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黃志剛
在“中國江豚之鄉”荊州石首市,湖北長江天鵝洲白鱀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江豚“天天”和“萌萌”正在網箱裡歡快遊弋,不時躍出水面呼吸。網箱旁,飼養員丁澤良正埋頭記錄水文資料和江豚的活動情況。
十多年前,丁澤良還是一位漁民,隨著長江生態保護力度加大,他“洗腳上岸”,變成了江豚保護區的飼養員。今年是丁澤良陪伴江豚的第13個年頭。為了照顧好江豚,他把家安在網箱外屋,與它們“形影不離”,成了江豚最親近的人。
丁澤良打撈網箱內的漂浮物
三代都是漁民
“我13歲上船,靠捕魚養家餬口。”今年54歲的丁澤良說,他是丁家第三代漁民,長江養育了丁家幾代人。他的祖父從湖南南縣遷到湖北公安縣,後又舉家遷到石首長江故道的天鵝洲漁場定居,世代以捕魚為生。
丁澤良回憶,父親曾置辦了3條漁船,一年中除了汛期的幾個月在岸上種地,其餘大多數時間則在船上捕魚。
為了分擔家庭負擔,在很小的時候,他便跟著父親學習傳統的捕魚方法。初中便輟學回家,給父親當幫手。
“在旺季,一天能捕1000多斤魚。”丁澤良說,船上的生活異常艱苦,一條排水量5000斤的船用於生活起居,船上用木板鋪了三個簡易的床鋪,供一家七口居住。還有兩條排水量達500公斤的船,用於捕撈生產。
丁澤良回憶,有一次捕魚時遭遇暴風雨天氣,雨水隨著風浪衝進船塢,淋溼了整個木床,驚醒了睡夢中的一家人。“那樣艱險的經歷對漁民來說是家常便飯。”
丁澤良在記錄資訊
變身江豚守護者
1992年,長江天鵝洲長江故道,被劃定為湖北長江天鵝洲白鱀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也是世界上第一個對鯨類動物進行遷地保護的保護區。丁澤良隨著天鵝洲漁場500多漁民“洗腳上岸”。
2008年冬的一天,丁澤良和妻子回家時,路過天鵝洲長江故道,看見江面都結了冰。他至今還清楚地記得,當時有一頭江豚掙扎著用後背撞擊冰面,試圖透過破損的冰洞換氣。那一幕讓丁澤良夫婦對國寶江豚心生憐愛。
2009年3月底,丁澤良在天鵝洲水域發現一頭渾身長滿“水黴”的江豚,在水中緩緩移動。他感覺江豚的狀態很不正常,於是趕緊向保護區報告。
專家監測發現,多頭江豚出現丁澤良看到的症狀,於是捕撈了兩頭生病的江豚,轉移到保護區的網箱中治療,但卻又缺乏飼養員。
考慮到丁澤良此前是漁民,熟悉長江及天鵝洲保護區的基本情況,又多次參與過科考捕豚活動,保護區於是邀請他照顧生病的江豚。對江豚滿懷情感的丁澤良,放下漁民身份,變身江豚守護者。
每天定時餵食,監測活動情況,記錄水情和氣象資訊……在丁澤良的悉心照料下,兩頭江豚逐漸恢復健康。後來,保護區給兩頭江豚取名,雄豚叫“天天”,雌豚叫“娥娥”。
把江豚當做家人
經過長期“交往”,生活在網箱的江豚“天天”“娥娥”逐漸性成熟。在人工繁育技術的支援下,2016年5月22日凌晨3時許,“娥娥”順利產下雌性幼豚“貝貝”,它也成為全球首例人工網箱繁育技術產下的江豚。
為照顧好這“一家三口”,丁澤良乾脆將家搬到網箱的外屋,與江豚做鄰居。“我幾乎是24小時值班,手機3小時響一次鬧鐘。”丁澤良說,除了定時監測各項資料,他還要隨時檢視幼豚是否有呼吸換氣的聲音,生怕出現任何紕漏。
“他待江豚比自己的外孫都親!”丁澤良的妻子楊立群說,兩個外孫曾多次抱怨外公從不花時間陪他們玩耍,卻整天陪著江豚。
經過科研人員和丁澤良的悉心照料,去年,“貝貝”結束了4年的網箱生活,迴歸自然水域,這標誌著人工繁育江豚技術的進一步成功。
去年6月中旬,“天天”“娥娥”的二胎“萌萌”降生,“娥娥”卻不幸去世,留下了嗷嗷待哺的幼豚。
“那段時間是他一生中最難熬的日子。”妻子楊立群說,丈夫每天24小時連軸轉,把全部的心思和精力都放在照顧江豚上面。
從江豚幼崽就開始全人工餵養,這是全世界沒有的先例。突然斷奶的“萌萌”還沒有學會攝食,這讓丁澤良陷入苦惱。
“那段時間,他和萌萌一樣,越來越消瘦。”楊立群說,長期的超負荷工作讓丈夫的心臟舊疾復發。
為引導“萌萌”學習張口進食,丁澤良精心挑選了新鮮小魚。一條、兩條、三條……半個月不厭其煩的堅持,慢慢地“萌萌”不僅學會了攝食,食量還逐漸增加,這讓丁澤良信心大增。
其間,斷奶的“萌萌”因過早攝食魚類,腸胃出現消化不良症狀。在專家的指導下,丁澤良又將治療藥物注射到小魚體內,然後逐一餵給小傢伙吃。
一個月後,奇蹟出現,江豚“萌萌”的腸胃功能得到改善,各項指標恢復正常,緊鎖眉頭的丁澤良臉上再次洋溢著笑容,時不時呼喊“萌萌”為“小帥哥”。
丁澤良在餵養江豚
長江生態不斷提質
“我要逐步訓練它吃活魚,等它各項指標達到野外生存要求,就能放歸大自然。”丁澤良說,江豚“萌萌”就像自己的孩子,儘管不捨,但迴歸大自然是最好的選擇。“我不想江豚步白鱀豚的後塵,遭受滅絕。”
據湖北長江天鵝洲白鱀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副主任徐春永介紹,最新的科考資料顯示,長江干流監測到江豚1012頭。“這意味著江豚就地保護取得明顯成效,江豚種群數量明顯增加。”
近年來,隨著各級政府長江禁漁和打擊非法捕撈等工作的開展,長江水生態環境持續向好。徐春永說,保護區近年來陸續救治了10餘頭受傷的江豚,加上外地遷入的江豚,天鵝洲保護區的江豚種群數已達到101頭,而且每年以約9%的增長率增加。
為了避免近親繁殖導致江豚種群退化,該保護區還與長江流域的其它遷地保護區進行江豚種群基因交換。上週,2頭雄性江豚從安徽銅陵“入贅”天鵝洲保護區,進行自然繁育。
“從2015年的首次輸出開始,保護區已累計向外輸出江豚24頭。”徐春永說,湖北長江天鵝洲白鱀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已經成為全國最豐富的江豚種質資源地,其遷地保護工作已被公認為“世界上首個豚類遷地保護的成功案例”。
與此同時,天鵝洲保護區的人工輔助網箱繁育技術的不斷成熟,為長江江豚的科研和繁育提供了保障,長江生態文明和生物多樣性將進一步提質升級。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