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發展彈道導彈經歷了三個階段:
1.1951年-1967年,在經歷第一次中東戰爭失敗後,埃及開始和西德開始接觸,由西德提供技術幫助埃及開發了一款近程彈道導彈,在1962年1月完成試飛,被命名為“勝利者”,射程達到370千米,之後又開發了“征服者”彈道導彈,彈長11.89米,射程590千米,據說還開發了第三款“先鋒”導彈但是沒有具體訊息,應該是沒有服役。
埃及軍方原計劃部署900枚導彈,最後部署不到100枚,具體原因是參與開發的德國技術人員都是當年二戰開發瀑布導彈的老人,所以整體的導彈技術落後,導致生產出來的導彈精度誤差達到8千米左右。
2.1967年-1976年,經過第三次中東戰爭的慘敗,埃及開始和蘇聯合作,蘇聯為了在中東聯和阿拉伯國家對抗美國和以色列的需要,同意向埃及出口導彈技術。首先是“蛙”-7A式導彈,採用跟蹤雷達和無線電指令制導,射程達到67千米,命中精度在600米。一輛發射車可以完成運輸,起豎,發射等所有流程
但埃及希望得到更先進的“飛毛腿”-B導彈,但是蘇聯怕出口該導彈會刺激美國作出激烈的反應,一開始並不同意,後來埃及向蘇聯承諾不用於戰爭只用於戰略威懾,蘇聯立馬改變立場,向埃及出口“飛毛腿”-B導彈,並派出技術人員指導埃及軍隊掌握相關技術,埃及用該技術改造了“勝利者”導彈。
但是按照蘇聯出口武器的原則,凡是出口的都是被改造過的降低技術指標,屬於“猴版”武器。因此“飛毛腿”-B導彈的實際精度比較差的。在第四次中東戰爭中,埃及發射了數百枚飛毛腿和勝利者導彈,在戰後根據評估,實際命中目標的導彈很少。
3.之後由於埃及和蘇聯關係破裂,埃及開始倒向西方。1979年,法國和埃及合作研發了一款導彈,結果由於沒有市場而告吹了。後來和伊拉克沙特共同投資了一款阿根廷與德國共同研發的禿鷹彈道導彈。禿鷹II型,射程可達1000公里,總重6.5噸,馬島在其射程範圍內。但是到了90年代形勢開始逆轉,國際導彈防控組織成立後,美國向阿根廷施壓要求停止禿鷹導彈的研發,另外阿根廷遭遇嚴重金融危機,外債達到640億美元,伊拉克又被西方胖揍自身難保,禿鷹計劃就此流產。
埃及研發彈道導彈的失敗經驗告訴我們,一個國家沒有完整的工業體系,雄厚的資金以及強大的科研能力,是無法支撐本國軍事工業的發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