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你學會和父母溫柔相處
深度探討三代人的相處模式
”只是踩著父母的肩,見識了父母未見過的繁華“
中國式的親情,往往含蓄隱晦,既不疏離,也不熱烈,不管愛得深沉或淺薄,
不管兩代人之間是否有諸多矛盾,每個家庭看上去的相處模式似乎都差不多。
和父母住得不遠不近,有條件的每週回去探望一次,沒條件的也會隔三差五打個電話,但是你要說非常親密,見面了卻也沒什麼貼心話。
無非是:今天來嗎?吃些什麼呢?工作累不累?幾點走?來吃午飯還是晚飯?
諸如此類。
最直接的感情表達,最多也是:天冷加衣,注意身體。
從不說愛。
但好在,愛也從來不在嘴上。
《目送》裡,龍應臺講述了她和母親的故事,她和兄弟姐妹的故事,母親和父親的故事,甚至是她和保姆之間的故事。
每一段關係之間,都沒有提愛這個字,但是愛在哪裡呢?
《母親節》那一篇裡,龍應臺企圖跟安德烈(她的孩子)溝通,
但是安德烈卻說“你每次都問一樣的問題,講一樣的話,重複又重複”滿滿都是青春期的不耐煩。
而患有老年痴呆的母親,也對龍應臺說著重複的話:
“我燒了魚,你愛吃魚吧?”
“媽,我不愛吃魚“
“是鮪魚呀”
“謝謝啦,我不愛吃魚”
“我加了芹菜”
“我不愛吃魚”
“可是吃魚很健康”
“我不愛吃魚”
如此迴圈,耐心回覆。
當了母親以後,才能理解母親的嘮叨。
愛的青澀與成熟,在兩代人的對話中纖毫畢現。
都是親情,只是人生的階段不同,所展現出來的方式也不同罷了。
父母愛之深,則為之計深遠。
有愛在,才會不斷確認你生活無憂,才會“死皮賴臉”也要把最好的東西留給你。
不懂愛,才會忍受不了你的絮絮叨叨,沒完沒了。
現在的你,處在哪個階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