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朮、白朮散、白朮附子湯、枳術湯介紹
吳文博 河北省石家莊市中醫院
術
在經方中“術”是不分“白”、“蒼”的。《神農本草經》《名醫別錄》均記為“術”。自南朝齊、梁時期,陶弘景在《本草經集註》中,才註解雲,術有“赤、白”兩種。即今日之“蒼朮”、“白朮”。
蒼朮、白朮的功效區別:最大的區別是,蒼朮更長於燥溼,而白朮更長於健脾。蒼朮性辛、溫,相對而言它的性質比較躁烈,對於溼邪困脾、溼邪較重,患者出現心下痞滿、不欲飲食或水入即吐,不能正常運化水溼的情況適合用蒼朮。白朮性味相對緩和,性子偏溫,但並不燥烈,所以對於脾虛溼盛、脾胃運化功能較差,導致水溼內停的患者用白朮更為適合。
它們的共同點都是可以去除溼邪,對於具有脾虛又有溼邪較重的患者,可以把蒼朮和白朮一起使用,形成健脾祛溼的藥對,臨床上也是比較常用的。
經方中共有30首,用到“術”,那麼,經方中“術”,是白朮、還是蒼朮呢?還需要作具體的分析。筆者認為白朮散、白朮附子湯、枳術湯等方劑中用的“術”應該是白朮。現將白朮、白朮散、白朮附子湯、枳術湯介紹如下:
1.白朮
白朮為菊科植物白朮的根莖。其性溫,味甘、苦。歸脾經、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溼利水、止汗、安胎之功效。是常用的補氣藥。現代研究指出:白朮主要含揮發油(如蒼朮酮)、多糖(如甘露聚糖AM-3)還含α-葎草烯、石竹烯、桉葉醇、雙白朮內酯、東莨菪素、γ-固醇等,具有調節免疫、改善胃腸道功能、調節腸道菌群、促進腸道黏膜潰瘍和傷口癒合、抗癌、保護神經、抗炎、抑菌、改善糖代謝等多重藥理作用,對免疫力低下、慢性胃炎、腹瀉、癌症、焦慮、腦缺血、抑鬱、細菌感染、炎症、糖尿病、類風溼關節炎等疾病具有潛在的治療作用。
2.白朮散
組成服法:白朮、川芎各30克 ,蜀椒22克,(去汗)牡蠣15克。上四味,杵為散。每次3克,用酒調服,日三服,夜一服。腹痛,加芍藥;心下毒痛,倍加川芎;心煩嘔吐,痛不能食飲,加細辛、半夏,服後更以醋漿水服之;若嘔,以醋漿水服之;復不解者,小麥汁服之;已後渴者,大麥粥服之。病雖愈,服之勿置。
功能主治:健脾養胎,溫中祛寒。妊娠,宿有風冷,胎萎不長。
3. 白朮附子湯
組成服法:白朮6克, 附子10克(炮,去皮),甘草3克(炙),生薑4.5克(切),大棗6枚。上五味,以水1.2升,煮取400毫升,去滓,分三次溫服。一服覺身痺半日許,再服、三服都盡。其人如冒狀,勿怪。
功能主治:祛風除溼。風溼相搏,身體疼煩,不能自轉側,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澀,大便堅,小便自利者。
4.枳術湯
組成服法:枳實7枚 ,白朮30克。以水5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溫服。
功能主治:治水飲內停,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