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師,或稱作北洋艦隊、北洋海軍,是中國清朝後期建立的一支近代化海軍艦隊,同時也是中國清代政府建立的四支近代海軍中實力最強、規模最大的一支。同治六年創議,同治十三年籌劃,光緒十四年正式成軍。自此中國政府每年撥出400萬兩白銀給予海軍建設。1875年,朝儀海防大討論,依洋務派《籌議海防折》,光緒特命北洋大臣李鴻章創設北洋水師,向英國訂造了兩艘撞擊巡洋艦揚威號、超勇號,向德國船廠訂造鐵甲艦定遠號、鎮遠號。實力曾是東亞第一,世界第九。當年《美國海軍年鑑》的排名,前八名分別為:英、法、俄、普(魯士)、西、 奧(斯曼)、意、美 )。北洋水師1888年12月17日于山東威海衛的劉公島正式成立。
一、定遠艦
定遠級作為當時清朝裝備的唯一一級遠洋型炮塔式鐵甲艦,該級艦總共建成兩艘,並作為姊妹艦服役於清國北洋水師中,分別為“定遠”號、“鎮遠”號。其中,定遠艦作為北洋水師的旗艦,於1881年5月31開工建造,1881年12月28日下水,1883年5月2日服役。“鎮遠”號於1882年3月開工建造,1882年11月28日下水,1884年3月服役。該級鐵甲艦曾先後兩次訪問日本,向日本舉國上下展示出了北洋水師鐵甲鉅艦的實力,也為此給日本人造成了深刻的影響,同時也促進了日本海軍裝備的瘋狂擴張。
定遠級鐵甲艦的水線處裝甲為360毫米,炮座裝甲305毫米,甲板裝甲76毫米,指揮塔裝甲203毫米。動力系統為兩座水平式的三汽缸往復式蒸汽機,“定遠”號的輸出功率約為6000馬力,而作為姊妹艦的“鎮遠”號輸出功率更是高達7200馬力,航速達到了15.4節,定遠艦航速則只有14.5節。
二、鎮遠號
鎮遠號鐵甲艦在西方又被稱為“薩克森”改進型軍艦,鐵甲艦在當時海軍中的地位相當今天的航空母艦,二艦當時堪稱“亞洲第一鉅艦”。二艦長94米、寬18米、吃水6米,正常排水量7220噸、滿載排水量7670噸、動力為兩部水平式三汽缸往復式蒸汽機,8座圓式燃煤鍋爐,功率6200匹馬力,航速14.5節(“鎮遠”為7200匹馬力,航速15.4節),續航能力4500海里/10節,配有照度為8千支燭光與2萬支燭光的探照燈各一具,由3臺發電機(“鎮遠”為2臺發電機)提供70千瓦的電力。裝甲總重為1461噸、鐵甲堡水線上裝甲厚14英寸(355.6mm)、水線下裝甲厚12英寸(304.8mm)、305炮座裝甲厚305mm,炮盾厚15mm,司令塔裝甲厚203mm,煤櫃載煤量700噸、最大載煤量1000噸、編制329-363人,管帶為總兵銜。
三、揚威號
揚威號巡洋艦由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承造的軍艦,1881年由鄧世昌接艦回國,於11月22日安抵天津大沽,並加入北洋水師,是北洋海軍主力戰艦之一。254毫米(10英寸)‘阿姆斯特朗’MK1主炮2門,裝在首尾兩個炮房內,裝有簡單的復進機,射速2.5分鐘1發,最大射程12000米,有效射程8000米,炮手10人,總共備彈200發,炮手和彈藥都無防護,由於首尾幹舷極低,海水非常容易倒灌入炮房內,故而高速航行的時候炮手工作環境相當惡劣;119.38毫米(4.7英寸)‘阿姆斯特朗’副炮4門,裝在艦體首尾兩側的炮房內,採用類似地井炮架的“阿爾比尼”炮架,射速差不多1.5分鐘1發。
四、超勇號
超勇級裝甲巡洋艦,世界上第一級完全擺脫風帆時代窠臼的非裝甲巡洋艦。由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承造,後船體部分轉包給米切爾船廠建造。造價共計65萬兩白銀,同級艦揚威號。在中國定購該型艦後日本也跟風向智利轉購了一艘同級艦命名“筑紫”號(日本語: つくし)。“超勇”艦於1880年11月4日下水,“揚威”於1881年1月29日下水。兩艦于于1881年11月22日駛抵大沽口加入北洋水師。
超勇艦長64米、寬9.75米、吃水4.57米、排水量1350噸、動力為2座往復式蒸汽主機,6座圓式燃煤鍋爐(日本“筑紫”為4座),雙軸推進,功率2600匹馬力、航速15-16節、續航能力5000海里/8節,煤艙正常載煤250噸,最大載煤量300噸。艦身為鐵質外包鋼板、甲板裝甲0.27寸,炮塔裝甲1寸,司令塔裝甲0.5寸,艦艏水線下11英尺處裝有撞角,全艦編制137-140人,按照《北洋海軍章程》規定該艦管帶為參將銜。主要武器:阿姆斯特朗10吋主炮2門(每門炮重25噸,26倍口徑)、阿姆斯特朗40磅副炮4門、阿姆斯特朗9磅炮2門、11mm10管格林機關炮4門、37mm單管哈乞開斯炮4門、4管諾典費爾德炮2門、艦載杆雷艇2艘(分別命名為“杆雷”’守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