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解放軍百萬雄師過大江,解放了南京城,將紅軍插在總統府上,宣佈一箇舊時代的結束,也預示著一個新時代的到來。這是一個輝煌的,值得記憶的歷史時刻,但在20多年前,我軍的實力還十分微弱,這一路走來真是不容易,為民族解放大業獻出生命的英雄也是千千萬。
不過在這艱險的革命路途中,也有不少人因為缺乏信仰和堅定的信念而被淘汰,十分可惜,就曾有一人,當過紅軍高階將領,職務可以與主席、朱老總相提並論,甚至有四位部下多年後都成為了開國元帥,有如此地位,發展下去定當有不錯的成就,可惜他沒有堅持下去,人生結局也令人嘆息,此人就是楊嶽彬。
參加秋收起義
1908年,楊嶽彬生於湖南華容。國共合作後,農民運動在他的家鄉興起。當時還不到18歲的楊嶽彬積極參加農運工作,因表現出色得到上級的賞識,後來還當選為華容縣委常委,另外還擔任縣總工會主席。
1927年,許可祥在長沙發動反革命政變,湖南各地掀起反革命高潮,華容的革命活動也遭到鎮壓。倖存下來的楊嶽彬跟隨蔡協民、何長工一起輾轉多地,來到武漢尋找黨組織。
這時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正在籌建警衛團,黨組織就把他調到警衛團擔任連指導員。不多時,我黨在南昌領導了起義,訊息傳來,盧德銘與團部幾位領導者商議後,決定響應起義,利用張發奎的調令,帶著隊伍趕往南昌支援起義。
沒想到還沒抵達南昌,就獲知起義軍早已南下,只能暫時進駐修水縣。後奉命參加了主席領導的秋收起義。
這次起義軍不到5000人,遠不及南昌起義的兵員,進攻長沙更是杯水車薪,所以三路進軍皆以失敗告終,最後經過戰損,叛離、非戰鬥傷亡,三灣改編之後,只剩下幾百人。雖然人員不多,卻都是經過戰火錘鍊的革命星星之火,也都是革命意志堅定的革命戰士,這其中就有楊嶽彬。
成為紅軍高階將領
上了井岡山後,楊嶽彬作為主席的嫡系將領,也受到了重用,當過紅四軍的營黨代表,前敵委宣傳科科長。而就在這時,他做了一件不太好的事。
據曾在紅31團當營長的員一民回憶,有一次他去找楊科長要一面紅旗,紅旗倒是給了,但是隨口嘟囔了一句:“要紅旗作甚,還不知能不能打下去呢”
員一民一聽嗎,直接質問:“你為什麼說紅旗不能打下去呢?”
楊科長也覺得此話有問題,就辯解:“我的意思不是不能打下去,而是到底能打多久”。
其實當時革命大環境非常不好,很多官兵也對革命前景希望渺茫,只不過被楊科長公開說了出來。不久主席知道後,決定這不是個小問題,就開始在全軍進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加強戰士們的革命信心,也增強了部隊的戰鬥力。
雖然楊嶽彬的這句話不太好,但是平日表現也是非常不錯的,特別是古田會議上,作為候補委員的他可是主席的忠實追隨者和支持者。
1930年,紅4、6、12軍組成工農紅軍第一軍團時,楊嶽彬就是政治部主任,總司令是朱老總,政委是主席,參謀長是朱雲卿。朱雲卿一年後在醫院養病時被敵人刺殺,另兩位就不用細說了,可以看出楊嶽彬在我軍中的特殊地位。
兩個月後,紅一軍團與會師的紅三軍團組成紅一方面軍,方面軍的四個重要職務依然由這四個人擔任,副總司令是彭老總,副總政委是滕代遠。此時紅一軍團政委是陳毅,紅四軍的軍長是林帥,政委是羅帥,紅三軍團長則是彭總,如此看來,楊嶽彬手下出了四位元帥。
能在軍中擔任如此高階職務,如此發展下去,建國後對比其他幾位元勳的話,楊嶽彬應該也是成就輝煌的,但為何他走了一條不歸路呢。
錯誤的選擇
此後數年,紅軍經歷五次反“圍剿”戰鬥,雖然先後粉碎四次,但因為各種原因,第五次進行了一年仍沒有成功擊潰敵軍,蘇區形勢岌岌可危。當時蘇區也因長期經濟封鎖,各種物資奇缺,在一次戰鬥中,楊嶽彬也負了重傷。
而就在這個時候,中央紅軍卻開始了長征,按照楊嶽彬這個情況,他只能留下來養傷,此時的他並不理解黨組織的困境,卻有些遭人拋棄的感覺,這比身體上的傷痛都難受。
主力一走,蘇區留守部隊的處境更困難,面對強大的敵軍,他們只能向山區轉移。在荊棘叢裡一待就是一個月,吃喝都供不上,就不要說傷口的養護。忍飢挨餓、傷口的感染,讓他再也無法忍受下去,經過一番內心中的搏鬥,最後做出一個錯的決定。他趁別人不注意,偷偷下山,很快就被圍山的國軍逮捕。
他聽說這次國軍總指揮竟是餘漢謀,兩人也是老相識,就說明自己的身份,與餘漢謀見面後,隨即聽從對方的勸說投靠了國軍。
為了積極表現,他主動要求擔任《閩西日報》的社長,這些年來培養的政工能力沒有白費,他賣力地進行反共宣傳,由一位共產主義的追隨者,蛻變為我黨的敗類。
雖然他幹得挺起勁,但老蔣對他這種兩面三刀,沒有忠心的人是不會信任的,但基於楊嶽彬曾在紅軍的特殊地位,並有餘漢謀的保舉,還是任命他為河南桐柏縣的縣長。
人生結局
楊嶽彬畢竟幹過紅一方面軍的總政治部主任,能力還是槓槓的,治理一個縣綽綽有餘,幾年之內桐柏縣的各項發展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地百姓還是挺喜歡這位縣長的。尤其是在抗戰時期,更顯得獨樹一幟。後來還被評選為全國模範縣長。
1945年,抗戰終於勝利後,楊嶽彬也想回家鄉看一看。衣錦還鄉的他受到家鄉鄉紳的熱烈歡迎,有一位當地大戶還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
後來楊嶽彬帶著新婚妻子返回桐柏,此時小媳婦劉東秀才知道丈夫早就婚配,她可不甘當小,處處與夫人頂撞相爭。時間長了大夫人心有怨言。換做其他人不是隱忍,就是利用家規懲治二夫人。
但楊嶽彬的妻子可不是一般人,那也是在紅軍中拿過槍殺過人的,一氣之下,竟趁著丈夫外出公幹,一槍崩了二夫人。這可闖下大禍。
劉家雖說只是縣裡的鄉紳,但三個兒子可不了得,全都畢業於黃埔,如今全是國軍軍官,甚至一位還是第十一兵團的中將副總司令。忽聞妹妹噩耗,三兄弟一商量,直接告到陳誠那裡,由他將狀紙遞給老蔣。
一邊是自己的學生,一邊是還算有些成績的紅軍叛將,此時兩軍一觸即發,誰輕誰重不用解釋了。為了給愛將消氣,老蔣直接下令去河南抓人。
好在楊嶽彬這些人也認識了不少人,提前有人通知他讓他離去,但楊嶽彬倒也有些血性,將夫人送走後,自己在家等抓他的人,後來在老蔣命令下被槍決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