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前,一份英國曆史秘密檔案的曝光震驚了世人——而檔案的內容,正是英國自1956年起開始籌備的,對中國的核打擊計劃。在這份計劃中,英國將48枚核彈部署在新加坡地區,隨時準備發射,一旦核計劃實現,不僅東南沿海的數個重要城市將受到核打擊,二戰後世界的和平格局也將發生轉變。
那麼,英國為何會制定如此喪心病狂的計劃?而為何這一計劃最終又不了了之呢,今天本期節目為您講述英國制定“遠東核計劃”背後的故事。
英國之所以要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制定如此喪心病狂的核計劃,很大程度上是為了保障自身在遠東地區,尤其是香港地區的利益。
自鴉片戰爭結束後,英國便侵佔香港近百年,試圖將其打造為打造為遠東的軍事橋頭堡和金融貿易中心。然而,事件到上世紀50年代,香港周邊的遠東格局已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首先,經過近百年的發展,香港的經濟已經和昨日不可同日而語,不僅成為遠東地區繁榮的商業港口,更成為英國與亞太各國進行經貿往來的樞紐和中心,香港對於英國的戰略意義,在百年的時間裡有增無減。而另一個變數,則來源於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東方的睡獅終於覺醒,並在那一年10月的天安門廣場上發出震撼寰宇的長鳴,佔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中國人民自此站了起來——與此同時,艱難跨過20世紀40年代的英國,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創,無論是經濟還是軍事實力已大不如前。
面對著實力的此消彼長,英國十分擔心如果解放軍出兵南下,自己將無力守住香港。事實上,英國那時的擔心並不是空穴來風:因為無論是在1949年解放戰爭期間,以英國“紫石英號”為首的遠東艦隊阻撓解放軍渡江,卻遭解放軍炮火痛擊;還是在1950年後,英國皇家陸軍與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的較量,這兩場戰役的結果,都使英國意識到自己這個“老大帝國”在維持全球殖民地上確實已經愈發力不從心。
因此,英軍參謀部在認識到常規戰爭中,英軍已然是解放軍敵手之後,便開始在20世紀50年代制定對中國的核打擊計劃。這一計劃在1952年英國成功試爆第一顆原子彈後,便迅速開始制定。1956年,這份計劃被擬定出來,並列入英國的“絕密檔案”,檔案上寫明“如有必要,英國將毫不猶豫地對中國使用核武器”。
但是,這份計劃剛一誕生,便被英國國內的部分軍界人士批評為“漂亮卻無用的花瓶”。究其原因,是因為當時的英國本土雖有一定量的核武儲備,但是中、英兩國本土距離屬實過於遙遠,當時能夠執行轟炸任務的勝利者、火神和勇士三種重型轟炸機,無法從英國本土起飛,抵達至遠東。因此,想要讓這份計劃有“落地”的可能,英國就只能尋找臨近中國的南亞、東南亞地區,作為轟炸機的出發點。
然而,即便英國選擇從東南亞入手,所面臨的困難也不小:那時英屬的馬來西亞、新加坡、馬爾地夫等地不似今天,缺乏基礎設施,更沒有軍用機場。因此,英國就只能從頭再來,先在這裡修築機場:1957年,英國空軍開始在馬爾地夫修築可供飛機起落的臨時空軍基地;1958年,一座永久性核武儲存基地在臨近新加坡丁家機場的位置正式落腳。1961年2月,英國外交大臣呼籲:“只有動用核武,才能解決遠東地區的根本問題。”1962年3月,多數英國官員同意了外交大臣的意見,這份喪心病狂的計劃正式進入到了準備階段。
1962年,英國將用於投擲原子彈的轟炸機以及48枚“紅鬍子”戰術原子彈正式運抵新加坡秘密軍事基地。“紅鬍子”戰術原子彈是英軍歷史上的第一款戰術核武器,可由海軍艦載機搭載,進一步增強了英軍航母戰鬥群的力量。而這種型別原子彈爆炸的當量,大約在1萬5千噸至2萬5千噸之間,和廣島爆炸的“胖子”原子彈不相上下。如果48枚“紅鬍子”原子彈同時落地,那麼無論是在全球的什麼地方,都將是一場難以言喻的災難。
而在接下來的幾年裡,英軍一直圍繞著這一喪心病狂的計劃,在新加坡周邊地區開展著秘密的核戰爭軍事演習,攜帶有核彈的航母戰鬥群在此長期駐軍。為了預防核戰爭期間的變數,英軍還特地在馬來西亞的巴特沃斯機場和東非國家肯亞修築各修築了一處儲備核武器的秘密基地,向前線源源不斷地提供核彈。而到了20世紀60年代末期,英軍更是購買了“北極星核導彈”,並將其運載在戰略核潛艇上,秘密部署於東南亞海域。
“北極星”核導彈,是美軍研發的戰略核武器。英軍為保衛本土,花費巨資才從美軍手中購得,因此在當時英軍中“北極星”核導彈的儲備數量並不算多。而將為數不多的“北極星”核導彈部署在東南亞周邊,也足以證明英國對香港戰略地位的重視程度。
但是,英軍上下不知道的是:在他們圍繞香港,準備一份“核戰”計劃的同時,美軍也不約而同地制定了一份全球的“核戰”計劃。在後世公佈的“1956年美軍核戰計劃”當中,美軍共羅列了從東柏林到北京之間多達1200多個城市,而這些城市均是美軍進行“核打擊”的目標。按照這份核戰計劃,美軍將對上述的這些城市共計投放3500枚核彈,而準備向中國投擲的原子彈數目,則高達了令人驚訝的870枚。如果這一計劃得以實施,那麼這將是人類共同面臨的災難。
出於對計劃的保密,英、美雙方都一直未能將自身的這份核戰爭計劃告知對方。直至1961年,英、美雙方進行會晤,正式準備敲定這份令後世駭然的軍事行動。但是,最終這份軍事行動計劃卻在1962年後戛然而止。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份計劃書也只能不了了之,並能夠在21世紀作為不再具有軍事意義的歷史資料,公之於世。
究竟是什麼原因,會讓英、美雙方最終都放棄了這份“核戰爭”計劃呢?主要是以下這三個方面。
- 第一個原因,是熱愛和平的世界人民堅決反對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民族獨立浪潮風起雲湧,號稱“日不落”的大英帝國分崩離析。英國之所以敢在遠東地區修築軍用機場、核武庫,就是依賴於自身在東南亞地區的殖民地。然而,到了20世紀50年代,東南亞地區覺醒的各國人民已不再甘心聽命於英國。當英國準備在東南亞地區部署核武的計劃公佈時,東南亞各國一片譁然,即便是英軍的新加坡總督也對英軍於新加坡部署核武的計劃表示了堅決的反對。歷經兩場世界大戰的英國和東南亞各國,幾乎犧牲了整整一代青壯年的生命,如果再發動一場比兩次世界大戰規模更大的核大戰,不僅對這些地區的國家,對於世界人民來說都將是一場災難。因此,在熱愛和平人民的堅決反對下,英軍只能在東南亞周邊地區部署十分有限的轟炸機,而這些轟炸機根本無法突破當時解放軍的防空體系,核戰爭計劃的落實也就無從談起。
- 第二個原因,則是因為中國原子彈的試爆成功
1964年,羅布泊大漠上的一聲巨響,讓華夏兒女自此挺直了腰桿子。中國成為了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而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後,中國的第一顆氫彈也在羅布泊成功試爆成功,這是世界核大國從原子彈邁向氫彈從未有過的速度,就連英、美兩國也對這樣的核武研發速度望塵莫及。隨著中國自身國力的崛起,以及世界格局的變化,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嘗試從60年代末開始與中國開展緩和外交,而這也讓準備“核大戰”計劃的英國獨木難支。而如果英國繼續一意孤行,執行這場核大戰計劃,那麼當時已掌握空爆技術的解放軍空軍部隊,也將對英軍部隊實施核反擊,屆時英國莫說是香港地區,能否在南亞、東南亞地區立足,都成為了尚未可知的問題。
- 而第三個原因,那就是解放軍出兵南下
則是因為當時的英軍雖然制定了這場聽起來駭人聽聞的“核戰爭”計劃,但這一計劃卻有一個重要的前提:那就是解放軍出兵南下。然而,事實上那時的解放軍,並沒有一時出兵收復香港的意願,而是更願意和平解決香港問題。20世紀80年代後,歷史偉人更是指出“和平與發展才是當今時代的主題”。經過數輪談判,在1984年,商定香港問題的《中英聯合宣告》正式發表。香港的迴歸正式進入倒計時,而英軍此前制定的“核計劃”也完全失去了意義。
1997年,闊別祖國多年的香港最終回到了母親的懷抱,而昔日裡圍繞這片土地的陰謀與野心,也終被解放的陽光碟機散,成為了彈指一揮的過往雲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