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英傑老師是我國女子全程馬拉松、半程馬拉松紀錄的保持者。我總結的快走與中長跑經驗和孫英傑老師的跑法不謀而合。也印證了一道通,百道通,無極演化太極,可以推出諸天萬法。
我運動時,結合陽明心學,即是思想先行,行動緊跟。
道法術層面,道是追求速度極致之道。
戰術是採取先跟跑,誰快跟著誰,然後領跑,最後超越。
方法上是:
一是先拿起執念,和他人競爭。產生後果是:心理焦慮,光邁腿追不上,腿腳痠痛,經絡沒走開。
二是放下執念,不焦慮,總結經驗,保持呼吸節奏、腿腳頻率。達到狀態是:彷彿雙腳不是自己的,只是在按照大腦指令保持機械式運動。堅持三個月後,突然掉秤、實現減肥、食量增加、胃口大開。
三是與道同遊,隨心所欲。體會到沒有勢均力敵的對手是寂寞的。有勢均力敵的對手,心潮澎湃、熱血沸騰,氣血翻湧瞬間達到四肢百骸。
意向上: 比賽時,很多時候其實我也會沒力氣了,但是對手先放棄了,也許是實力為王。以至於後面我故意打亂節奏,先跑到前面再落後。甚至跟跑採取“之”字跑法,忽左忽右,比對手多跑了很多路程,不在乎成績,為的是提升自己的腳力。
境界上,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放下妄念,無論對手身高馬大,無論對手有什麼關係,吃沒吃,愛誰誰,我就是以成績為王。
行動上,我是身體前傾,邁小步、加頻率,腳掌前部著地,著地面積小(沾邊就走)。
擺臂手勢上隨便,可以出剪刀、石頭、布。哈哈。我故意在跑道繞著大圈跑,鞋帶開了系完再追上去。快走追慢跑的人。
這些東西都不重要,真正的運動員掌握了核心實質,駝背一樣跑的快。於是手插兜跑,發現擺臂不是這麼重要。
再後來,我開始模仿動物,猛虎出籠,獵豹舒展,麋鹿跳躍,墊步、大跳、丟手絹的步伐使出來。
看了電影《摔跤吧爸爸》,更是明白根據自身身體狀況,土洋結合,採取適合自己的方法,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就這樣,走出了自己的路,走出了自己的道。
而孫英傑老師針對亞洲人體型,研究出了一套馬拉松長跑運動方法,簡稱“孫氏跑法”。不僅能提升成績,還能最大程度保護各關節。最重要的是和我在實踐中想的很多地方如出一轍。但是孫老師說的更清晰、直指大道。下面我們來看看孫老師的十點秘籍:
一、不是用腿帶動,要用中心軸帶動身體。
跑長跑不是用腿帶動身體去跑!一定要用身體的中心軸去帶動腿做動作。跑步重心不能放在一條腿上,身體的重量要放在兩腿之間。因為腳觸地的一瞬間,重心不穩,跑得越快,膝蓋承受的壓力越大,就有可能受到傷害。
二、縮小步幅,保持重心平穩
步幅要小。因為步幅小,就能保證重心始終稍稍在前,不然重心在後邊,不利於跑動。這樣能鍛鍊心肺功能,促進皮下脂肪的燃燒。還能保證腿部肌肉線條,如果是大步伐,肌肉是橫向發展的。
三、採用快步頻,進行變速訓練
跑步訓練中的變速問題,“這種變速不是說絕對的速度變化,而是步伐的頻率變快。步幅越小,頻率變快的空間越大。開始的時候,可以1分鐘快1分鐘慢,用這種方式變速。可能最開始堅持2分鐘,跑友就很累了。”具體到什麼樣的頻率算是快和慢,孫英傑解釋,慢並不是絕對意義上的慢,比如可以保持在1分鐘180的步頻,快步頻則可以是1分鐘200步以上。這樣的訓練方法,可以逐漸鍛鍊心肺功能和腿部力量。
右一孫英傑老師,擺臂位置低,腳步採取小步伐,高頻率。從遠處看,似乎沒有在擺臂。
四、兩種角落地方是長跑,需用全腳掌著地。
關於前腳掌著地、後腳跟著地還是全腳掌著地的爭論。孫老師說:“跑步有兩種腳落地方式,要根據不同場地、不同比賽做調整。在場地方面,一種是田徑場,一種是公路。距離方面,一種是短距離,3000米以下的專案,另一種是長距離。”馬拉松、公路跑,和田徑場上的長距離,一定要用全腳掌著地。如果開始找不到更好的感覺,可以腳尖微微翹起來。短距離跑步的發力點在腳的前部,步幅要大,後撩腿要高,可以短時間內尋求最快速度。
五、切記,腳後跟著地危害大
孫英傑進一步解釋,腳後跟著地有非常多的危害。因為腳後跟有很多血脈神經,長期腳後跟落地,如果跑友有3年以上的跑齡,將直接影響視力。因為跑步過程中不斷壓迫,視力會受到影響。體重越大,壓力越大,“比如說今年戴100度眼鏡,3年過後可能就500度了。”總之,“跑步中腳著地不能從腳後跟過渡,就是前腳掌和全腳掌兩種落地方法。
六、別給膝關節加壓,腳離地面越近越好。
針對困擾很多跑友的膝關節受傷問題,孫老師說,“中國的跑步愛好者百分之八十以上都面臨膝關節損傷問題。很多人跑步的時候,左邊一腳右邊一腳,橫著跑。而且,後撩腿甚至高到膝蓋以上,達到臀部位置。這種跑法在雙腿的兩條線上都給膝關節造成了巨大壓力,這樣非常容易受傷。”
孫英傑用非洲選手做對比:非洲人沒有太多脂肪,而亞洲人身體的很大部分都是脂肪。腳從空中落地,直接、大力量觸及地面,這種壓迫力量往往是膝蓋難以承受的。“因此,我們中國的跑步愛好者在跑步時要注意,腳離地面越近越好,身體要放正,保持平衡。”
七、踝關節要靈活,不要大擺臂。
除了膝蓋,孫英傑還介紹了跑步中對其他關節的要求,“踝關節一定要靈活。大腿和髖關節需要整體往前,並不是單純送胯,不是胯部主動發力,而是身體中心軸整體向前,依靠慣性走起來。
很多人以為跑步就是要用胯帶動邁大腿,完全不是這樣。”對於跑步時手臂和上肢如何調整,孫老師說,“擺臂頻率要快,不是大擺臂,而是小顛臂,甚至不擺臂也可以。整個上身都是很放鬆的,很穩的。堅持練習這樣的姿勢,保持身體平衡,很快就會有很大的進步。”
八、跑前靜態拉伸,要小幅度、從頭到腳進行。
孫英傑提醒跑友,不可忽視跑步之前的靜態拉伸。她舉例說,剛從被窩裡起來直接劈叉,腿肯定拉傷。在跑步之前,需要用精緻的小幅度、從頭到腳的順序進行拉伸。
“具體來講,也都很有講究:所有動作都應該以身體正中為中心。首先頭是不能一圈轉動的,可以前後、左右做伸展。肩關節轉動,基礎的要做好,腰部也是中心軸來做活動。膝關節要特別注意,不能繞大圈,而是半圈為一拍,來做拉伸。踝關節對跑步很重要,很多跑友肌肉和韌帶在開始時彈性都不好,不能轉來轉去,這時可以做前後拉伸這樣的動作效果更好。”
九跑完動態拉伸,按摩也很必要。
“在跑步結束之後,大家一定要做動態大幅度拉伸。這時候身體熱了,做拉伸,效果會特別好。
跑後做動態大幅度拉伸,這樣能幫助身體更好地適應運動的過程,保證運動到位,有利於長久地更好地跑步。”
此外,孫英傑還提醒跑友,“按摩恢復對運動員非常有必要,跑友也要堅持,這樣能夠保證身體更快恢復,也更有助於成績的提高並且避免運動傷害。”
十、制定訓練計劃,注意休息和放鬆。
正確的跑步姿態和訓練是跑步的核心,孫老師強調,跑步的訓練計劃非常重要。“跑步並不是抬腿就跑,說跑就跑,需要根據自身的情況,制定行之有效的訓練計劃:
比如今天跑步,明天休息,後天做核心訓練,這樣才能保證成績穩定、提高。”
在訓練和跑步結束後,休息和放鬆也非常重要,“比如賽前一週,今天跑步明天休息,後天跑步大後天休息,馬上要比賽了,在這之前一定要休息。休息好了才能在比賽中有很好的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