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歷史,新中國的成立之路佈滿艱辛與鮮血,這一路上有太多的人拋頭顱、灑熱血只為心中的點點星光。他們有為國家英勇就義的大無畏精神,有為人民捨己救人的犧牲精神,他們的種種行為被載入史冊,被國家和人民銘記,其精神匯入滾滾歷史長河成為中華民族精神中不可或缺的源流。國家曾在建國初期對於人民英雄給予了不同程度的榮譽,今天所提及的是那些資歷甚老卻未被授予大將軍軍銜的元老們。
放在首位要提的便是滕代遠,他出生於1904年的湖南省,於1924年成為一個共產黨員,加入我黨以來便和彭德懷將軍合作,領導了鼎鼎有名的平江起義,他領導下的起義提早趕往井岡山根據地與主力軍隊完成匯合,促使農村革命根據地在全國風風火火的建立起來。從國民大革命時期到解放戰爭,他一直配合黨和國家的工作,曾前往蘇聯共產國際學習,一生歷任多個黨內要職,是我黨一把手,在建國初期他離開了部隊,遠離了世俗,也與眾多榮譽擦肩而過,論資歷卻是必不可少的。
接下來提到的是鄧子恢,出生於19世紀末,經歷過清政府統治時期的人們更加懂得封建制度的剝削和社會的動盪。鄧子恢的戰績功勳相當豐碩,是閩西革命根據地的建立人之一,在抗日戰爭中極力促成了他領導地區的國共二次合作,為抗戰勝利殫精竭慮,同彭雪楓一同奮戰在前線。讓人惋惜的是在建國後他轉到地方工作,離開了軍隊代表著沒有了軍職,也就失去了被授予軍銜的機會。
還有和鄧子恢並肩作戰的張鼎丞,他同鄧子恢建立了閩西革命根據地。自從加入我黨以來便兢兢業業,久經考驗與磨礪,在解放戰爭時期主管華中地區,時任司令員一職。建國後輾轉到地方任職,後被調往中央成為組織部副部長。在國家評定大將軍是由於在中央工作的特殊性。便未再授予其軍銜,但無論從履歷還是戰績上他都是我黨永遠忠誠的戰士,是國家和人民應該尊崇的典範。
另一位偉人便是張際春,他畢業於師範院校,在戰火四起的年代能謀求一段學習生涯是相當不容易。本以為這位飽讀詩書的張際春能夠謀個一官半職,他卻義憤填膺地加入了中國的革命之路。在大革命時期曾任我軍宣傳部長,參加過長征,在抗日戰爭時期曾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委員,出席過中共七大。在解放戰爭時期曾協助劉鄧大軍作戰指揮,直至建國後一直在為我黨服務。他的經驗讓他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老輩革命家,結果與大將軍的軍銜失之交臂。
值得一提的還有譚震林,譚震林人稱“韓老總”。譚震林年少時期在書店工作,良好的環境為他提供了接受新知識、新思想的機會,為日後成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革命時期由於緊張的局勢他曾長期在地下為我黨工作,到抗日戰爭時期建立了江南抗日根據地,曾指揮兵團贏得了膠東戰役的勝利。在各項戰役中立下了赫赫戰功,至建國後被派往地方工作,在浙江省擔任省委書記,因為沒有了軍職就沒再授予他軍銜。
最後一位是李先念,他是這幾位中年齡較小的一位,戰功卻照樣顯赫。在轟轟烈烈的革命期間,他主動率領家鄉百姓響應我黨的號召,並於同年十二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的正面戰場節節失利時,他率領部隊進軍白兆山有效地抵制了日軍,之後的多次戰役都戰功赫赫,為抗戰勝利書寫了光輝的一筆。在上世紀五十年代被調往中央工作,沒有軍職後便失去授予將軍軍銜的機會。
六位元老因為一些原因錯失了授予軍銜,但他們立下的功勳和對國家做出的貢獻將永遠載入史冊。老輩革命者的功績不在於某一軍銜的評定,他們的行為得到了國家和人民永遠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