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當下火熱的小紅書APP中被呼為“仙界”,甚至因“一見鍾情”而成為某人心中的“摯愛”。在攜程上面,她的表現可圈可點。在這個不乏精品民宿的首都,她憑什麼贏得眾多消費者的青睞,她又是如何營造獨特的“呆式”風格和傳承老北京四合院的建築精髓的?
一縷清秋半日閒,當梧桐葉落,禾穀成熟,一年中,暑去涼來,秋的腳步已慢慢的踏入這座古老的城市。老舍先生這樣說過:“天堂是什麼樣子,我不曉得,但是從我的生活經驗去判斷,北平之秋便是天堂”。確如大師所言,北京的秋季,天變得通透,藍得一瀉千里,大地也猶如五彩的畫布,被各種顏色妝點著。走在衚衕裡,從金黃的銀杏樹葉間灑落的秋風,撫過臉頰,這種恰到好處的恬靜愈發讓人覺得安詳。微風,藍天,南飛雁,襯著這四合院黝黑的宅門,鋥亮的門鈸,槐蔭下喝茶對弈的老人,追逐玩戲的孩童,還有遠處傳來如泉水般清脆的腳踏車鈴聲.....慰藉著我們在城市裡那顆躁動的心。願時光定格,願歲月靜好。
心向
按照管家發來的路線指引,輕裝簡行,行走在鬧市街區、清幽小巷,左穿右轉,路燈溫暖的白光對映著碩大的門牌——47號,我得已與之相見。原木色的大門襯著青磚黛瓦,門楣上的六稜門簪,簷下的復古門燈,以及門坎兒兩側的抱鼓石門墩,那一刻我宛如置身畫中一般,而畫中的主角就是這位我盼望已久的“東方美人”——北京呆住東方美人酒店。美人之美在其韻味、更在其氣質。古都特有的衚衕文化賦予了她深厚的內涵;廣廈林立的金寶街帶給她精彩的瞬間。
泛起一處波瀾的造景小水車
輕叩柴扉,院裡傳來年輕女子回應的聲音。不一會兒,一位清秀白淨的女孩探出頭來,她愛笑,聲音悅耳,看上去就像一位似曾相識的老友。後來才知,原來她就是一直和我聯絡的管家。她急忙跨過大門,一邊從我手中接過“行李”,一邊問候我們旅途的勞累,嘴裡還不忘關照讓我們坐在長凳上休息。那種關切恰到好處,讓人既不感覺是逢時的客套,又能微微感到老友般見面的溫馨。似乎這就是一粒良藥,舟車勞頓的疲憊感頃刻釋懷。 院子不大,但整潔;飾物不多,但足夠雅緻。滿眼的“秋意盎然”與“古色古香”。道路兩側是青翠挺拔的綠竹,造景小水車正向外滴出水珠,泛起一處波瀾。白居易的《池上篇》中寫到“勿謂土狹,勿謂地偏。足以容膝,足以息肩。有堂有庭,有橋有船。有書有酒,有歌有弦。”雖不像香山居士那樣說的有橋有船,但有詩有酒,足以容膝,足以息肩。在這滾滾紅塵,廣廈萬間的京城之中,光怪陸離,燈紅酒綠,尋得一方清淨之所在,著實是一樁幸事。管家幫我辦理著入住,而我則趁此機會,將雙眼和心緒從水泥森林中拉回,釋放到這畫卷般的景色中。整個小院各式陶瓷整齊擺放在多寶閣上,而每一束鮮花怡然自得;被剝去硬皮的數根圓木,似乎也並未加以修飾,與整體佈局相得益彰;而最抓人眼球的當屬那四個香薰瓶。強迫症的我,硬是排著順序挨個聞了個遍。想起每日的勞碌奔波,感嘆生活確實需要一種儀式感,否則會錯過太多沿途的風景。木質的長椅上,被細心的管家放上了古樸的坐墊,彷彿置身於寺廟庵觀。倚屏風,抬頭望,得此清閒,夫復何求!還在享受片刻的停歇,管家已為我們打點好了一切。隨即,拎包入住。
居之所安
老北京的四合院講究風水格局,而又不失科學與人性化的理念。這種“北屋為尊,兩廂次之,倒座為賓,雜屋為附”的位置序列安排,完全是父慈子孝、夫唱婦隨、事兄以悌、朋交以義的人生態度。四合院是封閉式的,無論府邸宅第多麼深邃,多麼廣闊,正門僅有一個,大門一般按照道路的走向設在院子的東南角,暗合八卦的巽位,屬風;而主房建在坎位,屬水;這就是老人們常說的“坎宅巽門”。因為中國古代建築大多是木質結構,最怕失火,建在坎位,取水克火之意;大門則為家庭的屏障,每日進出,寓意風生水起、一帆風順。不禁感嘆老祖宗的聰明才智。
茶,香葉,嫩芽
飲茶,對於大多數國人來說如數家珍,但在這裡,有一款茶大有來頭,喚作“東方美人”,是被小蟲啃食過的一種殘茶,主產地是我國的臺灣,是臺灣烏龍的代表品種,至於東方美人茶名字的由來,則是因為,英國的茶商將茶獻給維多利亞女王,黃澄清透的色澤與醇厚甘甜的口感,令她讚不絕口,既然來自東方,就賜名“東方美人茶”了。
東方美人茶
東方美人茶與小綠葉蟬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這種“小綠葉蟬”不大,即使成蟲也就只有2.5毫米。可以說是一種非常不起眼的小蟲子。它飲食結構獨特,以吸食茶樹嫩葉的汁液為生。茶樹葉子被它叮上一口,就如同人被攝去了三魂七魄一般。茶芽變黃蜷縮,葉形捲曲變硬,成為了沒有經濟價值的廢物。但是在臺灣茶農的不懈努力下,生生把被小綠葉蟬叮咬過的茶芽和茶葉,重萎調、重攪拌以及重發酵的手法,做出了臺灣茶中的名品——東方美人。
慕詩客,愛僧家
有垣牆者曰院,每一間房子都被獨立規劃。在一人高的院牆的空間內,暫時成為我的“私人領地”。這是一間坐北朝南的向陽屋舍,名為“慕詩客”。每個小院均被獨立命名,均來自元稹的寶塔詩《一字至七詩·茶》。想來茶與詩總是相得益彰,沒有東方美人,怎得如此美妙詩詞。當時還在琢磨,沒有鑰匙,沒有房卡,難不成真的是吱呀呀的木門?走近才發現,是我多慮了,老式的“鐵將軍”已被當今的“黑科技”所取代。隨機的密碼鎖為我的空間安全增添了幾分保障。漢語中,與宅相鄰謂之庭,用以栽種花木、供人休憩。而我的這片庭不大,但草木繁盛,磐石流水,竹影搖曳,花香沁心,儼然桃花源,勝似滿庭芳!房門是向左推開的,這樣的設計節省了屋內的空間。房頂保留著老屋原有的樣式,高挑起脊,古樸的樑柱被稍加改造,飾以柔和的氛圍燈帶;牆面四白落地,加大了屋內的採光效應;由於上下空間足夠寬裕,地面則可以被充分利用。地平面加高二十公分左右,下面施以地暖,既解決了寒冬的冷意,又預防了伏熱的溼潮。在門內褪去鞋襪,地板擦拭的整潔乾淨,無需高大奢靡的桌椅,席地而坐,或盤腿,或抱膝,亦或是斜倚床邊,來一個標準的“北京癱”,任憑斜陽射進高大的落地窗。未覺三夏盡,時序已新秋!
環顧四周,一張雙人大床擺放的頗為講究,順梁東西而放;床頭一架木質的質物臺中,各種電源、按鍵均被巧妙的嵌在其間;書架上,絹花朵朵,配以各色的書卷文章;木製的几案,黃銅的薰香爐,託在手裡質感非常;蠟燭模樣的小音箱,顯得古色古香,或琴聲曼妙,亦或梵音輕唱;旁邊羅列著壺、碗、杯、盤各色茶具,盡顯佛意、禪風,可小酌、伴冥想。
房間裡沒有電話,更沒有電視機。但引得無數人眾星捧月般的追逐,想必就是為了在北京這個都市裡享受那難得的一份清靜吧。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獨對朝霞
所謂應用即:適用需要,以供使用。地面上,一條地板與地磚的分界線,既劃分出了“應”與“用”,也區分出了“古”與“今”。房屋的一側,是一個天藍色石砌遍鑲馬賽克的方形泡池,據說是呆住所有客房的標配,牆壁上有一盞圓形的壁燈,暖黃的燈光灑在幽藍的泡池裡,白氣蒸騰,猶如明月當空,初生雲霞;而旁邊,皓白的、圓形的洗漱池上,懸著一面方形的梳妝鏡,觸控LED藍色的背光燈,將圓池對映在方鏡裡,恰巧與旁邊的方池圓燈互為倒影,相映成趣。一道粗布的幔帳將衛生間與洗漱間隔開,衛生間的外面是一個智慧馬桶,其功能可見一斑,這種星級酒店的奢想,被巧妙的設定在這裡;磨砂玻璃幕牆使淋浴間與衛生間相隔離開,這種乾溼分離的設計也被充分的體現出來,浴巾整潔乾淨,洗浴用品一應俱全,皆是高階貨、大品牌,須臾間感到物超所值。清晨,指尖輕觸,睡眼惺忪的我還在和周公在夢中斡旋,電動窗簾已慢慢拉開,一道晨光,成為了我擊敗他老人家的制勝武器。走出房門,移步換景,一眼就看到了管家和女孩忙碌的身影。她已早早為客人們準備好了營養早餐,綠色蝦餃、香濃元氣多穀物粥、分切的滷蛋……每一口都在喚醒我新一天的味蕾。
喚醒味蕾的美味早餐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知醉後豈堪誇
順著石子鋪就的小路來到大門外,在衚衕裡信步閒遊。任何事物都逃不過時間的雕琢,當年能在這片地方居住的人大多是非富即貴,與之相隔的乾麵衚衕更是大名鼎鼎,無論是清末重宰,還是近代名流,都曾在這裡開衙建府,起居八座。在衚衕裡還有一處藍磚青瓦、紅漆門緊閉的獨棟樓房,這就是梅宅。著名京劇大師梅葆玖先生就曾在此頤養天年。大師已故,矗立門前,讓人眼前不禁浮現出舞臺上楊貴妃嬌媚的醉態,耳邊也響起那眾人皆知的“海島冰輪初轉成……”似乎這聲音還在衚衕裡迴盪。北京文化被凝縮在四合院裡,衚衕就像千萬條絲帶,把一個個精彩的故事串聯起來,情節或悲歡或離合,人物或顯貴或平庸,無論王孫貴胄,還是百姓市井,都會被衚衕施以濃墨,加以重彩,不偏不倚地將其匯聚成篇、編織成章、收整合冊。烏飛兔走,火石光陰,百年的四合院在北京歷史的畫片中彷如一顆畫素,而這粒畫素正是北京文化的點睛之筆。現代的人們,開始尋找,逐漸發現了她的美。“呆住人”用心去描繪,襟古今而帶未來,清水芙蓉,天然雕飾,用全新的理念激發了她內心的澎湃。讓古老的宅院得以重生。向世人詮釋著呆之所向;住之以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