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個航空領域,不論軍用還是民用,動力心臟不給力,似乎從來都是最大的攔路虎。民用航空幾乎所有的噴氣發動機都是原裝進口的。在軍機方面,似乎稍微好些;畢竟大部分三代大推力發動機已經實現了自產裝機裝備。但是過去普遍認為,和全球最先進水平仍然差距30年以上。而在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方面,其實是不分民用還是軍用的。大飛機上的大渦扇發動機,既可以裝在民航機上,也可以裝在大型運輸機或者其他大噸位的特種飛機上。瀚海狼山(匈奴狼山)曾經不止一次地談到,超級大國的國力和軍力強大,很大程度上就體現在超級大國的空中能力強大。現代海戰和陸戰,也都是空中力量打頭陣。這種空中能力,既體現在空戰能力,也體現在空中運輸能力上。雖然超級大國剛剛從某內陸山國的撤退中出現的組織混亂,
成為全世界的笑柄。但是仍然不能否認,以C17為基本機型而進行的密集戰略空運,其實際規模和效率仍然沒有第二家可以進行實際對比。在最繁忙的時刻,從內陸山國一直到海灣基地這個航程不超過4000公里的空中走廊上空,同時出現在空中的戰略大運輸機和配套的大型加油機超過100架。當今全球,除了超級大國之外,別的大國就是這個區域性規模都拿不出來。這也算是超級大國在冷戰時代,全面的航空技術優勢和航空產業的規模優勢綜合紅利的繼續體現。航空能力強大,體現在設計製造能力的強大,而所有的航空製造和設計能力的強大,根本核心是航空發動機研發製造能力的強大。只要有好的發動機,就算是一塊板磚也可以飛出驚人的空中弧線。長期以來,超級大國都是先研發出先進的航空發動機,而且基本達到相同或者相似效能的,
先進航發的數量往往不止一種。因此可以在先進航發的技術高起點上,進行先進機型實體機的直接面對面的PK。當年同時推出F119和F120發動機,在此基礎上進行YF22和YF23的實機競標,就是這種先進能力配套成龍,當面競爭的直接體現。而對新興大國來說,在過去這是完全是不敢想象的。幾乎所有2代次以後的戰機,都是先用上一代發動機完成首飛,然後再用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時間等待目標發動機的逐步成熟。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重型隱身機已經成功首飛10年整。而到現在是否已經裝配了目標中的第4代先進大推力發動機,仍然是一個疑問。不過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經過持續30年以上的高強度投入。未來5到10年,終於要迎來先進航發的全面爆發期。有人將其形容為井噴現象,其實也是蠻形象的。其實不用一定要等到5到10年之後,現在盤點一下,都已經足夠驚人了。到目前,某3.5代大推已經實現16噸級以上的驚人推力水平。
已經超越了F119在2000年的狀態。而配套的4代大推的裝機推力很可能超越F119的最終狀態版。某大直徑渦扇已經4發裝機試飛;某中口徑4代渦扇綜合指標達到全球領先水平;至少3種商用大中型渦扇研發進展順利。中大功率渦軸全面突破,實現大批次生產裝機,實際表現良好。最讓人激動的是,第5代未來航發,將首次出現2個型號實機比拼的狀況。如果真能在數年內落實,那麼在狂追40年之後,在軍用主力航發領域,將率先看齊全球第一甚至還有所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