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發燒達到38.5℃以上時需服用退燒藥,能快速降低體溫,以免損害身體其他器官和系統。不過,太早服用退燒藥可影響身體免疫功能,反而延長病程,掩蓋其他症狀,增加原發病診斷難度,因此應正確服用退燒藥。
需要了解退燒藥的哪些關鍵時刻?
1、服藥半小時後
一般服用退燒藥30~120分鐘內起效,服用藥物後應多觀察體溫和表現,不能著急增加藥物劑量或更換藥物,以免導致藥物過量。
2、體溫降低到38.5℃以下
服用退燒藥物後,體溫逐漸降到38.5℃以下,說明自身免疫保護機制已逐漸恢復,應透過物理降溫法來調節。這種情況下還需立即停藥,能減少藥物對身體帶來的損害。
3、服用藥物3次無效時
嚴格按照醫囑服用2~3次藥物後仍然沒有退燒,又或是發燒時出現腹瀉嘔吐,或是持續性高燒不退,精神狀態差等還需及早就醫檢查。
不同年齡段的人群用退燒藥哪些禁忌?
1、兒童
兒童退燒藥的主要成分是布洛芬以及對乙醯氨基酚。部分感冒藥中同樣含退熱成分,因此購買藥物時一定要仔細看一看藥物說明書,防止藥物成分重疊,進而導致用藥劑量過大。值得注意的是,即便選擇正確的藥物,用藥劑量也嚴格按照醫囑,但僅依靠藥物退燒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調整好生活方式。養成多喝水的好習慣,多注意休息,每天至少睡夠7~8個小時;家長萬萬不能給兒童捂汗,應脫去太多的衣服,選擇寬鬆且純棉的衣服,這樣能幫助散熱。
2、成年人
通常成年人常規用藥劑量是每次500毫克,間隔4~6個小時再用藥一次,24小時內用退燒藥不能大於4次,最高用藥劑量不能大於2000毫克。用藥次數太勤可能會造成肝腎損傷,甚至引起肝衰竭,特別是對乙醯氨基酚不能長時間和大劑量用。
3、老年人
退熱栓是非甾體類抗炎藥物,起效速度快,短短時間內就能降溫,使用起來非常方便。不過易導致大量出汗,特別是發燒患者伴有噁心嘔吐以及腹瀉時,短時間內易導致脫水,使得血容量不足,甚至造成休克,因此老年人不能用退熱栓,必須嚴格按照醫囑用藥。
溫馨提示
發燒是身體對抗感染的一種防禦機制,能抑制病原菌對人體的破壞。發燒本身並不可怕,只有明確病因才是最為關鍵的,退燒藥僅僅能緩解症狀,根本不能去根。體溫在38.5℃以下,這是免疫功能可應對的安全範疇,無需服用退燒藥,可透過多喝溫開水、口服補液鹽的方式來幫助降溫;也可以採取物理降溫,用冰袋冰敷頭頸部和四肢等。
值得注意的是,接觸過高風險地區的人群,出現發高燒且伴有手和嘴唇紫紺、呼吸困難等應及早就醫;沒有接觸過可疑的傳染源,發熱時可以先暫時居家護理。
家庭醫生線上專稿,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