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橋
永安橋,位於坪市西北約0.5公里的坪市村的“暗橋上”。
暗橋上,是一個小地名,在鍾屋村西偏北1公里的山下,居瓦蓋橋上方。
1917年,周姓人家從廣東五華遷此至今。蓮花山下有蓮花河,蓮花河上儲存著完好如初的永安老橋。《贛州文化大觀》(南康卷)記載:永安橋建成於1921年-1926年。但當地人說永安橋是一座建於清光緒年間的古橋,當地村民都習慣地稱之為“暗橋”。據《鍾氏族譜》記載,是取“永以為好,既安且吉”的意思。永安橋總面積為50平方米,長14米,寬3.5米,橋上蓋有走廊式的樓閣,橋身與橋墩均為麻條石壘砌而成。橋墩為船形,前尖後方,儲存完好。
永安橋是南康通往境外的重要通道。從坪市永安橋有兩條古驛道,一路可至遂川縣和源和湖南桂東縣,另一路可至上猶的紫陽、寺下、營前、平富和湖南的汝城縣。永安橋下窄小的蓮花河緩慢流淌,很難想象它也會有水急浪高之時。
蓮花河屬贛州主要河流章江水系,經橫市、十八塘匯入龍華河。永安橋身由數十根長短不一的麻石條構建而成。橋身上面,蓋有走廊式的樓閣,兩側則架著簡易的木凳和護欄,並均勻地豎著4根方形石柱。相對贛南其它幾座古廊橋相比,永安橋屬於跨度最小、形制最簡單的廊橋,可謂袖珍型廊橋。
不過,雖然永安橋的建築雖然最為簡陋,但橋上鐫刻的文字卻是最為深奧的。橋身兩邊的4根石柱上面,分別刻有兩副對聯:“永留司馬題斯柱;安得重陽臥此橋”“永懷冀免褰裳者;安坐何須納履人。”兩副對聯皆巧妙地把“永安”兩字嵌入了其中,其中還包含“司馬題橋”“張良納履”兩個典故。
司馬題橋,說的是司馬相如初入京城的時候很窮,過昇仙橋時,內心澎湃,於是在橋頭上寫下“大丈夫不乘駟馬高車,不過汝下”一行字。結果,負才題柱的司馬相如,幾經坎坷,最終獲得了一個跟隨皇帝身邊的常待的官職,也總算是遂了他當年題的“乘駟馬高車”的心願了。
張良納履,說的是張良一日閒步沂水圯橋頭,遇一穿著粗布短袍的老翁,這個老翁走到張良的身邊時,故意把鞋脫落橋下,然後傲慢地差使張良去拾鞋,並讓他5天后凌晨再來,張良不以為辱,5天后準時赴約,結果,老公贈《太公兵法》與張良,張良苦讀此書,終於成為一個深明韜略、文武兼備,足智多謀的智囊。
永安橋是南康境內唯一的古代廊橋,與信豐玉帶橋、安遠永鎮橋、龍南太平橋、石城永寧橋以及崇義章源橋並列為贛南地區最具特色的六大古廊橋。即便是今天,這座古橋今仍供村民們通行和小憩,成為古驛道上的一座為過往行人和客商避風遮雨的重要場所,它見證著歲月的歷史變遷,凝聚了前人的勞動與智慧。
文/文瑞,圖/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