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五胡亂華,是過去的史家們所提出的說法,在今天看起來,多少有些政治不正確了。畢竟,“胡”字是有歧視性的。不過,我們要知道,這不是今天人們提出的說法,這是古人提出的說法。在古人的觀念裡,沒有我們今天的政治正確。所以,我們也沒有必要來苛責古人。所以,在這裡我們暫且沿用“五胡亂華”的說法吧。
所謂的五胡亂華,指的是在西晉後期到南北朝後期這將近三百年的時間裡,匈奴、鮮卑、羯、氐、羌等五個少數民族從不同角度進入中原,在中原地區進來過眾多的政權,最終與中原民眾完全融合為一體的歷史程序。
這一歷史程序,對中國的歷史走向而言,帶來了巨大的影響,體現在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方面。首先,少數民族進入中原的過程,並不是一個和平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發生過大規模的戰爭和殺戮,大量無辜的百姓死於非命。無辜被殺的百姓之中,有中原的漢族人,也有進入中原的少數民族,甚至有南方地區的原住民。具體有多少人被殺,已經是一個無法詳細統計的謎團了。很多以前人口稠密的地區都變得人煙稀少了!
其次,這一歷史程序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中國的人口構成。大量北方少數民族先後進入中原,他們的到來,無疑改變了中原地區的人口結構。而為了躲避戰亂,大量中原民眾也被迫南遷。南遷的民眾到了江南地區、嶺南地區以後,也改變了當地的人口構成。北方的少數民族來到中原後,經過了二三百年的融合之後,與中原民眾融為一體。所謂的五胡,消失於華夏族之中。而在江南,大體中原民眾南下之後,也實現了與江南原住民之間的融合。江南的越人當然不願意北方難民的到來,他們和北方的難民之間也有著很大的矛盾。但是,兩三百年之後,北方南下的民眾,也與南方的越人以及早期到達南方的漢人融合為一體了。
再次,北方地區的經濟遭到很大的破壞,而南方地區的經濟得到了發展。本來,中華文明最早的起源地在黃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區。而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中原地區也是經濟發展最快的地區。但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原地區在長期的戰亂之中遭到了巨大的破壞,經濟發展長期停滯不前。而與此同時,大量北方民眾來到南方以後,一方面給江南地區帶來了大量的人口,勞動力的增加對於經濟發展而言,絕對是一個利好因素。另一方面,北方地區南下的民眾也帶來了中原地區原先比較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經驗,這對於江南地區的開發也是有利的。相對於北方來說,江南地區三百年中戰亂較少,也為江南的開發提供了保證。就這樣,經歷了三百年之後,江南地區已經成為非常富庶的地區了,這就為後來唐朝以後,中國的經濟重心移到南方奠定了基礎。
第四,在文化領域內所帶來的影響也是十分巨大的。這包括了一下幾個方面,亂世之中,人們看不到希望,只能從宗教之中去尋求安慰。所以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宗教都獲得了巨大的發展。佛教逐漸為中國人民所接受,道教無論是從組織還是理論上都逐漸成熟。在這一時期,儒學的發展也進入到一個相對低落的發展階段。另一方面,少數民族進入中原以後也將他們的文化帶到了中原地區,當這些少數民族融入到中原民眾之中以後,他們所帶來的文化也成為中原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同樣,中原地區南下的民眾有不少都是原先的名門望族,他們到江南以後,也改變了江南地區的文化面貌。江南地區本來被北方人視為蠻荒之地。而到後來,江南地區已經成為人文淵藪之地了。
第五,就社會結構方面來說,中原地區的民眾在南下的時候,也大多是依附於一些大族。這些大族到江南以後,還都保留了自己的優越社會地位。比如琅鋣王氏、太原王氏、陳郡謝氏等等,王謝桓庾顧陸朱張在很大程度上壟斷了政權,呈現出士族社會的局面。而在北方,留在中原沒有出逃的民眾也都依託於一些大族構建起塢壁以自保,在北方也形成了一些壟斷性的大族,比如滎陽鄭氏、清河崔氏、渤海高氏、隴西李氏等等。崔盧李鄭在北方地區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甚至鮮卑人也把門閥制度推行到自己的社會之中。門閥士族影響中國長達數百年,到唐朝後期才最終從歷史舞臺上消失。
以上,我只是隨便舉了幾個比較顯著的方面,在政治制度、經濟結構等許多方面也有很深的影響。限於篇幅,我這裡就不再展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