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
從令人目不暇接的各種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到特種機器人……走進2021世界機器人大會展館,你會在一次次的眼前一亮中陡然發現:人機共融,未來已來。
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機器人不僅僅是人類的“服務員”,或許將更像是人類的朋友。也許,未來的智慧化機器人將無處不在,人類將和他們並肩工作,一起生活。
“從浩瀚太空到萬里深海,從工廠車間到田間地頭,從國之重器到百姓生活,我們正步入與機器人和諧共榮的繽紛多彩新世界。”在9月10日舉行的2021世界機器人大會開幕式上,工業和資訊化部副部長辛國斌的致詞中所描述的既是現在,也是未來。
走進2021世界機器人大會展館,從“愛因斯坦”講解到腦機介面演示,從令人目不暇接的各種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到特種機器人,你會在一次次的眼前一亮中陡然發現:人機共融,未來已來。
中國電子學會副秘書長梁靚向《工人日報》記者介紹,本次大會匯聚了108家企業的513件創新機器人產品,新松、ABB、安川、哈工大等國內外機器人領軍企業悉數參展。中信重工防爆輪式巡檢機器人、優必選熊貓機器人等20餘款新產品、新技術亮相,呈現了一幅全域感知、智慧互聯、深度認知的未來圖景。
“愛因斯坦”當上講解員
一頭標誌性的蓬鬆白髮,嘴唇上方厚厚一撮灰白鬍子,在2021世界機器人大會的展廳裡,“愛因斯坦”無疑是匯聚閃光燈最多的明星之一。
這個惟妙惟肖的人形機器人擔當起了大會講解員的角色:“大家好,我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歡迎來到2021世界機器人博覽會!”他一邊講話,還一邊做手勢,眼睛隨之自然地眨動。走近細看,“他”額頭深深的皺紋、臉頰上的斑點都十分逼真。
這是來自大連金石灘EX未來科技館的“愛因斯坦”仿生機器人。據展臺工作人員介紹,該機器人集合了仿生、5G雲端、互動科技等高科技成果,可應用於博物館、展覽館等場所之中。
優必選的熊貓機器人“優悠”則是展會上的另一個明星。它以大熊貓的形象為設計原型,在Walker的基礎上為迪拜世博會中國館專屬定製,不僅可以導覽講解,還能跳舞、比心。這個擅長賣萌的機器人,在現場格外圈粉。
消毒機器人“應疫而生”
在大會的展廳內外,你可能都會與一種緩緩移動的機器人不期而遇——看到它們頭頂噴著的白色水霧,你就知道,這是消毒機器人。
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機器人行業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消毒機器人的需求陡增就是其中之一。據創澤智慧機器人集團董事長李慶民介紹,他們生產的智慧消毒機器人可以對周圍環境進行“紫外線+等離子”消滅病毒,還可以淨化空氣。其搭載的高精度測溫模組還可對經過人群進行體溫監測。為了保障周圍人員的健康,其配有專門的人體感應裝置,當有人員靠近時,紫外線燈管會自動熄滅。目前,該產品已在部分醫院的門診大廳、發熱門診、檢驗科等多個場景廣泛應用。
同樣與疫情相關的,還有清華大學人工智慧學院帶來的咽拭子機器人和病房巡診機器人。前者可以快速開展持續性的咽拭子採集任務,使用者只需要根據機器人的語音提示便可快捷簡單地完成自主取樣。後者則可用於傳染病房的日常查房巡診,並可實現遠端問診。這些機器人的使用不僅能減輕醫護人員的工作量,還能降低感染風險。
更精準的手術機器人
在達芬奇公司展臺中央, 一個看起來像八爪魚的腔鏡手術機器人吸引了不少觀眾駐足。而在該展臺的一角,還放置了一張手術工作臺。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醫生只需操縱工作臺上的主操作器,就可以對一旁手術檯車上裝載的手術工具和3D高畫質電子內窺鏡進行遙控操作,完成跨科室多適應徵的微創手術治療。
中國電子學會副秘書長梁靚表示,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醫療機器人的應用需求逐漸增加。2021世界機器人大會重點打造了醫療機器人專區,相比上屆大會醫療專區面積增加一倍,手術機器人、康養機器人等不同應用機器人同臺亮相。
醫療機器人專區還有一臺形似CT檢測機的大型機器人。據工作人員介紹,它內建了機器人導航CT系統,能夠對人體內的腫瘤進行三維立體的定位和分割,並且配有機械臂輔助靶向進針,可以實現奈米級的精控自由度。“看得清、刺得準、消得全是這個機器人系統的三大特點。”工作人員表示,這款機器人可以替代醫生,實現高度精準的微創介入治療。
無懼高溫的“逆行者”
大紅外殼,像坦克車一般的履帶底盤,這是力升高科帶來的耐高溫消防機器人。在不借助外部輔助降溫的情況下,這臺機器人能在1000℃的環境中穩定工作30分鐘以上。
該展臺工作人員介紹,耐高溫消防機器人的技術創新點在於,複合殼體能夠有效抑制外部熱輻射、熱傳導及層間熱輻射,運動底盤也解決了極限溫差環境下傳動系統的工作穩定性。機器人還裝有耐高溫攝像頭、抗熱振鏡頭元件等耐高溫設計,支援鏡頭在極端溫度條件下長期工作,並確保成像質量,可讓機器人深入火場中心進行影象採集,並實時回傳。
“機器人可進行火場高溫區域的火情偵察、滅火降溫,擴充套件救援人員的作戰能力,保障消防隊員人身安全。”該工作人員說。
特種機器人是近年來越來越得到廣泛應用的一類機器人,安防機器人、救援機器人、巡檢機器人等品種相繼問世。這些機器人中的“特種兵”不僅無懼高溫,還不畏嚴寒。
申昊科技的極寒適應型變電站巡檢機器人可應用於氣溫低至-40℃極寒地區。普通電池的放電特性會隨著溫度的降低變差,續航時間也會越來越短,而該機器人配置多種耐寒感測器與部件,結合專用演算法和應用軟體,可滿足極寒環境下低溫續航時間、冰滑路面可靠行駛、檢測結果準確等要求。
人類和機器人會成為朋友嗎
一名選手在頭上戴上專用裝置,看著螢幕,不一會兒螢幕上出現了一行英文:HELLO。這行字不是他用手在鍵盤上打出來的,而是用“腦”打出來的。
在機器人大會上,腦機介面大賽選手進行的演示引來很多觀眾的嘖嘖稱奇。無須大腦植入晶片,帶上類頭盔裝置後,只需在腦海裡思考所需要的內容就可以實現自動輸入。神奇的腦機相連就呈現在眼前。
從人機共存到人機共融,初見端倪。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耀南在此次大會上表示,“未來機器人的人工智慧發展方向非常重要,很多關鍵技術決定了機器人的未來。其中記憶技術、感知技術、行動規劃、機器學習,這些都是人工智慧近幾年發展非常迅速的,完全可以移植到機器人裡面,未來的機器人一定是完備的,能夠智慧化、自主化、網路化的控制系統。”
“人工智慧技術正在給機器人帶來新的變化。”梁靚表示,機器人產業最大的特點是創新力很強,未來機器人一定是向智慧化發展,智慧機器人將成為改變人類生產生活的一個重要方式和載體。
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機器人會更加聰明、更加有效、更加可靠地為人類帶來更好的服務,而它們又應該不僅僅是人類的“服務員”,或許將更像是人類的朋友。也許,就像今天的智慧手機一樣,未來的智慧化機器人將無處不在,人類將和他們並肩工作,一起生活。(工人日報記者 蔣菡 )
責任編輯:曹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