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根深蒂固的觀念是如何影響我們的感知和情感的嗎?
其實我們面臨的很大一個挑戰就是,自己也許根本認識不到,我們經過判斷而產生的感受,其實是根據觀念而產生的。並且,一旦接受了一種觀念,那它不僅會影響我們的感受,還會影響到行為。我們的行為是根據觀念而產生的,而觀念通常就變成了“自證預言”。
自我證實的預言,是一種讓我們做出產生預期結果的行為想法,換言之,因為我們期待發生什麼事,我們就會做出能實現這一期待的行為,而出現的結果也證實了我們的期待是正確的。
01.
娜娜和剛子結婚快十年了,娜娜發現,剛子是個冷漠的人,他似乎對什麼都不感興趣,不跟她說話,不親吻她,不愛撫她,甚至也不注意她,她感覺遭到了丈夫的排斥。
雖然她想要跟他有情感交流,但下班回家後,她也表現得很冷漠,就像遭到了丈夫排斥一樣。因為她認為他是冷漠的個性,所以他一進門她就覺得受傷,她就開始挖苦他。他感覺受到了攻擊,於是就關閉了心門,完成了她的期待。
娜娜根本沒認識到,自己在讓丈夫變得情感冷漠的過程中扮演的角色。無論如何,他可能的確是冷漠的,這一點我們無從得知,因為她總是給他充分的理由讓他去那樣做。感覺遭到了排斥,她也就會做出遭到排斥時所做的行為來。
想一想,如果她這樣說:“我希望跟你更親近一些,我想要給你大大的擁抱,然後聊一會兒天。”如果娜娜這樣說,那她就可能得到自己希望剛子做出的回應。
在自我證實的預言裡,我們根深蒂固的觀念影響了我們對他人做出的行為,那些行為也會誘匯出他人的觀念想法,刺激他們對我們做出我們希望他們做出的行為,而這些行為也證實了我們最初的觀念。
02.
以下是一個簡單的案例:
有些人參加了一項晉升學位的課程。要順利晉升,他們就要獲得B學分,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他們參加了測試,每個人都獲得了C學分。
小森因為獲得的這個學分不滿意而沮喪灰心,他這樣告訴自己:“我根本通不過考試,這種簡單的試題我都得不到B學分。”小森非常沮喪,所以他放棄了繼續努力,結果最終的測試裡他獲得了D學分。因為他認為自己不是好學生,所以他也用行動證實了這一點。
小美對自己獲得的學分感到失望,她告訴自己:“我很擅長這一門課程,這還只是一次期中考試。我打賭,如果我再努努力,下次考試我一定能得B。”所以她很努力地學習,終於獲得了一個B,還差一點就到A了。她相信只要努力就會獲得高分,她也證實了這一點。
梅梅對獲得這個學分感到惱火,她認為,老師並不喜歡她。這種觀念可能會影響她按照如下兩種方式行事:她可能會想:“我要向老師證明我自己。”然後努力學習,獲得不錯的分數,或者會認為,因為老師不喜歡她,那麼無論她怎麼努力都是沒用的,然後她就會放棄努力,獲得低分。梅梅想的是,因為老師不喜歡她,所以努力獲得高分是沒有希望的。她也就放棄了繼續努力,後來的課程學習表現也很不好。
這三個人都經歷了同一件事:測試獲得了C學分。因為他們對這一件事產生了不同的情緒反應,所以他們就根據自己的感受採取了不一樣的行為。例如,小森就證明了自己不擅長學習,小美則證明了自己是一個優秀的學生,只要付出努力就會考好。梅梅則沒有做任何努力讓老師有理由喜歡她,而這也導致了她獲得了她預料中的糟糕分數。
03.
我們對事情的態度和理解會影響到我們的行為方式,同樣地,我們的行為方式也會促使他人做出我們希望他們做出的行為,而這一結果就證實了我們總是正確的這種觀念。
在一個古希臘神話傳說中,塞普勒斯王皮格馬利翁是一個雕塑家,他愛上了自己雕刻出來的一座少女雕像,後來因為他不斷祈禱,這雕像果然有了生命。心理學家們用皮格馬利翁效應來闡述,我們的期望會讓人做出實現我們期望的行為來。
有一個案例,生動展現了皮格馬利翁效應,案例中,實驗人員讓某學校某個班的所有學生都接受了智商測試,暑期時,實驗人員會見了這個班的老師們,並告訴他們,班上的某些學生來年會變“聰明”,並且將學生的名字告訴了老師們,實際上,這些學生都是隨機挑選出來的,沒有什麼能證明他們比別的學生更優秀。學期結束後,學生們會再次接受智商測試。儘管老師們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對那些“聰明”的學生們的態度有什麼不同,但他們的確比其他的學生表現更好。老師們認為,這些學生們會表現得更好,這種想法莫名其妙地影響了學生,讓他們做出更好的表現來。這一研究是在20世紀60年代進行的,它的確讓人更明白,老師的期許對學生的影響有多大。
寫在最後:
不論是皮格馬利翁效應,還是你的“自證預言”,其實都影響了我們的家庭婚姻、學習成績、親子關係。如何用積極的因素影響我們,瞭解更多積極心理,可以關注樂天心理諮詢,或是在後臺給我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