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專制,下層的階層往往會被上層的階層所壓迫,他們的下場可謂是真的很慘,但是畢竟生在那個時代,卻無法改變那個時代的規則,今天讓我們盤點下那些被壓迫的階層。
征服之族和被征服之族
古代的部族之間,互相爭鬥,在那個時代不僅僅錢和物是一種財富,人口也是一種財富,勝利的一方把失敗的一方當作俘虜,俘虜在古代的用途可以說作用很大,第一可以作為奴隸,他們主要從事的是生產勞動,第二可以提供給勝利方娛樂,他們的生命是得不到保障。在原始社會時期,國人只是征服之族的人,他們往往是擇險要的地方築成而居,對於被征服的一方稱之為野人。他們隨著時間的推移,互相通婚,這種界限才會慢慢的消逝。在蒙古族統治中原的時候,將人分為四種,蒙古人、色目人(指蒙古族和漢族以外的人)、漢人(滅金所得的中國人)、南人(滅宋所得的中國人),他們的權利和地位千差萬別。清朝入關,雖然給與漢族一定的權利,但是在法律官位等等都是在偏袒蒙古和滿人。
門閥和寒門世族
門閥勢力,幾乎壟斷了官位,寒門世族和門閥世族幾乎是不允許結婚,中國歷史上許多王朝的建立,都是靠門閥勢力所支援而得到的,東晉的開國皇帝司馬睿,完全是靠著門閥勢力的支援,唐朝的建立者也是李淵也是隴西的一大門閥。魏晉南北朝的選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這種制度幾乎壟斷了官員的任選,門閥勢力可以輕鬆獲得官位,而寒門世族幾乎沒有任何當官的途徑。後代皇帝為了加強皇權,打擊門閥勢力,採用了科舉制度,這種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是十分公平的,可對於那些貧困家庭而言,在生死的邊緣,又有多少錢去購買書籍,又有多少錢請得起教師,這樣的不平等,導致將很多寒門士子拒之門外,就算一朝金榜題名,在那個專制的社會,也會受到打壓而做不了大官,考上進士也只是取得了做官的資格。
商人和士
古代的職業區別,分別是士、農、工、商,士是戰士的意思,古代很多官員的選拔都是從這個上面而來的,在古代職業基本傳承,農民的兒子幾乎是農民,商人的兒子幾乎是商人,自從商鞅變法以後,重農抑商的政策被後世王朝所沿用,商人有錢不得穿綾羅綢緞,子女不得為官,對於他們的利潤,朝廷徵收重稅。打壓商人已經到了極致,在動亂的年代,士他們擁有武器,當缺少錢糧之時,對待商人採取最野蠻的手段,直接用搶的方式將商人所獲得的財富直接搶走,中國古代重農抑商的政策,嚴重的損害了中國近代的資本主義的發展,當乾隆享受康乾盛世之時,西方已經在進行工業革命。
農民和地主
土地私有制的產生,對於擁有土地的地主,他們透過剝削的手段獲得更多的錢糧,擁有錢糧之後購買更多的土地,每一個王朝的後期,都存在嚴重的土地兼併,使得富者擁有千畝良田,而窮者無立錐之力,遇到災害之年,窮苦的農民只能採取賣兒賣女的手段,他們成為地主家的女僕和奴婢,封建王朝的支撐就是靠著這種制度,當王朝的晚期,這種問題爆發出來,將會導致王朝的滅亡,土地將會重新進行分配,其結果如此迴圈往復,最終受苦的還是那佔多數的貧苦農民。
部曲和將軍
部曲是軍隊的一個組織,在天下大亂之時,很多無家可歸的農民,他們參軍,這些士兵他們屬於將軍,在戰爭時期他們靠著立功獲得朝廷的賞賜,可真真大頭的賞賜都被將軍所得,對於和平時期,他們屬於將軍的財產,他們從事的生產勞動最後所得的糧食,幾乎都進了將軍的口袋,他們因沒有資本,同時需要將軍的保護,彼此之間存在依賴關係,部曲的地位,在良民和賤民之間,可以說是社會地位低下,被受剝削。
封建社會,它本身就是一個剝削的社會性質,對於所有者而言,他們有足夠的支配權,但是這種支配的權利,對於被壓迫的而言,又是無法改變的事實,只能說是封建體制的問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