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的收放,體現在腳形上。
練功時用虛實步,打人時要用彈跳步。彈跳是腳跟離地,用前腳掌彈跳,但不跳得離地。趟泥步的習慣,一步是一步地走,在實戰中難用上。(我感:真是練是練用是用,練法不代表用法,用法但得在練法中知純)
腳趾抓地,是在人要摔倒時的本能反應,而人發力時,不能用腳趾抓地,一抓就把全身的勁憋住了。發力時,不要像雞爪摳縮著腳趾,腳趾要向外放,如鴨掌。
傳統步法的發力是腳跟發力,結果運用上差,往往發不出力。腳後跟的力是支撐力,前腳掌的力是彈力,支撐力打不了人,能打人的是彈力。(我感:傳統與現代都有相互借鑑學習的地方,門顧自封自大於練之獲益無用,我們是否該醒悟?)
練拳要研究生理現象。出拳的時候,手腕.腳腕扭轉的角度不到位,膝蓋前頂的進度不到位,差幾毫米,力度就沒有了。
練功時的步法,許多是違背實戰的,好多師傅是不會點破的,老話講: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師傅。
有的人練功時前腳跟高抬,重心都在後腳,先得有虛有實__但這種虛實太分明,痕跡重,就不自然了,在實際搏鬥時,不自然的東西,都會捱打。
兩人打架時,可能有這種前腳特虛的情況嗎?虛實變化是自己掌握的,不是刻意做出來的。(我感:對拳.對師我們要忠厚孝感,但不能愚!要明理明事,對拳論師教要誠但不迷頓,方是學習之理)
走三角步,後足移到前足跟處,然後再向前邁進,後足走出一個折,看著真是三角__但這種三角步在實搏時,是絕對走不出來的,因為兩腳跟並在一起,是不自然的,真打起來,自己就排斥這種步法。若非要這麼彆扭,那速度就亂了,正好捱打。
三角步可以不用兩腳碰腳跟的動作,後足向前足自然靠去,能靠多少,就是多少,然後後足再向前方邁進,前足也在自然的帶動下,隨上一點。
這種三角步,才是實戰中能用上的。程式化的東西,求外形的東西,都是自取滅亡的東西。
即便求形,也求不得到位,不能生搬硬套地模擬大形,而武術的要領在細節上。細節不一樣,練出的效果就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