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可以釣魚的野塘越來越少,魚少人多,就是夏秋季節,想釣點魚都很難,何況是冬天;再加上現在的電工很勤勞,經過一年生長的魚兒,在秋末,就很快被弄得差不多了。想有魚釣,想在冬天有魚釣,真的是越來越難了。
冬季野釣時機非常重要,把握不好空簍而歸是常事,但遇到連續幾天溫度、溫差持續穩定的氣候,野釣機會確實不可小覷。另外江南地區冬季野釣不宜過分照搬理論教條,例如很多冬釣文章強調釣深,但實踐中有時在深度不到1.5米靠近衰腐植草的不深處布窩下鉤仍有意外收穫,還有一些網上文章吹噓某種商品誘餌,其實如果冬季不穩的氣候造成不利於底層魚張口覓食的條件,哪怕再貴再精的誘餌窩料也是無濟於事的,所以網上看到一些發帖對某些商品誘餌過分迷信筆者也是持懷疑和保留態度的,其實平實的小米略加甜和酒香即可作為誘餌,當然傳統釣的釣餌用紅蟲效果是無可置疑的。


二、關於打窩的餌料,個人認為完全沒有必要過分看重,把握好一個尺度就可以了。無論什麼味型的餌料,都要以清香、平和為主,不能有刺鼻的味道,淡淡的、若有似無最好。冬季野釣,一般打3~4個窩,窩與窩之間相距5~10米左右,便於走動不累。打窩很簡單,不用打窩器,也不用手拋,而是直接把窩料捏在朝天鉤上,用魚 竿送入釣點;這樣準確不費料,又無聲響,魚兒不會受驚嚇。(補窩也用此法)。釣餌選擇紅蟲,沒有其它選項,紅蟲是葷餌之王,上魚率是其它魚餌所無法比擬的。


三、除去釣位的因素,線組對漁獲的影響是可以排在第二位的。在冬釣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用朝天鉤作釣,明知窩子裡有魚,就是看不到吃口,換上立漂、袖鉤線組,減小線號,調平水釣一目,放下去就有訊號,這說明魚對釣線、釣鉤還是有一定的警覺性的,冬天釣魚,線號、鉤號能小還是儘量小一點為好。


四、作釣時,先把窩料分別打入幾個窩點,然後休息一會兒,等上十幾分鍾,看看窩點水面的動靜(有時會有魚星),認為可能有魚的窩點開釣。釣十幾分鐘沒魚咬 鉤,補一顆窩料,換一個釣點。這樣輪流窩點作釣,有魚信了,就不要換位了,釣上魚後,如果魚信減少了,馬上補一顆窩料(窩內魚不要全釣完,留幾條能誘來更 多的魚),短時離開,換個釣點釣幾分鐘,再回來釣。


五、釣法上,常使用逗釣法(就是下鉤後,2~3分鐘沒有魚口,魚竿輕輕上提,使鉤子離底5~10釐米左右,再輕輕放下,或將魚鉤或前、或後、或左、或右輕輕拖動5~10釐米等上2~3分鐘再逗),一是模擬自然水域中小生物的運動狀態;二是透過上下提逗引起魚的注意;三是兼顧不同水層,在運動中截獲離底魚的吃口。如果窩內有鯽魚,一般經不住誘惑,會馬上咬鉤的。逗釣2—3次無魚索餌即提竿換餌換窩。使窩中不斷新餌,邊釣邊誘。氣溫稍高時也可拉餌釣,但釣一段時間或魚索餌頻率下降時須搓餌補窩。


釣諺雲:“釣無定法”,沒有哪種方法是萬能的,可以使用到任何一種情況下。但是掌握一些基礎的釣魚知識是必要的。身為一名釣魚人,在遇到不同水情、魚情的時候,應當多動腦、勤動手,如此便能豐收魚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