了。
於是劃分地盤、各自為政,決不允許其他人染指,自己人慢慢變成了對手、仇人。甚至有的寧願花錢去外面找人,也不和公司內部人合作。
你看,提倡個人目標也不行。
提倡個人與公司的目標,就像蹺蹺板的兩頭:
如果把員工的注意力引向組織目標,就會抑制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做多做少結果差不多,最後就是全員懶漢,公司就老闆一個人著急,其他人都會無動於衷,結果就是把公司吃垮;
如果員工的注意力引向個人目標,打造狼性,就又會抑制個人間、部門間的團隊協作,最後就是山頭主義橫行,結果就是公司分裂。
那我兩頭都用力行不行?
最終的結果大機率是蹺蹺板斷裂,遊戲提前over。
那怎麼辦?
有沒有兩全其美的辦法,即讓員工抱有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又能看重組織的整體目標,個人即力爭上游又能通力合作?
怎麼解決這個作為領導者必須要遇到的攔路虎?
還好,我們有毛主席。
他老人家就很好地解決了組織中的這個問題:
解放軍有吃大鍋飯的思想嗎?
沒有。你看戰士們那種視死如歸的精神。
解放軍有山頭主義思想嗎?
沒有。你看遼瀋戰役,都是從各部隊抽調戰士,組成新的部隊後戰鬥力還是槓槓的,完全不知啥叫山頭。
我們不禁要問:毛主席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二)國民黨作為組織,也遇到了這個問題,沒有能力解決
國民黨軍隊之所以最後大面積投降導致潰敗,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始終沒有解決掉內部「山頭主義」嚴重的問題。
你看國民黨內部的桂系、皖系、直系等各種派系。
這些被蔣介石用錢、權收買過來的部隊,就像很多集團透過收購兼併的小公司一樣,始終沒有解決融合問題。
你看他們之間相互勾心鬥角、互不買賬的樣子,就知道國民黨是“形雖在神已亡”。
我不知道老蔣怎麼看山頭主義,但他作為這個組織的領導,自己本身就帶頭搞山頭,你看他打仗,炮灰就命雜牌軍去,有功勞就讓嫡系去領。
既然大領導這麼搞,下面肯定是有樣學樣,大部分人只關心個人利益和小團體的利益,於是,這其中慢慢地分為兩部分人:
- 一部分人,成了利益的追逐者;
- 另一部分人,成了既得利益的捍衛者。
這就像一個鑽到錢眼裡的公司,裡面的每一個人也必將像僱傭兵一樣,唯有利益能讓他動一動。
而怎麼對客戶好?那是不管的,除非對客戶好一次就有明顯的物資獎勵。
這樣以利益驅動且山頭林立的一盤散沙,戰鬥力和凝聚力就可想而知了。
(三)毛主席解決那個矛盾的辦法
其實一開始,兩黨成員結構上差異並不大,比如早期的創始人和領導人,都來自傳統計程車紳階層,都懷有救國的偉大理想。
國父孫中山沒有救國理想?
陳獨秀沒有救民於水火的理想?
一開始都有。
只是在發展過程中,國民黨慢慢丟掉了初心,收編各路軍閥後又不把他們當自己人,最後山頭林立,且有的山頭大到老蔣自己都無法收拾。
我們看毛主席,他老人家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很明確,就兩步:
- 1、給組織注入意義感,是領導者的第一要務
不要以為這很虛,其實這是一件很實在的事兒。
何謂一個組織一個群體一個國家?
不是因為被圈在這塊地方,不是因為說一樣的話,而是因為大家有相同的「意義系統」,正是這個相同的意義系統把大家組成了一個群體。
這個群體可以是公司、老鄉、同門、國家... ...。
這,也就是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說的“想象的共同體”。
你看毛主席,自從獨立建軍、從不發軍餉開始,就把“推翻三座大山,讓窮苦人過上好日子”的「意義感」注入到了八路軍的靈魂深處。
從此,八路軍就與國民黨軍隊成了不同的物種:
八路軍為了信仰而戰。從上到下,到每個戰士,都知道自己為何打仗,不是為了軍餉,不是為了現在吃香喝辣的,是為了家裡的那個她、家裡的父母、孩子能過上好一點的日子。
國民黨軍是為了軍餉而戰。我們的軍隊不發軍餉,戰鬥力還是槓槓的,國民黨軍不發軍餉看看,第二天就譁變給你看,他們的理由很充分,當兵吃餉,天經地義,譁變還譁得理直氣壯,你老蔣還挑不出他們的毛病。
生命浩浩蕩蕩來來去去,為了什麼?
其實就為兩樣:一樣是追尋幸福;而另一樣,就是尋找此生的意義。
追求幸福是很多生物的共性,而只有人類,才會在心底問自己:
——此生如何度過,才會有意義?
在那個動盪時代,正是毛主席賦予了人們此生的意義,正是這個意義讓那麼多人捨生忘死、前赴後繼,才會讓那麼多人在慷慨赴死的那一刻還在為這個意義熱淚盈眶,因為自己的死亡,讓這個意義又向前推進了一些。
哪怕,真的只是一點點。
這就是意義的作用,就是它把相信這個意義的人們團結在一起。
大家為了同一個意義不僅聚在了一起,每個人還都會為了這個意義調動主觀能動性,為了這個意義去通力合作又力爭上游,為了實現這個意義,去主動調整、校正自己的個人目標。
你看我們共產黨的軍隊,士兵們打散了會去找大部隊,不久就又會聚成一股巨大的力量;
你再看國民黨的軍隊,打散計程車兵會去找大部隊嗎?
不會了。直接回家或者去找軍餉更高的部隊,在他們眼裡,當兵就是一個職業,一個混飯的行當。
轉換一下,這種意義感不就是我們公司裡的“使命、願景、價值觀”嗎?
大部分老闆都知道,自己的使命要寫得漂亮一些,什麼員工第一、客戶第一等等。
但很可惜,太多太多公司像國民黨對待自己的信仰一樣,高高地掛在牆上,哄騙世人而已,自己早已不這麼做了,早已去搞個人利益搞山頭去了。
而只要作為老闆的你這麼一搞,員工就都明白了,你說的那些都是假的,於是意義感不僅頓時消失,還認為受了巨大的欺騙。
然後就是哪裡給的工資高去哪裡,或者哪裡賦予他能相信的意義,即使工資待遇差一點,他大機率也會去。
於是,你罵這群人為白眼狼的同時,卻完全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只能給HR更多的預算,讓他升級BOSS和獵聘網的賬號為VVIP,儘快招合適的人填補空缺,然後人來了,沒多久又走了,留下的都是混日子的,走的卻都是精英。
死迴圈,就這麼無限下去... ...
(此刻,你或許要問:怎麼做,才能讓員工相信你的“使命、願景、價值觀”?
這一點在做領導,學毛主席(2)中已經談過了,這裡不再贅述,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
但是,給解放軍注入靈魂後,就能打勝仗了嗎?
當然不能。
這就像你給員工們畫完大餅後,他們還是不能為公司利益著想一樣。
還得有第二步。
我們繼續看。
- 2、在意義感之下,再談實際利益
毛主席在給八路軍注入靈魂後,做了什麼?
——土地革命。
雖然我沒有錢給你發軍餉,但在我們根據地,在我們紅色政權的區域裡,每家每戶都能分到幾千年來窮苦人從沒有得到過的東西——那片屬於自己的土地。
在意義系統的主導下,每個解放軍戰士都知道,自己奮勇殺敵,不僅是為了讓全國窮苦人過上好日子,也是在保證自己家裡分的地不會再次落入地主手中,家裡的爹孃弟妹因為自己的奮勇,不僅能享受好一點的待遇,也能讓鄉親們高看一眼,因為大門上有一塊牌子——家屬光榮。
所以,在保證你公司意義系統的大前提下,你還得捨得分實際利益,還得捨得給精神獎勵。
注意:
首先,是保證你的意義系統占主導地位;
其次,才是關注實際利益和榮譽獎勵。
這個認識很關鍵。不然就會出錯,且百思不得其解。
比如很多公司學華為,就學得差點吐血,就拿學他給員工分錢的事來說,就會適得其反。
不是說華為員工待遇好嗎,那我也提高待遇,是不是就會和華為一樣,起碼能接近華為一點點。
但結果往往事與願違,不分額外的錢還沒事,這一分搞得怨聲載道、甚至離心離德。
那為何華為分給員工“大碗的酒大碗的肉”更能激發戰鬥力,而你卻搞成了利益糾紛呢?
就是因為你把意義系統和實際利益搞反了:
華為和解放軍一樣,意義先行占主導地位,而激勵系統是附屬,華為員工首先是因為認同華為的使命願景價值觀,才去為之奮鬥的,而高薪和激勵只是輔助,是為了讓員工更安心的工作,不讓老實人吃虧。
而你的組織是利益驅動的,大家都是衝著錢才聚在一起的,才為之奮鬥的,高薪和激勵佔了主導地位,而意義感只是輔助或者就根本沒有意義感。
當然,這種情況下,你要多給一方一分錢,另一方就會和你急,這不搞出利益糾葛來才怪。
所以,學習標杆不要學他的表象,不要學他做了什麼,要學他的內在,學他為何要這樣做,他背後的邏輯到底是怎樣的?
(三)結語
我們一直很糾結,作為領導者,到底是提倡員工重視組織目標好,還是個人目標好?
其實這兩個目標都有問題:
讓員工重視組織目標,必然導致大鍋飯養懶漢。
讓員工重視個人目標,雖然或許真的能打造所謂的狼性團隊,但必然會陷入山頭林立的態勢。
而意義系統就不同了,他就像降維打擊,它不是存量競爭,它不是你得到的意義多了,我的意義就少了,它像一根燃在深冬中房屋裡的蠟燭。
不僅讓整個屋裡的人都充滿能量,還能引領屋外的人向這裡靠近。
你看1940年冬天,國民黨調動幾十萬大軍對抗日根據地實行軍事、經濟封鎖,重重包圍下“不讓一粒糧,一尺布進入邊區”,根據地生產、生活陷入極端困難,大冬天的沒有鞋襪,沒有被子蓋。
但這能阻止愛國青年向延安進發嗎?
完全不能,他們突破國民黨的重重包圍和封鎖,跋山涉水來到聖地延安。
這是為啥?他們到底圖什麼?
兩個字——意義!
只要來到這裡,本身就意義非凡。
(完)
本文相關原創:
做領導,學毛主席(6);做領導,學毛主席(5)
做領導,學毛主席(4);做領導,學毛主席(3)
做領導,學毛主席(2);做領導,學毛主席(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