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夏治斌
張家振 “20年前,我自己和身邊的人,都沒想到‘入世’會對中國產生這麼大的影響。‘入世’20年,中國的發展不僅超出了自身的預期,也超出了世界的預期。”日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原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向《中國經營報》記者如是感慨道。
作為汽車行業資深人士,董揚曾參與過中國“入世”的談判工作。在其看來,選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是非常正確的決策,中國也非常有效、忠實、全面地兌現了加入WTO的承諾。
經過20年的發展,中國已逐漸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年報2021》顯示,2020年我國汽車市場總體保持穩定,完成銷量2531萬輛,全球汽車銷量佔比提高至32.5%,連續12年蟬聯全球第一。而在2001年,中國汽車產量僅233.44萬輛,銷量為236.37萬輛,分別同比增長12.81%和13.29%。
“在加入WTO前後,吉利獲得了轎車生產資質,獲得了與中國、乃至全球汽車品牌同臺競技的機會。”吉利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江汽集團方面亦表示:“在中國加入WTO以來,公司充分把握對汽車行業帶來的發展契機,透過‘引進來’和‘走出去’戰略緊密結合,助推了企業高質量發展。”
“加入WTO提供了良好的制度條件,而中國製造的高效率和低成本優勢,是中國汽車產業快速發展的根本動力,在當前的創新引領、綠色發展階段,還要更好地體現熱衷創新、鼓勵創新的新優勢。”董揚表示,“展望未來,在世界範圍內加強環境保護和智慧財產權保護的大趨勢下,不僅不會限制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反而會促進中國汽車產業轉型升級。”
自主品牌走上崛起之路
20年前的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成為WTO第143個成員國。統計資料顯示,在過去20年的時間裡,中國的出口增長了870%,進口增長了740%;貨物貿易量從全球第六躍升為第一,服務業貿易額也從全球第11位提升至第二位。
20年間,中國用實際行動證明,世界經濟離不開中國,中國發展也離不開世界。汽車產業更是如此,諸如江汽集團、吉利集團和奇瑞集團等傳統主流車企,積極地融入全球化競爭,已發展成為“世界汽車之林”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
對於“入世”給國內汽車市場帶來的變化,吉利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加入WTO為中國企業走出去創造了機遇,同時也要開放中國市場,這是公平的貿易規則。”
上述負責人稱:“當時,中國汽車市場面臨的壓力較大,中國車企力量相對薄弱,外資車企在產品、技術、人才和品牌等方面都具有比較大的優勢。中國90%以上的汽車市場被進口汽車或者合資品牌所佔據。很多人擔心向外資開放市場會影響中國自主品牌車企的發展。”
中國“入世”首席談判代表龍永圖就曾表示,中國“入世”初期最擔心的產業之一便是汽車產業。當時國內汽車產業涉及近百萬個工作崗位,一旦出問題會對整個中國製造業產生巨大沖擊。
但實際上,外界擔心的情況並沒有出現。董揚告訴記者:“加入WTO,促進了中國汽車產業的開放,幾乎所有世界級汽車製造企業都在中國設立了合資企業。但業內最初普遍擔心的進口汽車衝擊國內市場的情況並沒有出現。”
“入世”20年,中國車企自身實力也得到了壯大。江汽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中國加入WTO使得自主品牌在逆境中茁壯成長,“入世”初“汽車行業將成為受衝擊最大的行業”的說法並沒有應驗,反而變得更加強大起來。
江汽集團上述負責人進一步表示:“隨著市場地位的不斷提升,國際汽車巨頭不斷將最新車型引入中國,並紛紛在國內設立研發中心,進一步提升了中國汽車工業的總體發展水平。面對國際汽車巨頭的‘圍追堵截’,中國自主品牌車企從被動轉向主動自主創新,中國汽車工業整體奮發崛起。”
資料顯示,自主品牌商用車目前已佔據國內90%的市場份額,乘用車自主品牌市場佔有率也已接近40%,國內車市形成了日韓車系、歐美車系和自主品牌“三分天下”的格局。“當前,面對智慧新能源汽車發展機遇,眾多‘造車新勢力’開始崛起,與傳統車企一道,逐漸向著中高階市場發起衝擊,自主品牌走上了崛起之路。”江汽集團上述負責人說道。
降低關稅助推市場普及
“每當我看到一家人開車自駕遊,就覺得當初的艱難談判有了回報。”近期,在接受外界採訪時,龍永圖曾如此感慨,“中國‘入世’是一件很偉大的事情”。
江汽集團上述負責人告訴記者:“隨著中國加入WTO,汽車關稅開始大幅下調,進口車的價格也隨之降低。此外,國外的汽車巨頭也帶著大量最新車型紛紛湧入中國。”
記者注意到,根據WTO規定,從2006年1月1日起,國內整車進口關稅已從此前的30%降為28%,2010年7月1日則進一步降至25%;與此同時,變速箱、減震器、散熱器、離合器和轉向器等車用零部件的關稅則由13.5%~12.9%降至10%。自2018年起,中國又將汽車整車關稅降至15%,並取消了專用車和新能源汽車的外資股比限制;2020年,中國進一步取消了商用車的外資股比限制。
“‘入世’之初,桑塔納、捷達和富康‘老三樣’佔市場份額的60%左右,‘南北大眾’的市場份額也佔據50%以上,而國產轎車因生產規模小、價格高於國外和車型落後等原因,曾很難被市場青睞。”江汽集團上述負責人表示,經過20年的發展,自主汽車品牌產量已實現了快速發展,規模效應逐漸顯現,管理成本不斷降低,銷售價格也在逐年下降。
“‘入世’之初,進口汽車的關稅下降,每年汽車的進口量維持在100多萬輛的水平。而隨著國內汽車產業的發展,進口汽車在國內市場的佔比也越來越小,進口車輛對國內市場的衝擊並沒有想象的大,但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速度遠超想象和預期。”董揚說道。
江汽集團相關負責人亦告訴記者:“進口關稅降低、股比放開等,使得國內汽車市場迎來了更多國內外品牌的競爭,競爭激烈之時也使得國內汽車市場價格持續下降。”
“關稅大幅下降以後,國內汽車銷售價格也開始大幅下降,極大加速了汽車進入家庭生活的步伐。”董揚舉例表示,比如夏利牌轎車在“入世”前的售價超過九萬元,“入世”後下降到4萬多元,可以讓更多的人買得起。”
汽車分析師任萬付亦告訴記者,“入世”20年以來,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車消費市場。“‘入世’帶來了更多的合資品牌和學習借鑑的機會,也湧現了更多的自主品牌,中國給世界貢獻了最大的消費市場。”
廣泛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對於中國汽車產業而言,‘入世’還有一個意想不到的成果,就是允許民營企業進入乘用車製造領域。長城汽車、吉利集團和比亞迪都是在加入WTO後才進入乘用車製造領域的,目前已成長為中國汽車產業的主力軍。”董揚表示。
中國“入世”20年,也給自主品牌車企帶來了諸多發展機遇。記者注意到,2001年11月9日和12月26日,吉利旗下的JL6360、HQ6360、MR6370、MR7130四款車型登上國家經貿委釋出的中國汽車生產企業產品公告,成為中國首家獲得轎車生產資格的民營企業。
對此,吉利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入世”意味著中國的市場準入條件更加透明、規範,市場更具預見性。“‘入世’為吉利提升質量和技術水平,以及設計、研發、人才和市場全球化創造了有利條件,使得吉利可以融入世界,參與全球分工合作,分擔成本,共享成果,佔領技術制高點。”
江汽集團相關負責人則告訴記者:“‘入世’後,中國汽車產業積極與國際企業合資合作,生產和研發等能力發展迅速,層出不窮的車型走下生產線。在這期間,國際汽車巨頭開始把中國市場作為全球戰略的重點,增資擴產、全面佈局、新車匯入的速度明顯加快。”
對於在“入世”20年裡如何把握機遇的問題,吉利集團上述負責人表示,在中國加入WTO之後,吉利堅持“兩條腿走路”:一方面堅持自主創新,面對外資品牌在技術、人才、產品和品牌等方面的衝擊,吉利堅持走自己的路,不斷深化人才培養和技術創新;另一方面,吉利也堅持“走出去”戰略,透過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尤其是透過國際併購來進行技術、管理和人才等方面的交流和融合。
“比如吉利跟沃爾沃、戴姆勒的合作。在此過程中,吉利建立合作的基礎,核心目的還是實現技術人才培養和經營管理等各方面的協同,向世界先進企業學習,在全面跟隨的基礎上協同發展,再實現區域性的超越。”吉利集團上述負責人說道。
江汽集團亦是如此。據介紹,在國際化業務領域,江汽集團已將產品出口至南美、歐洲、非洲和亞洲等區域,初步進入歐洲土耳其、義大利及北美的墨西哥等高階市場,累計出口各類汽車超過70萬輛,並在哈薩克、俄羅斯、越南和墨西哥等國家建立了19家海外KD組裝工廠,實現了產品的本地化製造、銷售及服務。
未來,中國車企應當如何把握時代機遇?董揚告訴記者,中國汽車產業應當繼續保持開放姿態。“前20年的擴大開放,是讓外國的汽車技術和管理制度等進入中國,雙方共同培育、創造、分享中國市場。今後也要繼續擴大開放,讓中國汽車產業走出去,造福世界經濟。”
本報記者楊讓晨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