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末,巴基斯坦忽然傳來了國產殲-10戰鬥機的好訊息,其內政部部長在演講中表示,到2022年3月23日,將會有25架來自中國的殲-10CP公開現身。訊息一經傳出,頓時激起熱議,這不僅是在殲-10可能出口巴基斯坦訊息流傳10餘年後,終於得到了巴基斯坦確認,更是殲-10服役16年後,首次由被證實的對外出口。至此,這款由成飛花費30餘年時間研製並精心打磨的先進“猛龍”,終於要跨出國門開啟新的征程。此外,同樣由成飛負責主要設計的FC-1型“梟龍”戰鬥機,其最新型號“梟龍”Block3,第一批8架量產型號也在2022年1月1日服役,預計也會在2022年3月公開現身。屆時,中航成飛公司打造的“梟龍”、“猛龍”將會在巴鐵雙龍相會、比翼齊飛。
作為中國航空工業開拓出口市場的第三代戰鬥機,“梟龍”和“猛龍”除了均由成飛完成主要設計之外,最顯著的相似點在於,兩者均搭載了中航工業開發的先進航電裝置,以及新型霹靂-15中距空空導彈。同時,受益於國內近年高速發展的雷達電子技術,兩者都裝備了與自身機體空間、戰術規劃匹配的先進相控陣雷達,兩款戰鬥機都成功躋身三代半戰鬥機門檻。對於急需應對印度260餘架蘇-30MKI和36架法制“陣風”戰鬥機的巴基斯坦來說,兩款三代半戰鬥機批次入列後,對戰鬥力的提升將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作為在南亞糾纏數十年的對手,巴基斯坦空軍與印度空軍多次交手,得益於訓練有素的飛行員和卓越的戰術指揮,巴方往往能夠取得戰術性勝利。比如說在2019年邊境衝突中,巴方在自身無損失的情況下,確認擊落印方一架米格-21,疑似擊落一架蘇-30MKI,一時間名聲大震。但不可否認的是,巴基斯坦與印度的國力差距也非常明顯,軍費投入、科技實力,以及從美國和西方獲得的資源,也遠遠無法與財大氣粗的印度相比,這一點在進入21世紀之後,兩國空軍的整體發展局勢中表現得極為明顯。
最近二十年來,印度空軍除了少量採購並升級此前裝備的米格-29、幻影-2000之外,還分4批向俄羅斯採購了272架蘇-30MKI(目前已確認損失11架,但印度在2020年7月又第5次向俄羅斯添購12架蘇-30MKI,目前尚未到貨),這是藉助蘇-30原型推出的雙發重型戰鬥機,搭載當時比較先進的無源相控陣雷達及向量噴管,整體技術水平高於中國在同一時期獲得的蘇-30MKK。當然,由於蘇-30MKI關鍵子系統效能並不成熟,印度也為此付出了高出蘇-30MKK至少50%的價格,而且形成戰鬥力的時間也比蘇-30MKK晚了5年。
此外,蘇-30MKI雖然搭載了被稱為三代半戰機標配的相控陣雷達,但由於雷達體制比較落後,俄製航電裝置效能也與典型三代半戰機有明顯差距,尤其是抗干擾能力和電子戰能力存在明顯不足,因此並未達到真正的三代半戰鬥機標準。當然,印度近年來也計劃與俄羅斯合作,對蘇-30MKI進行升級改進以達到更高的技術水平,但受制於有源相控陣雷達高昂的價格,雙方尚未達成一致意見,蘇-30MKI目前仍然保持原始形態。
對於已經裝備400餘架殲-16、殲-10C兩型三代半戰鬥機的中國空軍來說,260餘架蘇-30MKI並不是太大威脅,更何況國產第四代隱身戰鬥機殲-20的服役數量也已超過100架,兩軍間的代差越拉越大。但對於巴基斯坦空軍來說,其當前主力仍然是分3批採購的70餘架F-16戰鬥機,雖然其中絕大部分經過升級,具備發射AIM-120中距空空導彈的能力(後期型號),不過航電裝置遠未達到三代半戰鬥機水準。至於服役數量約100架的“梟龍”Block1和“梟龍”Block2,航電裝置水平也只是與F-16相當甚至略遜。並且,無論是F-16還是“梟龍”,最大起飛重量都比較有限,航程、載彈量遠遠無法與蘇-30MKI相比。
更重要的是,印度於2016年9月又採購了36架“陣風”F3型戰鬥機(已交付32架,單價約合2.4億美元),作為法國現役戰鬥機的巔峰之作,不論印度為此付出了何種高昂代價,其效能在三代半戰鬥機中確實也屬優秀。隨著“陣風”F3的持續交付,印度與巴基斯坦空中力量的天平,也逐漸向印度傾斜。對於承擔重壓的巴基斯坦空軍而言,要想恢復軍力平衡就必須儘快獲得三代半甚至是隱身戰鬥機,從巴基斯坦面臨的國際政治軍事形勢而言,能夠獲取的渠道也比較有限,能夠對抗甚至壓制“陣風”F3和升級版蘇-30MKI的機型也屈指可數。而中國,永遠是巴基斯坦最值得信賴的那一個!
從巴基斯坦透露的資訊來看,殲-10CP大約在2021年末交付,按照通常情況下外貿戰鬥機18-20個月的典型交付週期來看,意味著雙方大約在2019年中期達成協議。這個節點恰好是印度空軍獲得第一架“陣風”F3戰機,以及殲-10C全面換裝國產渦扇-10發動機的時間,也就基本符合外界的一些猜測。很長時間以來,有關巴基斯坦遲遲沒有引進殲-10C的原因,主要在於此前的殲-10一直使用俄羅斯AL-31FM發動機,而巴方出於簡化後勤保障體系的考慮,不願意再引入一套俄製動力保障體系。
此次殲-10CP大批加入巴方空軍,令其終於獲得了可以與印度“陣風”F3相抗衡的先進戰機,畢竟印度空軍此前訂購的“陣風”F3也不過36架。而此次巴基斯坦官方雖然僅表示會有25架殲-10CP出現,但這個數字比較奇怪,與常見的戰鬥機採購交付規律完全不同,很可能只是殲-10CP採購計劃的首批交付數量,而最終採購規模,或許與印度採購的“陣風”F3數量基本相當。
殲-10戰鬥機經過從殲-10A到殲-10B直至殲-10C的改進,效能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憑藉搭載的國產大直徑有源相控陣雷達和PL-15中距空空導彈,完全堪與“陣風”F3、“流星”空空導彈的組合展開空中較量。而兩款戰鬥機都擁有的鴨翼設計佈局,也使得雙方的近距格鬥能力相差無幾。只不過由於殲-10單發構型存在侷限,搭載大重量、大體積的對地、對海攻擊武器能力尚不及“陣風”戰鬥機。
不過,“陣風”因氣動設計問題,頭錐部分直徑太小,搭載的RBE-2AA型相控陣雷達口徑只有約450毫米,其早期型號RBE-2雷達本就是全球T/R模組數量最少的相控陣雷達,這就很大長度上削弱了其效能。而殲-10CP在這一點明顯超出,其相控陣雷達口徑超過700毫米,更大的口徑、更多的T/R模組數量,帶來了更大的功率、更高的靈敏度。兩相比較,雷達成為殲-10CP極為顯著的戰術優勢。
當然,“陣風”也透過機鼻上搭載的光電套件(包含識別單個目標的高倍率電視感測器,以及用於多目標探測的球型紅外搜尋和跟蹤感測器),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這種劣勢。總的來說,雙方的作戰水平大致處在同一水準,但各有優劣,戰場上的勝敗更取決於飛行員的臨場發揮,以及作戰體系內預警機和其他戰機的協同。唯一的問題在於,殲-10CP的價格雖然不會太高,但也不會低於4000萬美元,這對巴基斯坦來說並不便宜,採購規模也就不會太大。因此,真正能自主生產和改進的“梟龍”Block3,對巴方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
作為中巴兩國聯合研製的外貿型戰鬥機,“梟龍”專案自1998年正式啟動,到2009年開始生產第一批50架Block1型,包括8架驗證型和42架量產型。但這個階段的“梟龍”Block1效能比較簡單,不具備多目標搜尋能力,也無法發射SD-10(PL-12出口型)中距空空導彈。也就是說,2014年之前生產的50架“梟龍”Block1,實際上只能視為第三代戰鬥機的初始型號,考慮到在其生產之時,殲-20、F-35隱身戰鬥機已經在試飛,這個效能其實是非常尷尬的。
2014年之後升級的“梟龍”Block2,得益於殲-10戰機的持續改進帶來的技術積累,效能有了極大提升。搭載了KLJ-7型多普勒雷達,具備多目標跟蹤及引導SD-10攻擊多個目標的能力,還加裝了空中受油管,整體效能達到第三代戰鬥機水平。到了2017年開始研發的“梟龍”Block3型,效能真正有了脫胎換骨的變化,換裝了KLJ-7A電掃有源相控陣雷達,防干擾能力、電子戰能力均有顯著提升。從此前流出的“梟龍”Block3試飛資料來看,機身及進氣道口均敷設了複合材料,對機體結構強度、重量都有一定最佳化,再配合中航工業提供的先進航電裝置,確實可以算得上是一款簡化的三代半戰鬥機。
更重要的是,由於“梟龍”一直由巴基斯坦負責總裝生產,意味著巴基斯坦將藉此獲得一定的維護、升級甚至中期大修能力,可以顯著降低“梟龍”的後期維護和使用成本。相比於原裝購進且價格昂貴的殲-10CP,物美價廉的“梟龍”,無疑更能滿足巴基斯坦空軍大規模裝備,以抗衡印度空軍蘇-30MKI機隊的需求。
當然,“梟龍”也遠非完美無缺。其中第一個,也是最顯著的問題,就是“梟龍”的航程、載彈量明顯不足。在此次巴基斯坦公佈的“梟龍”Block3外掛方案中,有一個相當令人驚訝的配置,機翼內側載有2枚重型導彈,機翼中側和外側分別掛載4枚中距空空導彈、2枚近距格鬥彈,再加上機腹吊艙及掛架的總重量大約4噸左右。應該說,“梟龍”Block3使用這個掛載方案雖然還能飛起來,內建軟硬體也足以支援正常使用這些武器,但在這種配置下,機體迎風阻力很大,油耗顯著增加,實際作戰半徑極為有限,很難在實戰中發揮作用。而且,其在空中的動作也較為笨拙遲緩,很多空中戰術機動也很難施展了。
對於“梟龍”這種主打價效比的輕型戰鬥機而言,上述問題都是必須面對的現實。至於解決的辦法,倒也並不困難,那就是依靠大型空中加油機續航。透過較多武器加少量燃油的配置,以規避最大起飛重量的限制,在飛行途中設立一到兩個固定會合點,進行空中加油以延長作戰距離,這是解決“梟龍”平臺侷限的最好辦法。唯一的問題在於,目前巴基斯坦僅有3架伊爾-78大型空中加油機,還是從烏克蘭獲得的蘇聯空軍遺留型號,目前正在考慮進行升級,無論是效能和數量,都不足以滿足大量“梟龍”的需求。鑑於目前中航工業在大型空中加油機領域已經取得突破,未來向巴基斯坦空軍提供支援並沒有太大問題。
第二個問題解決起來就有些複雜,那就是發動機。在“梟龍”Block2向“梟龍”Block3改進的過程中,其航電裝置升級並沒有太大難度,但KLJ-7多普勒雷達換成KLJ-7A相控陣雷達卻比較困難。兩款雷達重量雖然接近,但多普勒雷達的重量分佈比較均勻,從最前端天線到末端處理裝置,重量基本平均分配,對機頭部分的影響不大。而相控陣雷達重量基本都集中在前部天線,且由於T/R模組工作頻率極高,因此需要相應的液體冷卻裝置,兩種原因的疊加,導致“梟龍”Block3機頭前部的重量顯著增加。
為此,只有在後部機體採取一定配平措施,才能保證整體重心平衡,但同時又不可避免地增加了機體死重,對機動性造成負面影響,這也是“梟龍”Block3使用一定比例複合材料,以降低重量的主要原因。想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莫過於提升發動機推力。然而,目前“梟龍”使用的是俄羅斯RD-93型發動機,這是蘇聯空軍在80年代為米格-29戰鬥機開發的型號,基礎設計已經比較落後。“梟龍”Block3雖然搭載了經過強化的RD-93MA型,但效能提升極為有限,沒有完全解決“梟龍”Block3增重帶來的負面影響。
就目前來看,中國暫時沒有適合取代RD-93MA的發動機,中航工業雖然在RD-93基礎上開發了國產渦扇-13發動機,並與巴基斯坦討論了替換RD-93的可能,最終由於渦扇-13效能不成熟被巴基斯坦婉拒。這種謹慎的做法也無可厚非,比較符合巴基斯空軍資源不多的情況下,追求成熟裝備的現實狀況。不過,巴方求穩的理念,也導致了“梟龍”Block3一直缺乏高效能航空發動機。唯一可能的解決方案,是預計用於國產下一代中型隱身戰鬥機上的新型中等推力渦扇發動機。但作為下一代隱身戰鬥機的關鍵動力,考慮到保密需求,短時間內也基本沒有替換RD-93MA用於出口的可能。也就是說,“梟龍”Block3目前使用的效能略有不足的RD-93MA,還將一直持續下去。
對於巴基斯坦空軍來說,在現役F-16無法升級至三代半水平的情況下,殲-10CP和“梟龍”Block3這兩款三代半戰鬥機,無疑將作為未來的重點裝備批次入列,並極大地提高空中實力。尤其是在巴方本就裝備中國ZDK-03型預警機的情況下,這三款軍機在戰場上完全可以做到資訊共享、雙向資料鏈傳輸,從而實現一體化作戰,這是目前巴空軍F-16無法實現的巨大優勢。
相比之下,印度空軍裝備的“陣風”F3效能雖然相當出色,但由於無法與印度空軍的俄製A-50EI預警機無縫銜接,雙方在電子裝置及通訊機制上難以相容,使得“陣風”實際上只能在戰鬥機間實現資訊共享,在地面指揮引導的情況下作戰,這種模式的效率,與巴基斯坦空軍已然形成一定差距。還有一點也很重要,A-50EI雖然能與蘇-30MKI很好的配合,但由於俄羅斯電子裝置效能落後,以A-50EI並不先進的效能,也很難發揮出蘇-30MKI的潛力。
因此,印度空軍目前由A-50EI預警機、蘇-30MKI、“陣風”F3組成的作戰體系,雖然紙面效能還不錯,比巴基斯坦空軍未來的ZDK-03預警機、殲-10CP、“梟龍”Block3要強一些,但在作戰體系的對抗中,各自為戰的印度空軍戰機,實際上並不能完全發揮各自實力,戰鬥力未必強於巴基斯坦空軍“雙龍”,加上ZDK-03預警機組合。這種同一個作戰體系帶來的戰鬥力加成,也是巴基斯坦軍隊多年來大量採購中國武器裝備的主要原因之一。
多年來,FC-1型“梟龍”、殲-10“猛龍”、殲-20“威龍”,這三款由成飛開發的“龍”系列戰鬥機中,殲-10和殲-20長期在國內活動,而FC-1卻始終在國外周旋,很多人設想的“三龍”齊飛的場景未曾出現。如今殲-10已經走出國門,即將在巴基斯坦實現了“雙龍相會”。在中巴兩國互信日益深化,兩軍軍事合作愈發密切的形勢下,藉助軍事聯演等機會,實現“三龍相會”也就很值得期待。對於中航工業來說,殲-10CP也成為第一款以國際先進水平出口的戰鬥機型號,在未來中國航空工業走向世界的程序中,註定會留下了屬於自己光輝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