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遜 腎內科主任醫師
本文的主角是一位來自省外的腎病患者,他姓高,49歲,筆者就稱他為高先生。大約一年前,高先生只是出現雙下肢輕微水腫,當時並沒有其它不舒服表現,經過2個月之後,感覺下肢水腫有所加重,隨即去當地醫院診治,經檢查發現尿蛋白3+,以及其它指標異常,被診斷為腎病綜合徵。醫生建議高先生做腎穿刺檢查,因未行腎穿刺,經治醫生僅給患者加用利尿及降血脂等治療。又過了一個月時間,患者還是水腫,尿蛋白3+,之後開始吃中藥,是在某私人診所一位老中醫那開的中草藥。吃了一個星期之後,患者的雙下肢水腫確實也消退了些,然後繼續服用老中醫開的中藥達3個月,這在期間未去醫院做任何化驗檢查。直至半年前,患者病情突然加重,表現為雙下肢中度水腫並伴有尿量減少。去醫院檢查發現,患者的尿蛋白仍為3+,腎功能明顯異常,血肌酐達260μmol/L,血漿蛋白與血脂均有明顯異常(低血漿白蛋白與高脂血症),患者這才慌了神。
患者於5個多月前,我們對高先生的病情再做全面檢查,臨床確診為腎病綜合徵並腎衰竭,病理診斷為特發性膜性腎病。經糖皮質激素(甲潑尼龍)與細胞毒藥物(環磷醯胺),以及抗凝、降脂、利尿及對症支援與中醫中藥等治療,一月後血肌酐正常,四月後尿蛋白正常,目前患者病情已處於完全緩解狀態,即臨床治癒。
我們說,腎病有水腫等異常表現者並不多見,或者說絕大多數腎病可以看不出有任何表現。若腎病患者出現了水腫,更多見於腎病綜合徵。本文這位高先生就屬於此類腎病,臨床診斷為腎病綜合徵。當然了,僅診斷為腎病綜合徵是遠遠不夠的,還應該確定是原發性腎病綜合徵還是繼發性腎病綜合徵,以及患者的病理型別屬於哪一種。這對制定治療方案及判斷預後都是有幫助的。後來,該患者經過我們全面檢查被確診為原發性腎病綜合徵,病理診斷為特發性膜性腎病。而高先生的治療經歷確有如下值得深思的五點。
1.腎病綜合徵的治療,不能僅滿足於利尿消腫
腎病綜合徵以“三高一低”為主要表現,即大量蛋白尿、高度水腫、高脂血症與低血漿白蛋白。透過使用利尿藥物即使能將水腫消退,這也只是達到了“治表”的目的,其腎小球腎炎的本質並未解決,即必須透過激素與免疫抑制劑等“治本”治療免疫性炎症,這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2.尿蛋白尿太高,單用中藥治療效果不會太好
既不要牴觸中醫中藥,也不要迷信中醫中藥。我們說,治療腎病也可配合中醫中藥進行治療。對於尿蛋白不高或僅表現為單純性血尿的慢性腎病,可以單用中藥進行治療;對於尿蛋白太高的腎病綜合徵或腎衰竭等,可以在西醫西藥治療的基礎上配合中醫中藥治療,這也是可以的。然而,如若患者的病情較重或很重,則單用中藥治療,效果不會太好,甚至看不出效果。
3.不做檢查只悶頭吃中藥,這樣老中醫不靠譜
腎病不是腎虛,腎虛是透過“望聞問切”作出的中醫診斷,而腎病是透過病史、症狀、體徵及各種化驗檢查才能作出的西藥診斷。不做檢查只悶頭吃中藥來治療腎病,或許能看到患者水腫消退了沒有或自我感覺好了一些沒有,但是無法對腎病是否已經好轉或治癒作出判斷。因此,這樣的老中藥是不靠譜的。
4.未出現嚴重血栓與栓塞等併發症,算是萬幸
高先生所患的疾病為膜性腎病,尤其當血漿白蛋白低至25g/L以下時,患者處於嚴重高凝狀態,極易併發血栓與栓塞性併發症,腎靜脈血栓、下肢靜脈血栓、腦栓塞及肺栓塞等等都可能隨時發生,嚴重者可致命。儘早配合積極的抗凝治療,就可以減少或避免發生嚴重併發症。高先生在之前未予抗凝治療,未出現嚴重後果已算是萬幸。
5.以“激素”為主的方案,乃膜性腎病之首選
膜性腎病及其它病理型別的腎病綜合徵,以“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為主的方案仍為治療首選,除此之外,還需配合抗凝、降脂、利尿、對症及支援等綜合治療措施。雖然患者的血肌酐高達260μmol/L,但仍然考慮為急性腎衰竭,即腎病綜合徵併發急性腎損傷。此時的治療方案可以與腎功能正常的膜性腎病是一樣的。99%患者的腎功能是可以完全恢復的,同樣,膜性腎病的治療效果一般也不會差,多數也是能夠獲得臨床治癒(即完全緩解)效果的。
如上就是高先生患病之後的經歷,希望患有腎病的朋友能夠從中吸取教訓,少走或不走彎路。
與同名《腎為先》微信公眾號同步首發,文章為周遜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