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一個議題。
我們在世界上生活、工作,一直有一個選擇需要我們做— —是隨波逐流,還是特立獨行?
馮唐的個人意見是,成事的人不甘流俗。那不甘流俗,以及如何不流俗,看看馮唐是怎麼說的。
識人之道
曾國藩有句話說,“人才高下,視其志趣”,就是說,這個人是不是人才,看什麼?不看情商,不看智商,不看我們市面上流行的這些角度,而是看他們的志向。
“卑者安流俗庸陋之規”,就是志趣比較低下的、差一點的人才,他永遠是安於這些世俗、安於這些油膩、安於這些潛規則;“而日趨汙下”,他一旦接受這一套,就會慢慢往下溜。
但好一些的人才是怎麼做的?“高者慕往哲盛隆之軌,而日即高明”,就是高階些的人才,他們往往嚮往那些往聖、往哲,過去的哲人、聖人,那些高尚的、美好的、更有意義的軌跡;他沿著這個軌跡去走,雖然很痛苦,但是每天都會比昨天好一點,比昨天高明一點。
這句話點出來了一個特別有意思的問題:看人才,到底是看情商還是智商,如果都不看,看什麼?
我是非常認同曾國藩在這句話裡的說法— — “視其志趣”,就是這個人是一個俗人,還是一個脫俗的人,說的簡單的一點,就這麼個差別。如果是俗人,他會越來越差,哪怕他情商智商特別高,智商情商特別高的俗人,往往變成一個更大的隱患; 如果他的志趣很高,他不願意流俗,那怕情商智商低一點,他每天也能慢慢進步一點。
這句話的核心詞在於“規”,規則的規,和“軌”,軌跡的軌,字音相近,意思缺差的很遠。“卑者”,比較差的人才,是守規矩的人。注意,這個守規矩並不是說守政策、法規! 這是一定要守的,而是說“墨守陳規”的規,永遠是遵守潛規則,永遠得過且過,永遠在油膩的世界裡油膩者。
“高者”是什麼?他不是遵守潛規則的這個規的人,他是開闢道路的人。“慕往哲盛隆之軌”,軌是什麼?軌是軌跡,是一條新的道路。你如果給自己一個向上的通道,建立一個向上的理想,你有可能“日漸上流”。
好了,安於規,一生安穩,創新軌,一生顛簸。同樣的一生,可能是截然不同的想法。
那麼問題來了? 我該如何戰勝油膩呢?
最簡單的答案就是,建立好習慣,戰勝油膩的世俗。
馮氏家訓
馮唐說: 在養成好的習慣以前,要有一個好的身體,所以我的這些習慣是拿身體做打底的。
比如每天要做什麼? 每週要做什麼? 每年要做什麼?
在身體上,他舉了一個例子,2009年臺灣開啟實施被媒體稱為“亞洲最嚴”的體能測試標準。男性軍校畢業生,必須在十四分鐘內跑完三千米,兩分鐘仰臥起坐,滿分八十個,四十三個及格。兩分鐘俯臥撐七十一個滿分,及格五十一個。這個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你如果能做到剛才說到的及格,那麼你就是一個很強健的年輕人。
年近五十,就是在四十五歲之後,馮唐稍稍放鬆了一點對自己在體能方面的要求。比如說,十四分鐘跑完三千米,這要求是四分三十秒的配速,我是十五分鐘跑完三千米就ok了? 要求兩分鐘八十個仰臥起坐,我三分鐘能不能做八十個,俯臥撐兩分鐘七十一個,我對自己說三分鐘能不能做七十一個。
讓大家有個明確的標準,看哪些算及格,哪些算做的不錯。
(反過來推,也是一樣的養成一個好的習慣,十五分鐘跑完三千米,下一次十四分鐘三十秒能不能跑完? 一直到十四分鐘跑完三千米,然後以這個標準跑下去!)
第二個每天的習慣就是看書入睡,特別簡單。我不得不說,我對手機的是有非常理性的抗拒和戒心。我總覺得,手機和手機APP裡面的應用的這些AI,常常會用盡它們的辦法來奪取我們的眼球,在儘可能的消耗我的時間。所以睡前放下手機看看書是非常好的習慣。
周計劃的安排
第一,每週二到三次的十公里跑,根據天氣情況來,下雨就在跑步機上跑。
第二,每週兩到三次的十五分鐘HIIT,高強度間歇訓練。
第三,每週兩到三次、每次不低於一小時的毛筆字。
第四,每週連續輕斷食兩到三天,不好意思,這個輕斷食,你要在某些專業人士的指導下進行。
第五,每週連續戒酒兩天,給我的肝臟充分的休息時間。
最後一個每週的習慣是,每週讀二到三卷《資治通鑑》
最後的年習慣,因為涉及到他的一些重大戰略問題,所以沒有分享,他不得不保密了。
剛才跟大家交流了兩點:第一點,混還是不混,成事的人,不混;第二點,怎麼不混,用好習慣戰勝油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