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桌是一種實用器物,不僅具有基本實用功能,還承擔著教化的功能,很多文化習俗的養成都是以八仙桌為載體來完成的。
無論是中軸對稱的空間佈局還是長幼有序的座次禮儀,都折射出中國傳統社會對於“禮”的尊崇和人們對社會秩序的解釋。
“任何地方我們會見到,一物的形式,在與社會事實和物質裝置相關之後,他的意義才能明顯。出於意料之外的相關現象常是該文化結構的主要特性。我們所謂功能就是一物質器具在一社會制度中所有的作用,及一風俗和物質裝置所有的相關,它使我們得到更明白的而且更深刻的認識。觀念、風俗,法律決定了物質的裝置,而物質裝置卻又是每一代新人物養成這社會傳統型式的主要儀器。”
正如馬林諾夫斯基所言,只有將器物放置到一定的社會情境中,器物的意義才能彰顯,我們才能夠從更深層次的角度去理解器物。進而透過器物的代代相傳將蘊藏其中的文化觀念進一步傳承和發揚。
八仙桌是一種實用器物,不僅具有基本實用功能,還承擔著教化的功能,很多文化習俗的養成都是以八仙桌為載體來完成的。無論是中軸對稱的空間佈局還是長幼有序的座次禮儀,都折射出中國傳統社會對於“禮”的尊崇和人們對社會秩序的解釋。
主導中堂
在傳統形態的中國人生活環境中,八仙桌的作用和位置是非常重要的。通常八仙桌擺放在正屋的中堂位置,這種形態在現在許多地區的普通人生活中依然保留著這樣的佈局方式。
中堂是中國傳統住宅的核心單元,是由一系列傢俱以及張掛在牆壁的家堂或書畫匾額共同構成的空間。中國傳統住宅的平面配置一般採取中軸對稱的佈局形式,一正屋之外必有兩廂。
中國古代傢俱的平面佈局與建築的佈局方式有著連帶關係,受到中國古代建築平面佈局的影響,逐漸形成了中堂一桌二椅的空間佈局形式。即中間一張八仙桌,左右各擺放一把扶手椅,民間稱“太師椅”。
一桌二椅的對稱格局在北宋中葉開始形成。從《韓熙載夜宴圖》中可以看出,隋唐時期是一人坐椅,或一人坐椅面前置一桌子的格局。
到宋代中葉形成二人對坐的格局。從河南白沙宋墓、《雪山行旅圖》、《清明上河圖》等宋代繪畫中都可以看到一桌二椅二人對坐的佈置方式。
明朝繼承了宋元時期一桌兩椅的形式,但是尚未形成固定成套的陳設方法,到了清朝一桌二椅的對稱格局便固定下來。
中國傳統建築的佈局與傢俱陳設都採用中軸對稱的形式。中軸不僅僅是表象化的中心線,同時也是秩序的體現。
- “普通平面均齊的配置方法,不論宮殿宙宇或住宅,均由若干座的建築物合成。主要的建築物居中,多南向,稱為正殿或正方。在正殿之前分列左右面相向者為配殿或廂房(與正殿相對者為前殿或倒座)。這四座共包括的範圍稱一院”。
中國古代採用南北中軸對稱的平面佈局,正屋位於中軸線上,對應到中堂的陳設中,八仙桌一定要擺放到中堂的正中方,即正屋的中軸線上。
在正屋之外還有東西兩廂,左右對稱,與之對應的是在八仙桌兩邊配備兩把太師椅。根據方位的不同,東西兩邊也有著嚴格的地位區分。東西南北四個方位象徵著不同的文化內涵和身份地位高低。
這些方位觀念滲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別是在房屋的居住中,北屋為正房一般作為中堂使用、東西為廂房供晚輩和身份較低者居住,東西廂房根據方位的不同又有著嚴格的身份區分,在東廂房居住的人的地位略高於西廂房人的地位。
受到建築對方位的使用,中堂一般是以八仙桌左右搭配太師椅等扶手椅為格局而進行陳設的,與建築中東西廂房的方位觀相似,以右手邊既東邊為上。在具有禮儀性質的中堂室內平面佈置中,八仙桌兩旁的太師椅,是主客交會的場所,東為主,西為客,並透過椅子在材料、尺度、造型乃至結構上都存在差異,以強化尊卑有序的賓主關係。
- “若是我們要在充分認識室內佈置在文化上的意義,我們應當注意物質及精神雙方面並行和相關的情形。室內的傢俱,爐灶床塌,及坐墊等在形式上是簡單的,少變化的,但是一旦和社會及精神方面相聯結了,就有伸長的意義。”
由於八仙桌形制的規整、方正,比其它圓桌、條桌以及形狀各異的桌案多了幾分肅穆和莊重,故而適用於生活中的各種場合,同時,因其相較於其他畫案、長桌,更加方便易抬,因此八仙桌設立在房屋正中象徵核心地位的中堂,既配合了整間房屋的規矩,也便於隨時搬用。
在普通家庭中,中堂象徵著家族的威望和絕對的權威,在重視家族秩序與倫理的傳統家庭,懸掛著祖先影象、擺放祖先牌位以及端坐著家族長輩的中堂空間,是一個家族的核心和凝聚力所在,因此,要嚴格按照儒家禮制左右對稱的要求佈置,彰顯“長幼有序“的秩序性和威嚴性。
八仙桌四方中正的造型,與太師椅的配置,共同組成了一個絕對對稱的中堂陳設格式,絕對對稱的佈局有利於加強中堂的神聖性,是具有向心和凝聚性的平面佈局。
八仙桌方正結構適合並有利於主導中堂的格局,便於上下左右空間方位的限定,能夠塑造一種神聖威嚴的空間氛圍。透過八仙桌主導的中堂格局,便於人們形成有中心、有秩序的生活行為與習慣,同時有利於人們秩序感的養成。
中堂的神聖性,一方面體現在它是連線祖先和現世子孫的媒介。就一般家庭而言,中堂陳設的格局一般為:中堂的正面靠牆放置一個大條案,條案上方的牆面或掛著祖先的畫像,或供奉著菩薩;案上放著茶點、香爐、花藝。
但是各地風俗也不盡相同,東南各地如福建、安徽將大座鐘置於案中心,左邊放一瓷瓶,右邊陳設插屏,意為“終身平靜”,北方則很少放置大鐘。
因此,條案、案上的擺設以及牆面張掛的祖先畫像,共同構成了一個神聖空間,象徵著逝去的祖先,以及祖先傳承下來的家法和規矩,這個空間如同家庭中的祠堂與神盒,是充滿威嚴與敬畏的。
條案前面是一張八仙桌,兩邊配有兩把太師椅,並居於室內的中心位置。這“一桌二椅”成為連線背後神聖空間與現實生活的媒介,家族成員們在此活動、交流、團圓,也在祖先面前反省、成長,因此八仙桌在家庭中扮演了一個十分獨特而又具有象徵性的角色,令人時刻提醒,修正自己的言行,明確自己在家族中的身份地位。
規範座次禮儀
早在中國古代就形成了“陰陽”、“上下”、“主次”、“長幼”等關係,這種互為性的關係也反映在中國傳統的飲食禮儀中。飲食禮並不是關心飲食本身,而是透過食物的消耗進行“禮”的實踐。中國飲食禮最中心的環節就是座次禮。
座次禮在原始社會就已出現,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時期更加突出,自八仙桌出現以後,宴飲的座次尊卑就更加突出了,八仙桌四方造型適合座次的安排,並透過座次的講究,造就一種人文秩序。
中國的座次一般以長幼、輩分、職位以及社會關係的遠近來安排席位。透過座次的規範,可以強化長幼有序的傳統倫理觀念,並潛移默化地影響使用者的人格精神狀態和素質。
中國傳統建築和傢俱佈局要符合方位所代表的身份地位與文化內涵,而中國傳統的食飲酒俗中更是體現這種方位的最直接渠道。
- “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
可見,項羽東向坐是最尊,亞父南向坐是次尊,劉邦坐在第三的席位。根據身份尊卑的不同,朝向不同的方位。
- “左右設下交椅,然後又按長幼挨次拉坐受禮……然後散了壓歲錢並荷包金銀等物。擺上合歡宴來,男女東西歸坐,獻屠蘇酒、合歡湯、吉祥果、如意糕畢“。
《紅樓夢》中也指出要依據長幼有序,男東女西的規範依次入座。可見,中國古代對座次的規範是十分講究的,並且依次入座的使用範圍也是較為廣泛的。
從古到今,由於桌具的演進,座位的排法也相應地發生了變化。時至今日,繁瑣的宴飲秩序已經被簡化,但是必要的禮節被保留下來。傳統的中餐宴席一般都使用八仙桌,八仙桌的擺放一般遵循“坐北朝南”、“尚左尊東”、“門面定位”的原則。
由於中國古代建築大都是“坐北朝南”,因此面向南方,正對口口的便是上座,兩邊為偏座。“南”在中國人心目中是權利和地位的象徵,受到儒家“孝梯”觀念的影響,一般年長者或者有權勢的人入上座,其他人只有在上座入坐以後方能入席。
現代的座次格局一般為兩邊為偏坐,年長者、主賓或者地位較高的人坐上座,男女主人或陪客者坐下座,其餘客人按順序坐偏座。
在非正式宴飲場所中,除了對上座的安排比較講究外,對其他位置的要求較為因各地區習俗的不同有不同的座次。
無論南北方,一般按照左為尊,右為次,上為尊,下為次,中為尊,偏為次的原則。而在西方,則認為右為尊,左為次。在上述的座次格局中,年長者與年幼者以及男東女西的座次格局是不能夠隨意改變的,由此也可以看出,長幼有序的觀念在中國人思想觀念中是根深蒂固的。
此外,八仙桌的擺放也是比較講究的,一般在非正式的宴會中,桌子的紋理要朝向大門。一些中小型宴會由於一張八仙桌容納人數有限,因而通常將兩張以上的八仙桌進行拼接,一般以兩桌橫排或兩桌豎排拼接最為合適。
如果是兩桌橫排排列,橫排中的主桌則要面對正口,並且一般擺放在右側。如果是兩桌豎排排列,那麼,離正門最遠的那張八仙桌便是主桌。若由三桌或三桌以上的八仙桌所組成的宴會還會兼顧其他各桌離主桌的遠近距離。通常,距離主桌越近,桌的地位越尊貴。
在中國古代,對菜餚的擺放次序也有明顯的規定。
- “凡進食之禮,左餚右被,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膾炙處外,疏醬處內,蔥片處右,酒漿處右。以脯俗置者,左朐右末”。
擺放菜餚的禮儀是,帶骨頭的菜放在左邊,肉放在右邊,乾的菜餚放在人的左手邊,湯放在人的右手邊,燒烤的肉放遠一些,醬放在近處。蔥等拌料放在旁邊,酒等飲料和湯放在同一方向。
如果要分開擺放乾肉、牛脯等菜餚,則彎曲的在左邊,挺直的在右邊。現今,菜餚的擺放雖然沒有了上述如此嚴格的規範,但是也要遵循一定的規範。上等的菜餚一般放置在長者、老者等身份比較尊貴的人附近。
按序敬酒也是中國人聚餐中不可缺少的環節。敬酒以年齡大小、職位高低、賓主身份為序。在聚餐的時候,一定要漸次給長輩敬酒,祝福安康,給眾親敬酒,謝相互支援,給後生進酒,祝飛黃騰達。離席時讓身份高者、年長者和婦女先走。自左離開,堅持“左入左出”。
八仙桌四方造型融合了中國古代空間方位觀念,這種特殊的形制有利於強化由座次的劃分而折射出的中國傳統長幼有序的社會倫理觀念,並透過長幼有序的社會倫理觀念進一步強化社會秩序。
而八仙桌在中堂的陳設,則更加貼近人文含義,反映著主賓之分的家庭禮儀,加強了中堂莊重威嚴的空間秩序性和神聖性。中軸對稱的空間佈局呈現出空間穩定、有序的狀態,是具有生命力和歷史延續性的空間格局,透過對社會秩序以及禮儀的強化,引發人們對傳統倫理道德的遵守和維護。
八仙桌在中堂的擺放已經超出了單純作為餐桌的作用,成為連線“神“的神聖空間與人的生活空間的媒介與過渡,是人的活動與精神的核心。
- END -
參考文獻:孟勇《中國傳統節日飲食習俗》
尹美美《秩序的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