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6日,烏克蘭克羅米亞舉行全民公投,決定繼續留在烏克蘭?還是加入俄羅斯。根據1992年頒佈的克里米亞憲法,該地區屬於烏克蘭的事實確認無疑。
普京大帝的這一手操作,堪稱教科書級別的。在人們通俗的觀念中,要吞併一個地區,要麼透過戰爭搶奪,要麼迫使對方割地。俄羅斯透過公投的方式分裂克羅米亞,是自不量力嗎?當年日軍強佔了這麼多的中國領土,遭到了全體中國人民的激烈反抗,透過公投讓史羅米亞加入俄羅斯,無異於痴人做夢。
但公投的訊息傳開後,烏克蘭人萬分緊張,表示堅決不會承認公投結果,聯合國大會也以壓倒性的優勢通過了認定克里米亞公投是非法投票決議。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阻止克羅米亞進行公投。
俄羅斯在全世界人民的反對聲中一意孤行,繼續推動公投。公投結果顯示,95%以上的克羅米亞居民,願意加入俄羅斯。俄羅斯人可謂是兵不血刃,幾乎已經實現佔領克羅米亞這個重要出海口的夢想。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因為在公投前,這個號稱屬於烏克蘭的地區,早已經被俄羅斯人滲透,它曾是俄羅斯的領土。
俄羅斯的人口數量下降問題一直是俄羅斯面臨的嚴峻考驗,但人數不在多,關鍵地方有人就行!俄羅斯的戰略充分證明了這個真理,車臣地區是這樣的,克羅米亞也是這樣的。
公開資料顯示,在公投前,克羅米亞地區的人口組成為:,俄羅斯族人約佔59%、烏克蘭族人約佔24%,克里米亞韃靼人約佔12%。如此人口組成,克羅米亞插翅難飛。
俄羅斯為何對克羅米亞如此垂涎三尺?當然是因為克羅米亞地區得天獨厚的出海口位置。俄羅斯雖然疆域寬廣,但大部分地區都是凍土層,擁有不凍港的克羅米亞是最有利的位置。
為了擁有克羅米亞,早在19世紀的時候,俄羅斯就嘗試透過戰爭方式佔領克羅米亞,但號稱戰鬥民族的俄羅斯人,卻在這場戰鬥中一敗塗地,差點讓克羅米亞長期遊離於俄羅斯之外。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十九世紀那場讓俄羅斯慘敗的克羅米亞戰爭。那場戰爭,對未來的世界局勢,依舊影響深遠。
東方問題
說到克羅米亞戰爭,還得從奧斯曼帝國說起。這個由土耳其人建立的龐大帝國,橫跨亞洲,非洲和歐洲,持續時間長達600多年,堪稱一個奇蹟,要知道,蒙古人的鐵騎雖然打到了歐洲,但也僅僅是打到了歐洲而已,真正的蒙古帝國,並沒有持續太久。
奧斯曼帝國雖然龐大,但畢竟是一個包含多民族,多宗教的大雜燴,在十九世紀以前,還能依靠強大的軍事手段維繫著帝國,但到了十九世紀,隨著歐洲勢力的崛起,奧斯曼帝國已經腐朽不堪,隨時都有瓦解的可能。
此時,正像同時期的大清帝國一樣,奧斯曼帝國像一個龐大的肉團,在它周圍,幾個新興國家正伺機而動,時不時咬上幾口,就等著它轟然倒地,然後由眾人分而食之。早在1783年的時候,俄羅斯就吞併了克羅米亞。
到了十九世紀,莫斯科公國已經成長為俄羅斯帝國,同樣,位於奧斯曼帝國西邊的兩大超級大國英國和法國也看出了這個問題。
1822年,五國同盟召開了維羅納會議,東方問題在會議上首次被提出。東方問題的焦點,正是奧斯曼帝國瓦解後形成的國際糾紛。
馬克思曾形容東方問題為:“西方各國在表面安定之下的暗流湧動,大家都知道即將迎來分贓的機會,但又擔心因為分贓不均導致的新問題”。
東方問題直到一戰結束後協約國與土耳其簽訂《洛桑條約》才得到解決,但其對後世,包括現在的世界格局,依舊影響深遠。
俄羅斯人的野心
俄羅斯人要對奧斯曼帝國下手,不僅是出於領土擴張的需要,還有國仇家恨的裹挾。
俄羅斯人的野心,代表著十九世紀所有帝國的野心,經歷工業革命一躍成為世界霸主的英國可以將觸手伸向全世界每一個角落,俄羅斯人覺得自己也可以。
俄羅斯長期被阻擋於高加索以西的陸地上,這是俄羅斯所不能容忍的,他們更迫切地想把勢力範圍擴張到黑海,然後由此出海。黑海,正好位於奧斯曼帝國的實力範圍。
1453年,奧斯曼帝國攻陷君士坦丁堡,滅亡了東正教的東羅馬帝國拜占庭。拜占庭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嫁給了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拜占庭被滅亡後,俄羅斯人以羅馬皇帝的正統自居,與伊斯蘭教為主的奧斯曼帝國水火不容。
宗教的分歧,國仇家恨的驅使,一直是兩國紛爭的源頭。在克羅米亞戰爭爆發前,俄羅斯與奧斯曼之間,已經爆發了八次戰爭,所以克羅米亞戰爭,又被稱為第九次俄土戰爭。
沙皇尼古拉一世,也是一個具有遠大抱負的君王,當他發現奧斯曼是位於俄羅斯擴張道路上的絆腳石時,發誓要摧毀奧斯曼,貫穿歐洲。
俄羅斯真正的敵人
沙皇尼古拉一世深知一個道理,一旦俄羅斯真要貫穿歐洲了歐洲,他將不可避免地與其它兩大強國交鋒,他們就是英國和法國。
英國就不用說了,當年還是世界霸主的角色,俄羅斯人自認為自己不是對手。法國的實力同樣不容小覷,先前的時候,拿破崙最終兵敗滑鐵盧,讓俄羅斯成了贏家,不過,拿破崙的侄子拿破崙三世重新掌權,法國重回歐洲第二的位置,實力同樣不容小覷。
俄羅斯與法國雖然並不接壤,但絲毫不影響兩者之間不共戴天之仇,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宗教。
羅馬帝國陷落後,原產於中東的基督教也開始了分裂。羅馬皇帝康斯坦丁遷都拜占庭後,基督教的領導跟著皇帝來到了拜占庭,留在原來的羅馬。
時間久了之後,漸漸分成了兩派。雙方互相攻擊對方都不是正統,互相剝奪對方的教籍。最對立的時候,歐洲基督教藉著十字軍東征奪回聖城的名義,乾脆把東正教的君士坦丁堡洗劫了一番。君士坦丁堡陷落後,兩種教派正式分離。
1690年,土耳其人為了分化基督徒,將基督教聖地拿撒勒、伯利恆和耶路撒冷的統治權交給了羅馬天主教會,50年後又與法國皇帝路易十五達成協議,允許法國人前往聖城朝聖。
信仰東正教的俄羅斯人也要前往聖城朝聖,兩種已經勢同水火的派別為了聖城的擁有權和爭奪正統地位鬧得不可開交。
俄羅斯與法國人如此水火不容,對奧斯曼又志在必得,他們決定與英國人合作,共謀大事。
1844年,沙皇尼古拉一世英國,受到了英國女王維多利亞女皇的熱情款待,奠定了雙方友好合作的基礎,阿伯丁伯爵當選為英國的新任首相後,雙方甚至成為了全天候戰略合作伙伴,因為他們有共同的敵人法國。
但英國人顯然不會真正的信任俄羅斯,儘管英法之間的戰爭,持續百年,看似水火不容,法國的路易•拿破崙•波拿巴上臺後,主動與英國搞好關係,英國人立即出賣了俄羅斯。
自以為已經搞定英國的沙特皇一世,認為到了可以對土耳其動手的時候了,手段無非不是很老套的威逼利誘,土耳其自認為有英國人在後面撐腰,並沒有答應俄羅斯人的要求。
1853年10月16日,俄羅斯向土耳其開戰,克里米亞戰爭爆發。
俄羅斯被群毆
1853年11月27日,土耳其的一支艦隊與俄羅斯的黑海艦隊狹路相逢,黑海艦隊要求土耳其艦隊豎起白旗投降,當然遭到了土耳其人的反對。雙方一言不合就開打,錫諾普海戰爆發,土耳其艦隊慘敗。
俄羅斯贏得錫諾普海戰的訊息傳回英國和法國,讓兩國如坐針氈,一旦地中海淪陷,就是英法兩國的重大損失。英國兩國的艦隊立即駛入地中海,宣佈參戰。當世的三大強國參戰,立即讓戰爭擴大了。
俄羅斯僅有70多萬軍隊,而同盟國這邊有100多萬軍隊。1854年4月5日,英法聯軍登陸克羅米亞,目的是消滅俄羅斯的黑海艦隊,結束俄羅斯在黑海的優勢。
俄羅斯人不僅在人數上不佔優,武器裝備上也不如人,最明顯的一點是,俄羅斯人普遍裝備的滑膛槍,面對英法聯軍裝備的新式線膛步槍,無論是射程上還是精度上,都不能與後者抗衡,俄軍慘敗,一退再退。
俄羅斯人被揍得橫七豎八的時候,奧地利也完成了戰爭的部署,要求俄羅斯立即撤出他們佔領的從兩公國撤軍。
尼古拉一世想要體面的結束戰爭,命令俄軍全線出擊,拿下斯里查要塞,未果,抓緊後退,這一退就回到了最初的位置,搞了半天啥也沒有撈到。
但英法聯軍並不代表輕易放過俄羅斯,在他們看來,只有徹底消滅黑海艦隊,才能讓俄羅斯真正消停下來。所以,在俄羅斯人表露出想要結束戰爭的時候,戰爭並沒有停,反而擴大了。
英法土三國聯軍一步步將俄羅斯打回了原型,黑海艦隊被英法聯合艦隊困在塞瓦斯托波爾港內,逼得俄羅斯人將自家艦隊鑿沉。經過一番血戰過後,交戰雙方損失慘重,塞瓦斯托波爾港陷落,也就是說,俄羅斯的黑海艦隊,已經被徹底摧毀了。
軍事上的失利,讓沙皇一世猝死,俄羅斯軍隊更加士氣低落,戰鬥得更加艱難。如果不是惡劣的天氣和英法聯軍當中的霍亂幫了俄羅斯的大忙,英國人還要繼續向俄羅斯深處進發。
1856年2月,2月克羅米亞戰場達成停火協議。雖然俄羅斯收復了克羅米亞,但失去了很多利益。
克羅米亞戰爭是第一次現代化戰爭,新式武器,新式戰法得到了大規模利用。野戰醫院也開始發揮作用,護理事業的創始人和現代護理教育的奠基人南丁格爾,就是在克羅米亞戰爭中成名的。
戰爭過後,因為擔心英國會攻擊俄羅斯的阿拉斯加,俄羅斯人決定賤賣阿拉斯加。最終,美國人以720萬美元的微薄代價獲得了後來被認為史上最划算的不動產交易。
所以,你應該能理解俄羅斯人為何要想方設法都要重新奪回克羅米亞的決心了,這裡不僅是俄羅斯的出海口,也是他們曾用鮮血打下來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