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邦獲悉,12月29日,碳中和技術公司「碳能科技」宣佈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紅杉中國種子基金領投,奇績創壇跟投,雲岫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
碳能科技創始人康鵬博⼠畢業於斯坦福大學,師從⼈⼯光合作用領域創立者、美國科學院院⼠Thomas J. Meyer教授和Maurice Brookhart教授,於2015年回國創立碳能科技,致力於研發經濟正向的負碳技術, 打造能源領域的貝爾實驗室。
基於自主研發的二氧化碳電還原催化劑和先進電解池隔膜等技術,碳能科技可實現將工業排放的二氧化碳轉化為合成燃氣、合成油、可降解塑膠等零碳燃料和綠色化學品,是目前完美結合新能源實現負碳的技術路線。
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是造成全球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與傳統的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路線相比,新興的電化學利用技術提供了一種具有可持續性和廣闊應用前景的負碳方案,也是國際上寶馬、奧迪等企業大力投入的技術路線。透過將工業排放的二氧化碳轉化為合成氣或者塑膠等市場前景廣闊的高附加值化學品,可以實現經濟正向的碳迴圈,有望對目前的能源產業實現大規模化石能源替代。然而,目前高效能且穩定的催化材料、電極材料和電堆架構的研發對國內外頂尖技術團隊來說仍充滿挑戰。
與其他同賽道的初創公司相比,碳能科技無疑走得更快,更實。透過在核心技術上的突破,碳能科技自主研發的基於地殼豐富元素的催化劑具有超過五萬小時的長壽命和極強的抗中毒效能;首次實現了平米級大幅面膜電極的製備;研製了輕量級、模組化的電化學反應堆;開發了變革性的“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一體化”工藝,使得碳捕集從純投入變為淨盈利。在行業拓展上,與中石化工程建設公司合作,聯合開發萬噸級二氧化碳電解工程專案。這些大型碳轉化裝置將進入火電、鋼鐵、水泥、化工和有色等高碳排行業中,起到碳減排的重要作用。
與此同時,碳能科技正積極佈局綠氫技術,自主研發的第三代鹼性電解水制氫複合隔膜材料在效能上全面優於傳統的第二代隔膜材料,可大幅降低電解水制氫能耗,保障大功率電解槽的安全穩定執行。打破國外30年的技術壟斷,實現進口替代,解決“卡脖子”問題,受到了華電集團、華能集團、國家電投和中國船舶集團等大型氫能企業的認可。立足於“負碳“、”綠氫”兩個主流碳中和技術,碳能科技的業務規模預計將實現大幅增長。
本文源自創業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