艦之命運,國之寫照。
艦艇是綜合國力的體現,也是觀察世界的一個角度。從艦艇角度回顧2021,可能有幾個關鍵詞。
一、潛艇
2月8日,日本蒼龍號潛艇率先以事故搶鏡,潛望鏡都懶得升下,直接上浮導致撞船。事故後潛艇一度喪失通訊能力,最大損失是破壞了海自潛艇更新快、戰鬥力強的“虛擬形象”。
意外的是,潛艇事故還沒結束。到了4月,印尼海軍潛艇失事,艇毀人亡。營救無望後,中國派出了潛艇救援艦,進行人道主義救助。這次事故,再次給盲目擴軍的東南亞國家敲響警鐘。
到了9月,突然爆出美國搶法國的潛艇大單,法國首次召回駐美大使。美國不顧吃相搶蛋糕,雖然沒有導致美法交惡,但佐證了西方的衰退,埋下了新一茬反抗的種子。
更大的瓜在10月2日出現,美國海軍康涅狄格號核潛艇爆出事故。具體原因一直未公開,基本判斷是:人為失職導致的碰撞海底事故。最後,這艘頂級核潛艇被切除了首部,返回本土進行維修。
一點好訊息是,去年燒燬的法國珍珠號核潛艇,在11月成功換上退役艇的艇首,還增加了68噸排水量。
二、退役
3月,法國卡薩爾級防空驅逐艦2號艦、喬治萊格級反潛驅逐艦退役。這2型4000噸級艦艇,曾是均衡設計的重要代表。至今,走完了屬於她們的時代。
4月7日,日本海上自衛隊最後一艘初雪級驅逐艦松雪號退役。這型驅逐艦一口氣建造了12艘,作戰能力均衡。服役期貫穿了平成與令和。活得太久一般是好事,但是見證了國家由盛轉衰、由高潮到落寞,就非常悲催了。
一度引領時尚的美國瀕海戰鬥艦退役了。7月29日,獨立號首艦獨立號退役。9月30日,自由級首艦自由號退役。最終,美軍放棄了獨立與自由,選擇了更為實用的星座級護衛艦。
總之,這些佔據80後、90後軍迷少年記憶的軍艦退役了,一個時代結束了。
三、航母
一個是里根號。從5月至10月,里根號赴中東協助阿富汗撤軍,導致西太一度出現美軍航母真空。對於這次潰敗式撤軍,盟友評價是:缺乏協調。更直接的表達是:美國優先。
二是卡爾文森號。這艘航母經過改造後,首次攜帶F-35C戰機進行部署,繼續強化對我軍事圍堵。
三是伊麗莎白女王號。這艘航母及拼湊的艦載機、護航艦,帶著軍事威懾與國際公關的多重使命,歷經半年的部署後,終於以F-35B墜毀落幕。
四是印度國產航母,終於海試了,併成功起降了直升機,還是在航母一顛一顛的情況下。
五是中國航母......
四、升級
3月1日,義大利加富爾號航母在美國進行F-35B戰機首次起降測試。2020年5月,加富爾完成了16個月的大修和現代化改造,其機庫可搭載10架F-35B。
10月3日,日本出雲號航母進行F-35B戰機起降,空母化又實質性邁出一步。在配合逐步突破和平憲法過程中,日本海上自衛隊步伐最為迅速,海外派兵、強化進攻能力實質突破。
10月上旬,美國對我的圍堵達到了頂點:卡爾文森號、里根號、伊麗莎白女王號、出雲號,組成了4航母戰鬥群,總排水量超過了1996年危機時候的兵力。
五、新艦
要說這個世界,還有幾個國家在設計艦艇,說得上來的真不多,其中一個竟然是義大利。
2021年,義大利的裡雅斯特號兩棲攻擊艦開始海試,艦型硬朗大氣,雙艦島設計,外形如義大利跑車般現代。10月28日,為卡達建造的多哈級護衛艦首艦交付,同樣是充滿設計感。
當然,最振奮人心的還是我們。在4月23日,一口氣服役了三艘大型艦艇,分別是長征18號核潛艇、海南號兩棲攻擊艦、大連號萬噸驅逐艦,總排水量達到5萬噸,超過很多國家艦艇總噸位。
回顧這一年,老人家的話可概括:一是帝國主義都是紙老虎,二是這邊風景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