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歐美同學會留美分會副會長、中美關係研究中心高階研究員,財經頭條首席經濟學家
數字經濟助力構建“雙迴圈”新發展格局
徐洪才
2021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強調,要加快構建“雙迴圈”新發展格局,特別是透過大資料、雲計算和區塊鏈等技術應用,暢通國民經濟迴圈,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補齊產業鏈短板、增強產業鏈韌性、突破供給約束堵點,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隨著大宗商品價格急劇上漲和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擴大內需、保供穩價成為經濟領域的熱點話題,加快數字經濟發展更是引起廣泛關注。
數字化是打通國際國內雙迴圈的現實有效途徑
提到數字經濟,人們總是首先想到網際網路巨頭,一個APP往往覆蓋幾億使用者,這些APP背後的大企業似乎與中小企業和商品流通距離很遠。數字經濟本身具有規模經濟的屬性,必然會孕育出一批規模化的網際網路巨頭;與此同時,也不要忽視數字技術能夠推動各類資源要素快捷流動、市場主體加速融合,同樣有利中小企業發展,甚至可以幫助中小企業打破時空限制,延伸產業鏈條,實現與大企業平等競爭。
以電子商務產業為例。從消費者角度觀察,阿里巴巴最有影響的業務是購物APP淘寶;但從生產端觀察,阿里同樣是一個匯聚商家、工廠,乃至產業帶的數字化產業主體。阿里起家的第一個業務1688就是為幫助外貿工廠獲取市場資訊、開拓海外業務而設立的。透過1688電子商務平臺,製造業工廠(特別是實力較弱的中小工廠)打破了資訊圍牆,獲得平等參與國際競爭機會。2020年阿里的推出淘特,更是直接打通1688工廠和消費者,突出“工廠直供”,幫助工廠直營直供,開始直連消費者面向終端做零售,打造超短鏈生產供應體系。
在傳統意義上,中小企業由於遠離市場,和產業帶工廠面對層層流通環節完全沒有議價能力。因此,中國製造企業只能為海外品牌代工,處於產業鏈底層。淘特一邊對接海量消費者,另一端直通製造企業,去掉庫存、物流、總銷、分銷等中間環節成本,其實就是透過數字技術重新實現了市場要素的創新配置。資料顯示,2020年9月淘特與1688打通僅100天,平臺新增“批零兼售”工廠商家超7萬家,平均每天有超過500家產業帶工廠藉助阿里轉型零售工廠直供。與此同時,質優價廉的商品同樣獲得消費者認可,上線18個月淘特年活躍消費者數突破2.4億。
值得一提的是,淘特工廠中有很多外貿工廠,透過數字平臺不僅推動產業升級,同時還為完成從外貿到內需的雙迴圈打通,從微觀層面,這是幫助產業工廠掌握了新能力:內外貿兩條腿走路;宏觀上來講,其實是呼應了"十四五"規劃對需求與供給關係、“雙迴圈”新發展格局和培育內需體系的政策論述。
堅持消費網際網路與產業網際網路結合的發展方向
數字化平臺不僅幫助工廠對接消費者需求,還有助於判斷銷售趨勢,反向指導工廠開發新品和定價策略。傳統上,由於數字化成本太高,只有大型製造企業才能投入數字化,現在透過網際網路平臺中小企業也可以洞察消費者行為變化,讓小企業跟大企業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工廠找到全新賽道,小企業也開始換道超車。值得關注的是,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不僅符合國家經濟發展戰略,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助力結構性供給側改革,同樣也成為很多網際網路公司的主動業務策略。
還是以阿里為例,在最新2021財年年報中,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張勇提出,“阿里巴巴希望成為一家消費網際網路和產業網際網路結合得更好的公司,這是阿里巴巴的未來戰略定位和方向”。所謂消費網際網路和產業網際網路的結合,其實就是把消費和產業用網際網路場景連線起來,線下消費場景可以搬到線上,同時數字化、人工智慧、雲計算、物聯網等線上技術也走到線下,助力傳統產業升級。由此可見,淘特“工廠直供”模式的誕生並非偶然,而是整個產業網際網路化發展方向。核心原因在於,該模式是從根本上解決供應鏈成本和效率問題,這不同於從消費終端去最佳化消費成本和效率。
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過去市場優勢幫助中國實現了從製造業從無到有的飛躍,今後同樣也將成為中國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動力來源。不久前,國際權威機構Gartner釋出報告,對於全球頂級雲廠商整體能力進行評估。其中,阿里雲IaaS基礎設施能力位居全球第一,在計算、儲存、網路、安全四項核心評比中均斬獲最高分,這是中國雲首次超越亞馬遜、微軟、谷歌等國際廠商。阿里雲取得這樣成績,來之不易,背後是阿里長期堅持創新投入,其實也是千千萬萬中國實體企業積極投身創新和數字化轉型的寫照。
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發展
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究竟是什麼樣關係?事實上,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從來不是割裂的。2020年,中國國數字規模達到39.2萬億元,佔GDP比重38.6%。商務部2021年9月釋出《中國電子商務報告2020》顯示,2020年全國僅電商從業人員超過6000萬。此前,2019年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的報告更顯示,僅僅阿里電商平臺就為上下游創造了4082萬個就業機會。雖然統計口徑方法有差異,但網上購物、線上教育、遠端辦公、智慧醫療等網際網路產業不僅促進就業、拉動經濟增長,而且數字經濟對於傳統行業升級改造也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事實。
近年來,中央多次提出把握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方向,推動製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利用網際網路新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鏈條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發揮數字技術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這背後就是對於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間關係的精準把握。“十四五”規劃綱要首次將數字經濟單獨列為一篇,不僅提出充分發揮海量資料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還以量化方式提出目標,要在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提升至10%,並圈定了未來數字經濟重點發展的雲計算、大資料、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區塊鏈、人工智慧、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七大產業。
當前,全球面臨供應鏈危機,推升了全球通脹水平,阻礙了疫情後全球經濟復甦。我國正處在經濟轉型關鍵時期,國際國內經濟迴圈中面臨很多堵點。在此背景下,引導數字經濟和與實體經濟更好融合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出來。各級政府部門應把握數字經濟發展的新趨勢,加大政策支援力度,為相關企業創造良好營商環境,讓淘特M2C模式在更大範圍內推廣應用,暢通國民經濟迴圈,進而推動中國經濟儘快擺脫疫情影響、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