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騰訊已然成為無可撼動的網際網路巨頭企業,總市值高達43000億港元左右,比阿里巴巴、美團、小米的市值加起來還要多。
然而,騰訊在2010年遭遇了公司近20年來最危險的一段時間,被國內的網際網路企業差點分食掉。
其中,“3Q大戰”最為出名,360與騰訊已經到了對簿公堂的地步,結果雖然是360敗訴了,但是360卻是輿論的贏家,不少網友指責騰訊以大欺小。
其實“3Q大戰”只是騰訊2010年的註腳,還有兩股新勢力正在挑戰騰訊的大本營——社交,它們分別是小米的米聊和新浪的微博。
為什麼說知名度最高的“3Q大戰”只是騰訊當年的註腳呢?
第一、360進攻的是騰訊的非核心業務——安全中心;
第二、3Q大戰的爭奪陣地是在PC上,而那個時候正是移動網際網路的野蠻生長期。
再來看微博和米聊,全都踩中了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節點,都是在顛覆PC時代傳統的社交方式。一旦成功,騰訊將很有可能從此沒落,以至於消失在網際網路發展的浪潮之中。
如果你是當時的馬化騰,你會怎麼做來擺脫當時的困境呢?
上午對抗360,下午對抗微博,晚上對抗米聊?
如果馬化騰真的這麼安排時間,身體一定會吃不消的,這個時候該怎麼辦呢?
馬化騰並沒有著急去想對策,而是讓自己冷靜下來,給自己留出一定的獨處空間,因為真正的創新都是在獨處的時候做到的。
作為企業的創始人就應該如此,每天都留出一點時間讓自己獨處。如果你整天忙於應付各種客戶,那麼說明你的時間安排存在一定的問題。
再回到馬化騰身上,他是怎麼解決遇到的巨大危機的?
首先,將事情的輕重緩急做一個排序,這是所有企業家都會做的一件事。先集中主要精力對付最危險的事情,接下來才是相對危險的事情,最後是一般危險的事情。
在當時,對微信威脅最大的就是小米推出的米聊,這是直接可能要了騰訊老命的產品。隨著小米手機的熱銷,米聊的使用者數也增加很快。
為了趕快擊敗米聊,馬化騰派出了三個團隊同時研發微信,採用賽馬機制,誰能最先研發成功就用誰的。
其次,給予下屬一定的自主權和獨處時間。老闆的主要工作就是分配工作,讓每個團隊的領導為結果負責就行。透過三匹馬賽跑,張小龍團隊最終勝出,成功變成了微信之父。
需要注意的是,張小龍團隊能夠成功的前提就是具有足夠多的自主權。說白了,微信到底長什麼樣並不是馬化騰說了算的,而是張小龍。
在有了這個許可權之後,張小龍還把團隊搬到了廣州,這個舉動是為了給自己創造更多的獨處時間。
假設團隊還在深圳總部,那麼有很多事情都要與馬化騰報告,這就會浪費大量的時間。張小龍透過這種方法讓自己獲得了更多獨處的時間。
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在微信上線之後,騰訊瞬間就滿血復活,因為其他的兩個問題都可以從長計議。
我相信騰訊逃出生天的這個經歷可以給創業者巨大的啟發,因為有太多創業者整天在忙一些並不是太重要的事情,從而忽略了公司長遠的發展。當你意識到問題的時候,往往已經無力迴天。
最近幾年,我一直在深耕中小企業商業模式的諮詢板塊,在接受創業者諮詢的過程中發現了很多問題。
比如說:我到創業者公司調研的時候,創業者們很難靜下心來深挖公司的問題,因為客戶隨時有可能到公司拜訪,他們又不得不親自接待。就這樣,諮詢的時間會被各種事情切得很碎。反過來,如果到我公司聊天兩個小時左右,幾乎所有的創業者都會有很大的收穫,因為創業者們可以靜下心來深挖企業問題,最終得到解決方案。
任何一個行業都沒有一套固定的商業模式,因為商業模式都是根據企業自身的發展階段和實力決定的,要想有一套符合自家企業的商業模式,創業者需要把一群智慧的人聚集在一個無人打擾的地方進行深度交流探討。
基於以上原因,我的公司名字就叫做智和島,我希望打造一座智慧的人可以思想聚合而且無人打擾的小島。
如果你的公司暫時還沒有找到一群智慧的人可以思想聚合的地方,不要緊,可以先借助智和島的經驗幫助公司發展。待公司發展到一定程度,具有較大經濟實力時,可以花重金聚攏全球頂級人才,做類似於騰訊這樣的事情。
用媒體思維全網覆蓋,讓產品銷售慕名而來!
未來所有的商業競爭,都會聚焦在媒體傳播上。一家公司或一個老闆,如果媒體思維短缺,註定會提前敗下陣來。
請記住:沒有傳播度,就沒有認知度;沒有認知度,就沒有美譽度;沒有美譽度,何來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