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戰爭中著名的上甘嶺戰役,震撼世界,揚名天下,志願軍英雄事蹟幾乎家喻戶曉。但由於歷史原因,志願軍指揮員的事蹟則披露不多。秦基偉不但指揮了上甘嶺戰役,而且還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上甘嶺戰場日記。本文以秦基偉日記為經線,以上甘嶺戰役親歷者的口述為緯線,史實與細節互證,展現一代名將秦基偉在上甘嶺戰役中鮮為人知的心路歷程。
■ 提出建立突不破的防禦陣地的作戰方案
上甘嶺,是位於朝鮮五聖山下的一個只有十幾戶人家的小村子,位於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之間。再往前便是美軍控制的平康、金化、鐵原(美軍稱“鐵三角”)地區。
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後,朝鮮戰場出現了一種從未有過的平穩狀態。第五次戰役後,敵我雙方的戰略思想均發生一些根本性的轉變,但在斷斷續續的談判中,雙方仍然對峙。此後,雙方統帥的戰略視點都不約而同地投向了“鐵三角”地區,投向了五聖山下的那兩個小高地。
1952年初春,秦基偉率志願軍第15軍接替第26軍的防務。在“鐵三角”地區約30公里寬的正面擔任防禦作戰任務,並歸屬第3兵團指揮。在部署作戰任務時,彭德懷司令員明確指示:五聖山是朝鮮的中線門戶,一旦失掉,我們將後退200公里無險可守。誰丟了五聖山,誰就要對朝鮮的歷史負責。
秦基偉對彭德懷的指示印象很深,但他並不知道,進入8月後,美軍已經開始實施進攻五聖山的計劃了。時任美第8集團軍司令兼“聯合國軍”地面部隊總司令的範佛里特曾3次到雞雄山視察,把目光投向了五聖山。範佛里特制訂了一個名為“攤牌作戰”(“金化攻勢”)的計劃,揚言:“不付出過大的犧牲就能拿下一些陣地。”
志願軍部隊完成佈防後,秦基偉起草了一份報告,提出建立突不破的防禦陣地的作戰方案。
■ “敵人是佯攻還是主攻?”
激烈的戰鬥在五聖山的前沿陣地全線展開了,敵軍在一個同一的時間向我軍80華里的正面進犯,但不論敵軍的兵力大小毫無例外的被打得落花流水……
從黎明的前後,美七師偽二師抽集三個團的步兵在大炮三百餘門、飛機五十餘架、戰車四十七輛掩護下向我上佳山、芝林南山(新佔 陣地)及419、597.9、537.7等陣地進攻,其中以五聖山前沿597.9及537.7高地為最激烈。
——摘自秦基偉1952年10月14日日記
1952年10月14日4時30分,秦基偉突然被一陣猛烈的轟炸聲震醒。他騰地坐起,伸手抓起電話,問值班參謀是怎麼回事。值班參謀回答:“估計是五聖山方向的炮聲……”
他立即披衣起床,迅速趕至15軍作戰室瞭解前沿動向。
“聯合國軍”攻勢兇猛。戰鬥第一天,他們就向這兩個僅有3.7平方公里的小山頭髮射炮彈30餘萬發,投擲炸彈500餘枚。
第15軍參謀長張蘊鈺回憶,當時計算美軍放炮總量,是用在碗裡丟豆子的辦法統計,敵炮聲響一下,統計員就往碗裡丟一粒豆子。還有按響點做記錄,作為補充判斷。這個統計法,雖然不能百分之百準確,但基本上不會有大錯。
第15軍軍部駐地道德洞(朝鮮一個村名)離五聖山20多公里。15軍作戰室是一處四周用圓木支撐,頂部用鋼板覆蓋厚土的隱蔽部。
秦基偉進去後,問作戰參謀桑傳寶:“今夜炮打得特別激烈,敵人是佯攻還是主攻?”
桑傳寶說:“五聖山方向落彈密集。軍長,我看不像佯攻,美國人是想偷襲我們的冷門。”他回憶說:敵人突然猛攻上甘嶺,秦軍長確實有點意外,但他並沒有驚慌失措,而是沉著冷靜應對。
10月2日,南朝鮮軍第2師一個參謀越過火線投誠,供稱美軍第7師和李承晚部第2師準備向五聖山方向進攻。45師遂將防守兩高地的兵力分別增加至1個營。
五聖山前沿易守難攻,後方均為山地,敵人對這彈丸之地傾以全力,大舉進攻。此時秦基偉並不完全明白敵人的戰略意圖,但他的反應是敏捷而果斷的。這麼大規模的進攻,肯定是主攻。
秦基偉說:“敵人拉開了大打的架勢,我們要做好長打的準備。”
一會兒,副軍長周發田、參謀長張蘊鈺、政治部主任車敏瞧都來了。
經研究,大家一致認為:這是敵人經過長期準備而發動的一次軍事行動。敵人進攻的目標,是易守難攻的五聖山前沿,企圖打我一個措手不及,拿下五聖山,進而中間突破,長驅直入,奪取平壤,妄圖得到他們在談判桌上得不到的東西……
秦基偉召集大家簡短商量一下,迅速作出決定:1.立即向兵團、志司報告,調整第45師部署,停止對注子洞南山的反擊,集中兵力、火力於五聖山前沿——上甘嶺方向。2.各級指揮所前移:第45師指揮所前移至德山峴,第133團指揮所前移至上所裡北山。3.由135團團長張信元負責指揮597.9高地戰鬥,由133團團長孫家貴負責指揮537.7高地北山戰鬥;第134團團長劉佔華在師指揮所待命,隨時準備投入戰鬥;師炮兵群由第45師副師長唐萬成及軍炮兵室副主任靳鍾統一指揮。
向守志率44師駐守在五聖山以西的西方山。此處是15軍防守的戰略重點,當天夜裡平安無事。秦基偉打電話,叫向守志密切注意平康口子的情況:“只要你們那個口子不出事,上甘嶺的仗就好打!”
■ “敵人要打多久,我們就跟他們拼多久”
10月14日拂曉,“聯合國軍”進攻的重點集中到五聖山前沿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上。美軍2個營、南朝鮮軍4個營的兵力發起了猛烈的進攻,15軍45師1、3營各一個排的陣地官兵,從拂曉進入戰鬥,抗擊到天明。他們激戰至午前,仍在與敵反覆爭奪。
“聯合國軍”由兩個營增加到兩個團,再加上坦克、大炮的支援,戰鬥異常慘烈。到了下午1時,在與敵人反覆爭奪後,45師1、3營傷亡極其慘重。
中午12時,守備五聖山兩個高地的官兵,與十倍於己的敵人進行了30餘次的反覆爭奪,因傷亡太大,不得不退至坑道堅守,五聖山表面陣地丟失。此時,“聯合國軍”佔了537.7高地北山的表面陣地,597.9高地被佔了1/3,而主陣地仍在志願軍手中。
45師師長崔建功趕忙向秦基偉報告表面陣地丟失的情況。秦基偉說:“急什麼?丟了,再想辦法奪回來!”他對崔建功說:“敵人的攻勢不同尋常,估計會出動兩三個師的兵力,看來要打幾個星期以上,我們可要做好打大戰打惡戰的準備。”當晚7時左右,第45師以135團3個連另2個排的兵力,對立足未穩之敵分4路實施反擊,在坑道部隊的配合下,全部恢復陣地。
10月15日夜,秦基偉在日記中寫道:“在過去兩天的戰鬥中從主觀上檢查缺點乃至錯誤甚多。”“如果我們各級指揮上注意戰術技術,尤其組織各兵種的協同和準確適時有力,我們的傷亡會大大減少。”
崔建功回憶,自14日以後,秦基偉幾乎不間斷地與自己通電話,瞭解情況,部署任務,提出建議。他一針見血地提出了我們幾天來作戰中存在的問題。他對崔建功說:“這兩天我們有些發燒,你們師裡也有些發燒。一想到敵人佔領陣地就不冷靜了,恨不得一巴掌把敵人打下去。”
1952年10月17日,正在15兵團參加理論訓練班的45師政委聶濟峰和29師政委王新急匆匆趕至15軍軍部。
聶濟峰迴憶了戰役爆發之初見到秦基偉的情形:“他眼睛有點發紅,已經幾晚沒有睡了,見到我們很高興。他說,他要休息一下,也叫我們休息一下。”
聶濟峰等人沒有睡,他們到作戰室瞭解情況,並給所在部隊打電話吹風。
秦基偉“迷糊”一陣後就出來了。聶濟峰說:“秦基偉很樂觀。他這個人作為高階指揮員的特點是,打仗歷來不緊張,腦子又非常之清醒。他睡醒後跟我們談話,不是先講當下戰況,而是先從國內、國際形勢講起。”
秦基偉說:“我們這一仗打得可不簡單,對手是‘聯合國軍’,以美國為首的16個僕從國。其他國家不願出兵,不願拿錢,但因為9月聯合國要開大會了。所以美國打這個仗,就是要壓著僕從國出兵出錢。”
最後,他大聲說:“你們45師、29師有仗打了,準備拼老命吧!現在兩個山頭都被敵人佔了,但坑道還在我們手裡。我們準備夜間反攻,整個抗美援朝戰線就看我們這兒了。我們拼老命也要把這一仗打好啊!”
秦基偉告訴聶濟峰,志司和兵團的意見是:“敵人要打多久,我們就跟他們拼多久!”
■ “15軍官兵流血不流淚”
我們的四十五師發揚了高度的艱苦頑強和英勇犧牲的戰鬥意志,完全依照。我在該師所號召的“一人捨命,十人難當”頑強性,半個月的苦戰中,該師傷亡五千餘人,許多的連隊打光,有的連隊只剩幾個人至十餘人仍在堅持戰鬥;有的連隊戰鬥員全部傷亡,幹部不下陣地,輕傷不下陣地,重傷不叫苦;捨身炸地堡、捨身堵敵人機槍眼,掩護部隊衝鋒奪取陣地;尤其是堅守坑道的幹部戰士數日吃不到水,吃不上飯,得不到主力的支援,獨立的堅守陣地,自動反擊,前仆後繼,可歌可泣的事蹟是說不完寫不盡難以形容的。
——摘自秦基偉1952年10月28日日記
45師打得異常艱苦。兩個山頭,雙方反覆爭奪。10月15日至20日,45師與美軍在上甘嶺兩個高地上進行了拉鋸式的慘烈大戰。
20日5時,美軍和南朝鮮軍各以一個營的兵力,在30餘架飛機和強大炮火掩護下,瘋狂反撲。雙方激戰終日,反覆爭奪40餘次。五聖山剛奪回的表面陣地又大部被敵人攻佔。45師的參戰連隊大部分傷亡過半,有的連隊只剩下幾個人。
秦基偉聞知五聖山表面陣地被敵軍佔領,立即打電話給45師師長崔建功詢問戰況。
崔建功回憶,我們立即召集作戰會議,下定決心:“打吧,打剩一個連,我當連長,打剩一個班,我當班長。如果我犧牲了,我的第一代理人就是唐萬成。”崔建功在電話中向秦基偉表態:“一號,你放心,打剩一個連,我當連長,打剩一個班,我當班長。只要我崔建功在,上甘嶺就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的!”
一次,597.9高地又失守了。134團團長劉佔華已無機動部隊可調,就把團部的勤雜人員,包括衛生員、司號員、通訊員、宣傳幹事等全部組織起來,由他親自帶著上了陣地。崔建功攔不住,連忙打電話報告秦基偉。
秦基偉叫參謀打電話命令劉佔華下陣地。劉佔華正在火頭上,根本不聽。參謀又報告秦基偉。
秦基偉怕劉佔華有閃失,親自掛通了劉佔華的電話:“劉佔華呀,不要衝了。我命令你下來!”劉佔華剛說了聲“軍長”,便突然痛哭起來,大喊:“軍長,我一定要把陣地奪回來!”
不久,秦基偉接到訊息,劉佔華指揮“雜牌軍”向敵人衝去,硬是把丟失的597.9高地奪了回來。
崔建功回憶,當時秦基偉給他打了一個電話,講了這樣幾段話:“現在整個朝鮮戰場就是上甘嶺在打,這是15軍的光榮!”“告訴機關的同志們,15軍官兵流血不流淚。誰也不許哭!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傷亡再大,也要打下去。”
在上甘嶺戰役打得最緊張的時候,秦基偉指示張蘊鈺到上甘嶺瞭解情況。他向秦基偉彙報時談到了下面這件事。
在45師,作戰科科長宋新安向張蘊鈺彙報戰鬥情況。他談到有些同志攻上陣地後,一排炮打來,負了輕傷;又一排炮打來,變成重傷;再一排炮打來,便犧牲在陣地上。宋新安說著說著,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聲淚俱下。
“現在不是哭的時候,”張蘊鈺既是安慰又是提醒,“我們不能只看到傷亡,要看到傷亡的意義;不能只看到我們的傷亡,要看到敵人比我們付出了更大的代價。”張蘊鈺嚴肅地說:“你是一個指揮員,在戰場上不能老講這些,老聽這些,不然,還怎麼打仗啊!現在要考慮的是如何打下去的問題。”
■ “要用三個‘主義’打敗一個‘主義’”
由於上甘嶺志願軍傷亡巨大,秦基偉建議45師在兵團學習的幹部回來參戰。他在對回來參戰的幹部談話中明確提出:1.陣地全部恢復,寸土不丟;2.殲滅敵人數目大,自己傷亡消耗小,戰鬥最後總結達到敵我傷亡3∶1;3.繳獲多,戰果大;4.有嚴格的戰場紀律,克服困難,沒有軟骨頭。
原45師宣傳科科長李明天說,秦基偉在談到上述要求時講了這樣一番話,令人印象深刻。秦基偉說:“現在是我們同敵人比賽戰勝困難的關鍵時候。敵人軟,我要硬;敵人硬,我要讓他軟。這是我們在強敵面前打勝仗的重要的指導精神原則。”
秦基偉還說:“部隊打勝仗,就靠一口氣,勇氣。這就是為國捨命的精神。”又說:“我們要用三個‘主義’,打敗一個‘主義’。愛國主義、共產主義、英雄主義,打敗美帝國主義。”
秦基偉在日記裡記下了前半個月許許多多的英雄事蹟。當寫到有的負傷戰士還讓護士轉告軍長,“趕快派隊伍去將敵人打下去,陣地不能讓美國強盜佔去”時,他禁不住流淚了。
抗美援朝中,中國人民志願軍有12人被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授予“共和國英雄”稱號,其中有4人參加了上甘嶺作戰。他們是黃繼光、孫佔元、邱少雲、胡修道,其中3人出自15軍,1人出自12軍。
幾十年後,當秦基偉再次回憶上甘嶺戰役時,補寫了在上甘嶺日記中未能記錄的英雄事蹟:“我們這支軍隊是什麼樣的群體啊!烈火燒身而紋絲不動直至犧牲者有,用胸膛堵槍眼的有,抱著爆破筒與敵同歸於盡的有,用身體給戰友‘當’槍架的有,用身體撲上電話線的有,把生的希望無私地讓給戰友,把死的威脅坦然地留給自己的也有。”
秦基偉言猶未盡,繼續寫道:“所有這些,灼痛了西方人的視野。對於中國人,他們應該重新認識了,刮目相看了。”
■ “學他個孫悟空,鑽進敵人的肚子裡鬧他個天翻地覆”
由於傷亡大,無論幹部還是戰士在心理上都會發生變化,其進攻的勇氣會大大不如開始,守備坑道里的指戰員同樣會發生變化。這些變化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信心和決心上會不如頭幾天。這樣就給我們帶來了新的問題,是繼續同敵人拼消耗呢?還是適可而止呢?……我的決心還是繼續打下去,但怎樣打法,值得考慮研究才能決定。
——摘自秦基偉1952年10月23日日記
1952年10月23日晚,45師組織了一次反擊597.9高地作戰。由於炮兵未能壓制住敵人的火力,45師134團8連發起衝鋒時,被敵人強大炮火覆蓋,140名官兵全部陣亡。
當秦基偉把反擊失敗的報告上報兵團部時,第3兵團副司令員王近山立即打來電話,提出“撤”與“打”兩種方案讓他選擇。
秦基偉回憶說:“王近山同志是一員戰將,以戰鬥作風勇猛、敢打硬仗惡仗狠仗著稱,但在上甘嶺嚴酷的形勢面前,這位硬將軍也有一點躊躇了。他給了兩個方案讓我選,實際上是逼我下決心。”
24日深夜,秦基偉召開了一次緊急會議,決定派人下去了解情況,考慮戰術指揮的改變問題。
25日,秦基偉在指揮所召開作戰會議。鑑於志願軍部隊的傷亡情況,會上許多人主張從兩個高地上撤退。秦基偉不同意上述看法。他說:“上甘嶺戰鬥要堅持打下去,我們就是要和美國人比這個狠勁兇勁,這是朝鮮戰場全域性的需要。我們要堅決打下去,直到贏得最後勝利。”他又說:“目前,整個朝鮮的仗都集中在上甘嶺打,這是15軍的光榮。我們已經打出了很硬的作風,咬著牙再挺一挺,敵人比不了這個硬勁。上甘嶺打勝了,能把美國軍隊計程車氣打下一大截。”
志司鄧華代司令員也給秦基偉打去電話。鄧華問秦基偉:“你對這場戰役的發展如何考慮呀?”
秦基偉扼要地向鄧華彙報了上甘嶺戰況,接著提出了自己的分析:“這種拉鋸式的反覆爭奪,已進行七晝夜了,表面陣地失而復得,多次易手。為決定性的反擊爭取時間,創造條件,我們的意見是:暫停反擊,前沿部隊轉入坑道,以小分隊活動和敵人周旋,把敵人抓住,牽住他的牛鼻子。同時調整部署,整補部隊,研究戰術,抓緊準備進行決定性反擊。”
鄧華分析了戰場形勢:“目前敵人成營成團地向我陣地衝擊,這是敵人用兵上的錯誤,是殲滅敵人的良好機會。應抓住這一時機,大量殺傷敵人,我繼續堅決地鬥爭下去,可置敵於死地。”
秦基偉聽了鄧華的指示,感到振奮。他放下電話,向周發田和張蘊鈺傳達後,立即作出決定:“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守備分隊全部退守坑道。”
秦基偉號召45師官兵:“學他個孫悟空,鑽進敵人的肚子裡鬧他個天翻地覆。”他同時預見到,堅守坑道的部隊將會在極度困難的條件下進行鬥爭。
■ “我們必須做到有備無患”
1952年4月,第15軍受命開赴“鐵三角”地區,接替第26軍進行防禦作戰。部隊移防前,秦基偉率張蘊鈺參謀長和各師團指揮員,用了3天時間視察了正準備移防的26軍防地。秦基偉看到,原來守軍使用的是開掘式工事,交通壕多數挖在山樑上。
志願軍第15軍軍長秦基偉(右)在聽取英雄8連指導員王士根彙報在坑道內堅持鬥爭的情況
秦基偉決定,部隊接防後用兩個月的時間,突擊挖掘坑道式工事。在有些地方,這等於把山打通,在山裡築城。許多人對此十分不理解。
有人說挖坑道是自掘墳墓,被秦基偉大罵了一通。秦基偉耐心做工作,最終說服了大家。
1952年4月11日,春雨初霽。秦基偉到45師視察後,召開了幹部會議。會上,秦基偉作了戰鬥動員,特別提出要構築坑道式地下城的構想。
秦基偉說:“帶兵的指揮員一切都應從最困難的情況著想。‘有備無患,無備有患;備大患小,備小患大’,這是指導思想上必須明確的原則。雖然我們面對的‘聯合國軍’戰鬥力不算強,但由於西方山兩側都是平地,便於現代化裝備的美軍,尤其是坦克部隊增援攻擊,我們必須做到有備無患。”
1952年9月末,15軍縱深陣地以坑道為骨幹支撐點的防禦工事基本構築完成,形成了堅固、完整的防禦體系。
從10月25日開始,45師上甘嶺守備部隊轉入了艱苦卓絕的坑道作戰。
轉入坑道作戰,對秦基偉來說是意志的考驗。秦基偉在11月10日的日記中寫道:“戰鬥越往後推,駐守坑道的指戰員就越加艱苦。他們的處境是坐房子的人想象不到的。除在敵人包圍中不能自由活動之外,更嚴重的是吃不好、喝不好、無休息的位置,甚至連坐的位置都沒有。坑道內經過受傷的同志和犧牲在坑道內的烈士們的血,和戰友們的大便、小便在坑道內結成一起,這種生活不要說已經幾天,就是一個鐘頭都是難受的。”
部隊在轉入坑道作戰後,秦基偉一邊組織後方部隊“添油”,一邊指揮炮兵打擊已佔據表面陣地的敵有生力量,並指揮坑道官兵於夜間出擊,給予敵人以大量殺傷。
秦基偉說:“坑道仗就是當敵人爬到我們的身體上時,我們卻像《西遊記》中的孫悟空,鑽進了敵人的心臟裡打。”“坑道是消滅敵人、儲存自己的厚盾堅甲。敵人把它看成眼中釘,千方百計地想把它拔掉。現在,轉入坑道的部隊,將成為鑽進鐵扇公主肚子裡的孫悟空,攪得她心煩意亂。”
坑道部隊的頑強堅守,為決定性反擊贏得了10天寶貴時間。經過精心準備,反擊條件逐漸成熟。10月27日,志願軍第15軍召開步炮指揮員作戰會議,確定了作戰方針。
上甘嶺的大反擊開始了!
■ “今天志願軍的防禦是打不破的”
目前五聖山前沿537.7高地的戰鬥進行到一個極其複雜艱難的情況:這樣傷亡大,戰鬥不能迅速地結束,而敵人的力量並不大,我們的後續力量即將發生新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採取什麼樣的戰術手段和方針必須明確。越在困難的時候,越要求各級指揮員想辦法、出主意,吸收下面的意見,但問題恰恰不是這樣,而是提出了許多的問號和懷疑,在戰術思想上有分歧……
——摘自秦基偉1952年10月14日日記
在上甘嶺戰役中,秦基偉成功地運用了“添油”戰術。
10月20日,秦基偉召集了一次軍領導參加的緊急會議。這次會議的主題就是專門研究“如何解決當前困難,保證45師打好仗”。經過研究,秦基偉最後拍板決定:1.由軍直抽出人員補充前線的戰鬥部隊;2.對全軍部署作了重新調整,讓擔任防禦的部隊和擔任反擊的部隊專門化;3.集中精力,集中兵力,一切為打好這一仗而奮鬥……
根據秦基偉的指示,15軍軍機關和軍直屬隊抽調了1200多名戰士,為45師補充了13個連隊。
上甘嶺戰役爆發後,秦基偉就及時指示軍政治部把基層幹部分三批:一批在陣地上;一批在師、團待命;一批留在軍裡集訓,保留一批戰鬥骨幹,訓練一批戰鬥骨幹,準備隨時“添油”,以應付日後曠日持久的大戰。
秦基偉說:“打仗是要死人的,特別是基層幹部傷亡大。打起仗來,戰士要靠幹部帶。從這個意義上講,打仗也就是打幹部。這場戰鬥會越打越大。要交代下邊,連隊不能打光了,要注意留‘種子’。要及時把那些戰鬥骨幹提起來。我們的武器裝備雖然不如敵人,但我們的優勢是士氣很高,我們的戰士們懂得為誰當兵打仗。”
武器裝備的“添油”也至關重要。當秦基偉命令司令部要加強對45師的炮火支援時,張蘊鈺提出:運送炮彈困難很大。秦基偉在軍作戰會議上當場命令29師:“你們抽出3個營,由師政委王新帶隊運送炮彈,軍部幹部戰士、文工團的男女演員全部參加。”
當後勤部部長尤繼賢向秦基偉談到,後勤部門官兵為了向上甘嶺“添油”,有時傷亡比作戰部隊還大時,秦基偉動情地對他說:“打罷上甘嶺,我們要給後勤記頭功!”
■ “警衛連四個排無一例外”
有一次,從上甘嶺下來的幹部向秦基偉彙報坑道里的情況:數日喝不到水,吃不上飯,得不到主力的支援,獨立地堅守陣地。他立即把放在行軍床下的那筐蘋果拉出來,叫司令部的同志送到上甘嶺。警衛員說:“首長,這蘋果又大又紅,肯定甜,拿幾個出來你留著吃吧!”秦基偉擺擺手說:“一個也不要動,到了坑道里,就是救命果啊!”
原45師宣傳科科長李明天在接受筆者採訪時說,《上甘嶺》電影中“一個蘋果”的故事,並非虛構。但他一直堅持認為,堅守坑道的官兵在路上撿到的那個蘋果,就是從秦基偉軍長送的那筐蘋果裡漏出來的。他說:“因為那時前線送去的水果大部分是蘿蔔,很少有見到蘋果。不是秦軍長那筐蘋果,那又是從哪兒來的蘋果呢?”
在秦基偉號召下,部隊展開研究戰術、戰法的活動:突擊隊研究在敵炮火下如何運動;運輸部隊研究如何透過敵人的炮火封鎖區;堅守分隊研究如何用“小兵群”和“添油”戰法,對付敵人的大叢集衝擊;暫時轉入坑道的部隊,研究如何配合突擊隊反擊……
在上甘嶺戰役中,29師部隊以無私的品格和無畏的精神,配合兄弟部隊共同作戰。根據兵力部署要求,他們以一個團配屬44師,堅守在西方山;以兩個團配合45師,後又配合31師戰鬥在上甘嶺。當戰役處於最艱苦的階段時,他們把上萬斤的蘿蔔、西紅柿送到45師;在大反擊前,王新政委率領兩個營,把幾萬發炮彈和手榴彈送上五聖山。
秦基偉把警衛連也送上上甘嶺“添油”了。“這是上甘嶺戰鬥的關鍵時刻的一條大新聞!”時任15軍《戰場報》記者的李天恩回憶說,“我們真沒有想到秦軍長會下這麼大的決心,把他指揮作戰的‘老底子’‘貼身兵’都掏出去了。首長送警衛部隊上前線,這是對一線作戰部隊最大的鼓勵!”
15軍警衛連在朝鮮戰場除日常負責保衛軍部首長和機關外,還要隨時執行艱鉅和複雜的特殊任務。這是隨秦基偉一起南征北戰、同生共死的“老底子”。
在大反擊前,秦基偉考慮再三,毅然決定,再從軍機關和直屬分隊組織報名參戰活動。他同時強調:“警衛連四個排無一例外!”在踴躍的報名活動中,警衛連共抽調了79名戰士去上甘嶺“添油”。這些戰士大多犧牲在了戰場上。
時任15軍警衛連指導員王六,是秦基偉在太行山區作戰時的老警衛員,曾在飛機的轟炸中救過秦基偉,他們感情很深。當秦基偉得知王六也要上前線的心思後,並沒有阻攔。王六報名後,秦基偉把珍藏了6年的一支派克筆送給他,鼓勵他在戰鬥中加強學習,不斷進步。王六最後在戰場上犧牲了。
“添油”變“加油”。部隊越打越精,越打越有辦法。秦基偉很快就把幾個齊裝滿員的連隊,秘密地運進前線的坑道里。597.9高地主坑道原來是一個加強排駐守,到大反擊前,坑道里已經進駐了第一批反擊的3個連,戰士們隨時準備聽從號令,衝出坑道去。■(未完待續)
文章和圖片來源:中共黨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