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黨中央曾有過多個辦公地點。
從開始的瑞金到之後的延安、西柏坡,再到建國後的中南海,每一個辦公地點都承載著中國共產黨發展的會議,每一個辦公地點都代表著相應的發展時期。
那麼,中南海作為黨中央使用最長的辦公地點,當初為什麼會選在這裡?而這裡又有什麼特殊之處呢?
01 中共中央歷史上的辦公地大盤點
1920年,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黨組織在上海成立,由陳獨秀、李達等人一手建立。
此後,這個組織先後在上海組織了多個宣揚民主的工人運動和大罷工。
1927年,這裡一直是中共中央當之無愧的活動中心,很多會議、活動和決議都是在這裡產生,這裡的共產黨組織也最為活躍。
當然,這時候的上海並不是代表了真正意義上的黨中央,而是黨組的分部所在,只不過是更加重要,承載了更多的內容而已。
在上海黨組織成立的前後腳,兩個月後李大釗同志等人在北平建立了這片區域的黨組織,並立即吸引了一大部分先進人士,比如張太雷、劉仁靜、鄧中夏等人。
同年秋天,董必武、陳潭秋和包惠僧等人在武漢建立了黨組織,在最大程度上響應了上海和北京等地的黨組織建設。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武漢地理位置特殊,向南可以連線江西、湖南,還可以透過這裡向西北、華北甚至是西南等地進行推進和擴充套件,所以這裡的革命人士像雨後春筍般崛起,並且為新中國最早一批紅色革命家建造了鬥爭的溫床,同時湖北也是新中國走出來開國將領最多的省份。
此外,在秋冬交接之時,毛主席和在長沙以之前的新民學會骨幹人員為核心,秘密建立了黨組織,專門組織當地黨員和先進人士進入。
當然,這個範圍也不僅限於長沙,這片區域誕生了很多先進的革命人士,如方誌敏、毛主席等人,同時這裡也是毛主席的故鄉,後期還依據這裡在江西等地繼續發展革命力量。
這一年,在國外的先進人士也沒閒著,周佛海等人在日本建立了共產黨組織,周總理和趙世炎等人也在巴黎成立了我們中國人自己的共產組織。
需要注意的是,這一時期並沒有以統一的中國組織為核心在某一規定地點建立黨中央,各地都是以共產主義小組或者黨組織的名義存在,但究其根本不過是地方組織,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黨中央。
從嚴格意義上講,第一個黨組織辦公地點應該是在江西瑞金。
1927年,中國的共產黨組織面臨著史無前例的困難和考驗,國民黨和蔣介石違反了孫中山先生民主的原則,共產黨和中共人士受到了來自國民黨全方位的打擊和迫害。
與此同時,在毛主席農村包圍城市的倡議下,黨內思想發生了變化,不再僅僅是侷限於團結工人階級,而是向群體範圍更廣的農民階級靠攏。
1933年1月,中共中央在江西蘇區的瑞金第一次建立統一的中央政府,並迅速在這裡發展壯大,鞏固了中央的政權,為後續革命程序奠定了基礎。
可惜,好景不長,瑞金雖然是革命老區,但也是國民黨政府的勢力範圍內,再加上魚龍混雜,和對共產黨政府的迫害,瑞金很快就變得不再安全。
最終,中央決定進行長征,向著陝北地區進發,最終到達了辦公時間比較長、相對更穩定更安全的延安。
1936年10月,長征結束,共產黨人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到達了陝北的延安,從此雙方開啟了新一輪的對抗和作戰。
那麼,毛主席為什麼會把地點選在延安呢?
這是因為這裡深入農村,可以更好開展農民,以及農村包圍城市的工作,比起大型的鄉鎮也更加安全。
這一選址後,共產黨開始了為期13年的艱苦生活,經歷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直到國民黨胡宗南帶兵圍剿延安,這才再次將辦公地點轉到西柏坡,而這一次的選擇也意味著解放戰爭我軍即將開啟戰略反攻。
此後,隨著蔣介石單方面撕毀建立民主政權的《雙十協定》,內戰再次開啟。
1947年,蔣介石電報胡宗南,要求其帶軍隊大規模進攻延安解放區,意圖消滅黨中央,但我黨在毛主席的帶領下,及時安全地轉移,但延安已經成為了一片廢墟,不能再回去了。
隨後毛主席帶領黨中央前往河北的西柏坡一帶,在這裡開始了戰略反攻階段,並指揮了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的勝利。
勝利的曙光降臨,這裡距離北平只有一步之遙,而此時的北平城由傅作義把守。
此後,當北方的戰役基本結束後,解放軍部隊將北平團團圍住,而城內的傅作義在當前形勢下決定起義,和平解放北平。
隨著戰爭的推進,建國在即,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即將召開,黨中央接管北京,辦公地點再次轉移。然而,北平這麼大到底應該將辦公地點定在哪裡才最合適呢?
事實上,在正式將中南海定為中央的辦公地點前,還經歷了一系列的波折和難題。
02 從中南海到香山
事實上,雖然理論上北平和平解放是在1949年初,但早在半年多以前,傅作義就曾和中央進行接觸,並提出了一系列條件。
當時雙方並沒有談妥,所以和平起義的事才一拖再拖,直到北平被解放軍部隊包圍,北方剿總司令傅作義騎虎難下,這才答應了中央提出的“八項條件”,得以平穩過渡。
1949年1月31日,中央正式進駐北平,這裡也將成為新中國的首都。
北平解放初期,黨中央的領導人並沒有直接進駐北平,原因有很多,比如:時局未穩,城內治安條件太差,還沒來得及接管梳理以及還沒選好辦公地點。
後來,中央領導成立了專題委員會由範離打前站,先去市內選取合適的辦公地點。
最終,範離等人經過考察認為此前傅作義辦公的中南海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可惜,由於中南海年久失修,一旦要在這裡辦公將面臨著比較長的工期。
後經商議,香山成為了臨時辦公地點。
不得不說,在當時來講,這樣的選擇是不錯的。因為香山距離城區較遠,人少避免了魚龍混雜的局面,此外,香山系統相對較為獨立,還有現成的辦公地點,比較利於執行對中央領導人的保衛工作,最重要的是毛主席十分喜歡這裡,在看過後立刻將雙清別墅定為自己的臨時辦公地點。
3月24日,毛主席在周總理和朱老總的陪同下,來到北京的西苑機場檢閱解放軍部隊,隨後便在提前到達正在整理北平治安葉帥等人護送下,來到香山雙清別墅。
從這時起,香山就成為了中共中央和軍委的辦公地點,作為當時最重要的地區,香山理所當然地享受了相當程度的安保,解放軍部隊,便衣將香山守得密不透風。
03 從香山到中南海
按照道理來講,毛主席既然覺得香山不錯,那應該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他將在香山辦公,那麼,最終中央辦公地點為什麼又會變成中南海呢?這地點是誰選定的?
其實,這跟中南海的“自身條件”和選定人都脫離不了關係。
中南海位於故宮西側,是皇家御花園的一部分,這裡自然是風景秀美,還有很多特色建築,更像是現代的花園辦公環境。
中南海位於北京城內,是正兒八經的皇城根,與香山相比,它處於北京市中心地帶,交通更加方便,辦事也比較直接,更適合和各大機關聯絡…….
雖然開始時,中南海這裡有些亂,但好在基本的架構和裝置也還在,勉強可以辦公。
此外,作為北京的第一任市長葉劍英元帥和一部分工作人員為收拾殘局,曾先中央一步來到北京辦公,而他們所定的辦公地點便是中南海。
後來,在黨中央入住香山後,新中國政府即將成立,可由於戰爭還沒有全部結束,工作變得更多更繁雜。
基於此點,他們不想短時間再將辦公地點搬遷了,因此在建國前,中央實際是有香山和中南海兩個辦公地點存在。
當時,葉帥等人在中南海開展工作,香山系統也沒閒著,會議多,工作繁重,兩方面的人需要時常接洽開會。
由於有時候工作的時間太晚,毛主席和陪同的工作人員只能暫時在中南海歇息過夜。
於是,葉劍英就想將中南海打掃一下,將環境收拾得整潔喜人些,這樣領導們在這裡辦公心曠神怡。
不得不說,作為皇家園林底子也還是很好的,雖然有點亂,又面臨年久失修,但稍微修整下,其“真實面貌”便展露出來了。
1949年9月,當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召開的時候,中南海已經煥然一新。
在此之際,葉劍英認為時機已經成熟:中南海可以作為中央辦公地點。
於是,他將中南海作為中央辦公地點的申請先呈報給周總理審閱,然後交由毛主席審批透過。
可是,隨著時間一天天地過去,連周總理都認可了這個安排,毛主席那裡卻依然沒有動靜,對此,葉劍英也有些坐不住了,立刻前往香山,決定親自勸毛主席將辦公地點搬回市內。
可當葉劍英將這個建議提出後,毛主席並不贊同,雖然中南海經過整理後確實不錯,但比起香山的靜謐和景色以及良好的私密性,香山無疑顯得更合適,此外,中南海是封建王朝的殘餘和產物,清末的慈禧曾在這裡把持大權,還曾將光緒皇帝軟禁在這裡,北洋軍閥時期,袁世凱復闢和稱帝也曾在這裡住過,面臨新中國這樣的民主政權,這顯然有些不合時宜。
可惜,葉劍英只想著讓辦公更加方便,因此,他不懂毛主席為何不同意。後來,見毛主席這番模樣,葉劍英有些著急,不斷地用安保、環境等理由說服毛主席,可毛主席依舊不為所動。
沒辦法,葉劍英只能選擇先離開。
當葉劍英走後,周總理也稍微勸說了兩句,可沒想到,毛主席卻對周總理說道:“我不同意,也不搬,我不做皇帝,劍英真是固執得很。”
看著毛主席這番模樣,周總理也不好再說些什麼。
後來,開國大典在即,工作十分繁重,工作人員卻總是在香山和中南海輾轉,可這不僅折騰還浪費了很多休息和工作時間,毛主席看在了心裡,後召開了一場會議。
會議上,他們對把中央辦公地點定為中南海一事就行了討論。
在探討下,毛主席也認為大家說得對,因此決定正式將辦公地點從香山搬到中南海。
結語
毛主席在中南海的菊香書屋居住了十七年之久,這裡見證了中央的很多歷史性時刻決議,比如會見基辛格、尼克松等,而中南海此後便一直作為中共中央的辦公點,得以延續至今。
參考資料
《神秘而美麗的中南海》人民網 [引用日期2020-06-07]
《中華民族抗日戰爭史1931-1945》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引用日期2021-09-10]
《毛澤東曾反對入住中南海 政治局開會決議搬進去》中國新聞網[引用日期20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