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是小萬家族的@斯諾
最後一場雪,是因為電影
如今評價電影價值,市場和票房是很重要的衡量標準。
但電影也是第七藝術,在票房成績之外,它有本身的價值和意義。
所以今天的年終盤點·2021專題系列第二彈,就來聊聊本年度10部值得關注的國產小眾佳作。
沒有亮眼的市場表現、沒有熱議和追捧,但這些小而美的作品不應被遺忘在角落。
當回首2021時,它們應該有自己的位置和光彩。
《小偉》
作為一部改編自個人經歷的作者電影,年初上映的《小偉》(《慕伶,一鳴,偉明》 )沒有宏大的時代議題,也沒有對疾病的刻板印象,更沒有商業型別片中的故意煽情。
來自嶺南的85後導演黃梓只是挖掘出了自己成長記憶中的細枝末節,並從女性、孩子和患者三個角度去看這個世界的匆匆變換。
這種滲透著真情實感和誠懇態度的作品,在當下電影市場中比較少見。
不管是小孩子的升學問題,還是親人的病痛,它們都是縈繞在主角心中的陰霾。
當家庭裡一個個極為沉痛的至暗時刻向觀眾開啟時,映照出的是人,是彼此之間的關係,是我們所有人共通的困境與希望。
在影片最後,當鏡頭突然從固定轉為手持,客觀視角轉為主觀鏡頭,一種重獲新生的釋然感慨也油然而生。
當“亡靈”父親推上了一個保護者的位置,也是影片最耐人尋味的一筆。
《小偉》僅200萬的票房在整個2021年電影市場裡來看忽略不計,但看過的話相信很多人會喜歡。
《吉祥如意》
大鵬不是第一個商業轉文藝的導演,當然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在《煎餅俠》和《縫紉機樂隊》相繼大火之後,他將鏡頭對準自己及東北的家人,並用“偽紀錄片”的形式呈現在觀眾眼前。
短篇《吉祥》探討了中國農村傳統家庭觀念如此蕭索的現實境地,而《如意》則講述了大鵬成名之後的種種思考,兩部短篇交相呼應,讓觀眾得以思索電影與現實的曖昧互文。
1300多萬的票房成績在文藝片市場中其實已經足夠亮眼,不過貓眼7.9的評分還是說明觀眾對於太私人化的電影不夠友好。
總的來說,《吉祥如意》是一部值得關注的電影,但它絕不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好電影”,畢竟在人世間的大是大非面前,所有人都很難做到感同身受。
或許唯一能稱讚的只有導演大鵬的坦誠了。
《又見奈良》
《又見奈良》雖涉及沉重的日本遺孤題材,但導演切入的角度卻尤為的新穎。
導演鵬飛以在奈良聽到的真實故事出發,用三個孤獨的人相遇為主線,刻畫了一段充滿情感且感人至深的尋親之旅。
在看似簡單的故事之下,導演透過緩慢與剋制的鏡頭語言,包裹著極為複雜的情感資訊:有家國的,有歷史的,有家庭的,有民族的,有文化的,有愛情的,還有陌生人的善意與友誼......
而影片最後哀而不傷的結尾彷彿也在告訴觀眾,最重要的從來不是結果,而是尋找的這個過程。
《又見奈良》內地票房僅500萬,這部飽含深情的作品值得一看。
《第十一回》
繼《一個勺子》之後,“導演”陳建斌帶來了他的又一部實驗性作品《第十一回》。
這次導演從現實批判走向歷史批判,不僅想要做更隱晦的概念表達,還要將舞臺藝術發揚光大。
因此,當觀眾看到這部電影時,一股戲劇和現實生活遊離的觀感便油然而生。
該片再次印證了陳建斌是一個獨具個人風格的“有趣”導演,他的作品可以集懸疑、黑色、愛情、寓言等多種元素於一身,具有強烈的先鋒意識和實驗性質。
只不過故事性始終是他的短版,《第十一回》晦澀的劇情讓這種荒誕風格只得到了少數人的肯定。
7397萬的票房還算不錯,不過無法觸達更大圈層,因為大部分觀眾還是認為電影的風格是需要服務於故事的。
《白蛇傳·情》
作為國內首部4K全景聲粵劇電影,《白蛇傳·情》在植根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又將古典戲曲與大熒幕巧妙結合,給觀眾們帶來了無數驚喜。
影片的畫面乾淨且富有質感,不僅融合了戲曲的寫意和電影的寫實,令人耳目一新而且還讓人看到我們自己文化中的情景與氛圍。
尤其是經典場景“水漫金山”,更是想象力與技術力的巧妙結合。
與此同時,用戲曲形式重新演繹的白蛇傳也讓大部分不常聽戲的觀眾耳目一新,為了貼近主流觀眾,電影中的唱段也進行了流行化改編。
最後影片2000多萬的票房,對於這樣一部既能弘揚傳統文化,又能帶來視覺享受的電影,還是稍顯不足了。
《龍虎武師》
作為今年評分最高的紀錄片之一,《龍虎武師》集結了洪金寶、袁和平、錢嘉樂等一眾華語電影中最權威的武術大咖,全方位講述了香港動作電影黃金時代的風風雨雨。
原來那些年我們在港片中看到的一幕幕天馬行空、匪夷所思的大場面,都是由這些出身低微、敢於拼搏的武打替身演員用命“搏”出來的。
透過《龍虎武師》,觀眾們不僅能看到香港動作片的興衰史,還能看到只屬於香港電影的那種“市井精神”。
無論是港片愛好者,還是普通影迷,都能被這群具有專業拼搏精神的人所感動,但本片僅不到100萬的票房,讓這份感動變得有些無處安放。
《一直游到海水變藍》
闊別大銀幕三年之後,賈樟柯用一部紀錄片重回觀眾們的視野。
《一直游到海水變藍》以四位現代文學作者的口述,帶我們走入故鄉,用文學和影像的方式瞭解這個社會的飛速變遷。
包羅永珍的視角,既讓電影成為鮮活的個人成長史,也從作家角度展現了他們對鄉土文藝創作的深厚感情。
600多萬的票房成績,對於賈樟柯來說已經不算太差(在威尼斯電影節獲得金獅大獎的《三峽好人》,票房只有30.4萬元),而在如今這個時代,也許只有他還在堅持自己的表達。
《五個撲水少年》
《五個撲水的少年》於今年的國慶檔和觀眾見面,但最後僅有6200萬左右的票房入賬。
映前被各方看好的“青春片黑馬”最終還是沒有逆襲成功,熱血少年們在戲裡戲外都黯淡離場。
在電影裡,五個普通的高中生誤打誤撞學習花樣游泳,可等待他們的卻是沒有場地、沒有教練、以及各方阻撓等重重壓力;
而電影之外,這部沒有知名演員、沒有檔期優勢、沒有任何噱頭的青春片也面臨著“無人知曉”的困境。
哪怕影片的豆瓣評分從開分6.8上漲至7.4,哪怕導演親自開直播連麥宣傳電影,甚至上了微博熱搜(#五個撲水的少年導演連麥九次被拒#),最終的結果還是不夠理想。
不過好在導演宋灝霖並沒有因此氣餒,他的新片《窩囊廢》依舊聚焦熱血的小人物,依舊是一部小而美的青春片。
《蘭心大劇院》
儘管集結了鞏俐、趙又廷、小田切讓等眾多國內外知名的演員,婁燁導演的新片《蘭心大劇院》最終的票房也只有區區2170萬。
《蘭心大劇院》可能是婁燁處理現實與虛幻、舞臺與身份之間最迷離的一部作品了。
影片從引子開始就消解掉了戲內戲外,把觀眾扔進臺前幕後去判斷,穩定的時間連續性和忽明忽暗的空間場景,兩者一直在進行曖昧的拉扯。
我們最終進入到的,是於堇自己永遠分不清虛情還是真意的生涯劇,她作為棋子一顆,隨著局面的步步緊逼,她註定要在這動盪的時代裡風雨飄搖。
而這樣具有導演個人氣質和頗具先鋒性質的電影,絕對是當下中國電影市場的一塊瑰寶。
多年之後婁燁導演依舊銳氣不減,他依舊走在中國電影的最前端。
《野馬分鬃》
除了《五個撲水的少年》之外,今年最讓人“遺憾”的青春片就當屬《野馬分鬃》了。
影片融合了青春叛逆,現實主義,喜劇無厘頭等多種風格,透過青年阿坤的所見所聞,彰顯著屬於當下年輕人的蓬勃生命力。
《野馬分鬃》有一種很難得的魅力,它沒有什麼故事,而是透過一系列外在行為來呈現一個人的心理狀態。
導演捕捉到了一種無聊閒散的狀態,所以片中的大量細節和配角反倒比大部分青春片都更加鮮活和真實。
不過1174萬的票房成績和貓眼7.2分的“慘淡”分數,體現了這部有才氣的新人新作與當下市場的“距離”。
但沒事,未來仍可期。
以上就是小萬推薦的10部國產“冷門”佳作,不知道你看過幾部呢?
回顧即將過去的一年,又有哪部作品是你的個人最佳呢?歡迎在評論區和我們分享~
2022年,讓我們繼續用電影浪漫現實吧!
注: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豆瓣及網路,若有侵權請主動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