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是釣魚界的一朵奇葩,只要目標魚是淡水魚,即便是濾食性的魚,只要遇到了蚯蚓,也會開口。
所以,釣友們有一個共識,如果魚口特別的糟糕,那麼使用蚯蚓,就成為了釣魚人最後的倔強,如果蚯蚓做釣餌,還是沒有魚口,那基本上就可以放棄了。
話雖如此,實際上肯定沒有這麼絕對,因為很多釣友發現,在同一片水域作釣,用的都是蚯蚓,有人能連桿連到手軟,自己的蚯蚓泡成麵條了還是沒有魚口,這是怎麼回事?
在野外水域,魚的食物來源並不算少,但是葷食的來源卻很是有限,所以腥味濃郁,富含蛋白質的蚯蚓,不應該被作為挑食的物件。
除卻少數極端氣象,如突然降溫、升溫、降雨、降雪、寒流、冰雹、颱風等,導致水溫驟升驟降,確實會讓魚因生理原因,徹底閉停魚口。
大多數情況下,如果用蚯蚓還是魚口不好,往往是因為蚯蚓的用法上出了問題,換而言之,就是蚯蚓的用法和魚情出現了偏差導致的,常見的,有這麼幾種情況。
第一種、魚口差、魚的密度小,用整條蚯蚓做釣餌
當我們打窩之後,使用蚯蚓做釣餌,一直沒有發窩跡象,如果我們一直使用整條蚯蚓做釣餌,而且鉤尖完全被蚯蚓包死了。
這種情況,多半是窩料的味型、狀態無法吸引魚群進窩,加上蚯蚓是整根掛鉤,組織液洩露的速度比較慢。
掛的時間越長,誘魚的效果越糟糕,這個時候,建議做兩個處理,第一個,將蚯蚓切碎,直接拌在窩料裡,增強窩料的誘魚效果。
第二個,就是將蚯蚓切成段之後再掛鉤,5分鐘左右不管有沒有魚口都更換一段,不要心疼這點蚯蚓。
這兩個處理做完,最多十幾分鍾,就會有魚群進窩覓食,如果這兩個處理做完,還是沒有魚給口,那就說明魚情真的不咋樣。
第二種、進窩魚密度大,鉤尖掛了一點蚯蚓皮
關於蚯蚓的掛法,有一種比較極端的方法,是鉤尖刺破一點皮,然後翻過鉤底就可以了,這是在誘釣大魚時,用來掛鉤的方法。
這種方法的優勢在於,蚯蚓進水之後,因為被穿刺的部分少,會不停地在水中擰動,進而吸引大魚吞嚥。
但是,在魚情較好的時候,這種掛鉤方法,即便是小魚,也能將蚯蚓從魚鉤上拉脫落,甚至只會殘留一點蚯蚓皮在魚鉤上。
如果用這種掛法,卻經常發現,提竿後,魚鉤上掛著一點蚯蚓的面板,基本上都是這個原因導致的。
建議從蚯蚓的頭部穿過,再刺穿腹部,然後尾部再過一次,這樣將魚鉤徹底裹住,鉤餌的整體體積比較大,即便有小魚啄食,也不影響。
第三種、釣掠食魚
水域中如果出現了掠食魚,比如黑魚、鱤魚、黃辣丁、馬口、軍魚、鱸魚等掠食魚,蚯蚓不管怎麼個掛法,都很難被吸引。
但是,這幾種魚進窩之後,很容易驚嚇進窩的魚群,進而導致蚯蚓掛鉤之後,完全沒什麼好的誘魚效果。
因為這些掠食魚是透過追擊小體型魚類,然後追搶食物的,所以像路亞這種釣法,更適合釣這些掠食魚。
但是,並不是說用蚯蚓無法釣到這些掠食魚,而是不建議單獨掛鉤使用,我們可以將蚯蚓剪碎,直接拌在腥香的餌料中,多加點拉絲粉,直接開成搓餌。
然後打頻率抽窩,不用擔心霧化的餌料吸引小雜魚,有掠食魚的區域,小雜魚們跑還來來不及,哪有功夫鬧騰。
這樣加工之後的搓餌,味型腥臭濃郁,加之不斷霧化、溶散的狀態,很容易吸引掠食魚的攻擊。
在實戰中,只要魚情尚可,有魚給口,其實蚯蚓的用法並不是特別的講究,但是,如果魚口特別好,或者魚口特別差,亦或者有掠食魚、大體型魚進窩之後,蚯蚓的掛法,反而需要講究一下。
要不然,真不是魚不給口,而是魚已經給給口了,只是用法不對,打不中魚口而已。畢竟,作為萬能餌,蚯蚓還是實至名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