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中國軍隊官兵浴血奮戰,以自己的血肉之軀守住了祖國的河山。
然而,閱讀抗戰書籍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抗戰時期民國陸軍的團級作戰單位有一些相當“特別”的名詞。比如補充團和教導團,這兩個團級作戰單位在民國陸軍中常有出現。
那麼,民國陸軍中的普通團和教導團到底是什麼團?和普通的步兵團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上圖_ 1945年8月,在廣西桂林的國軍步兵
- 補充團和教導團是什麼團?
補充團,從字面意思理解是起到“補充”作用的團級作戰單位。其作用為配套師一級作戰部隊的軍官和部分老兵,對剛剛入伍徵召進來的新兵進行軍事訓練。
教導團,按照今天的軍語意思理解,是若干教導營(或連)和勤務保障分隊組成的擔負新兵、士兵骨幹訓練任務的團級教導部隊。在民國陸軍時期,教導團分為兩類,一類是黃埔軍校的教導團,還有一類是作戰部隊的教導團,比如國民革命軍第31軍團(孫蔚如部西北軍)的教導團,團長為李振西。抗戰時期,這個教導團就跟隨第31軍團在中條山一帶抗擊日軍進攻。
上圖_ 中條山戰役
- 那麼,補充團和教導團同普通的步兵團相比有什麼區別呢?
先來說說補充團和普通步兵團的區別。
第一,實際作用的區別。
補充團的主要作用為訓練徵召的新兵,讓新兵儘快熟悉軍事要領,完成從普通老百姓到合格士兵的轉變。在戰時,會有補充團奔赴前線參戰。而普通步兵團的官兵是經受過訓練的專業士兵,直接能拿起武器投入戰鬥。
上圖_ 淞滬會戰,上海守軍在閘北堡壘內同日軍巷戰
第二,武器裝備上的差別。
這一點可以從德械師的編制這塊找到答案。
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陸軍第36師、第87師和第88師為1937年抗戰軍興的時候,國民革命軍陸軍的最精銳部隊,在淞滬會戰中重創日軍。第36師、第87師和第88師的編制如下:
每個師有直屬作戰部隊,分別為炮兵營、工兵營、特務營、輜重營、特務營、衛生隊。
師下屬兩個步兵旅,每個步兵旅有2個步兵團。
除了步兵旅下屬的步兵團,步兵師還有補充團。其編制和步兵團相同,但武器裝備為步兵團淘汰下來的武器。
為何補充團使用步兵團淘汰下來的武器裝備?因為補充團的主要作用為訓練新兵,而非作戰。所以,淘汰下來的槍炮對訓練補充團官兵是夠用的。
上圖_ 財政部稅警總團教導團 繡章
說完了補充團和普通步兵團的差別,再來看看教導團和普通步兵團的差別。
普通步兵團為步兵師下屬的步兵團,在抗戰時期,中國陸軍的師級作戰單位經歷了一次改變:原先,中國軍隊的作戰師為一師兩旅四團編制,在抗戰期間改為一師三團編制,取消了旅級作戰單位。
而教導團分為兩種,一種為作戰部隊下屬的教導團,還有一種教導團為軍校教導團,這裡面以黃埔軍校的教導團最為出名。
在軍校範疇內,軍校教導團指的是訓練士官的團隊。這些士官從軍事院校畢業後將被分到各個作戰部隊,成為部隊建設的中堅力量。
上圖_ 黃埔軍校成立儀式
1924年6月,陸軍軍官學校在蘇聯的支援下成立於今天的廣州市,中山先生成立黃埔軍校的目的就是為了“建立革命軍”。給“革命軍”的擴大培養必要的人才。
黃埔軍校成立後,為了方便對學員進行管理,黃埔軍校在當年年底到來之前成立了教導1團和教導2團。
黃埔軍校的教導團模仿蘇聯紅軍的編制,實施三三制原則,團下面為3個營,營下面有3個連,連下面有3個排。
看起來,這個編制和普通步兵團的編制大同小異。但是,黃埔軍校教導團編制的主體和骨幹為軍校學員,而普通步兵團的主體和骨幹為士兵。軍校學員畢業後要分到各個作戰部隊和其他軍事部門擔任軍官(士官)職務,而普通士兵服役期滿後就會退伍。這是普通步兵團和教導團的重要區別。
而且,從編制上看,教導團為黃埔軍校下屬的單位,普通步兵團為作戰部隊下屬的單位。
上圖_ 黃埔軍校教導一團在第一次東征時的合影
教導團的編制隸屬於黃埔軍校,教導團的幹部既可以在黃埔軍校內教學,也可以在教導團教學。教導團幹部的軍銜職級、教育和管理都掌握在黃埔軍校的高層手中,普通步兵團的命令一般由其直屬的作戰單位——師或旅下達,而黃埔軍校教導團的任務由黃埔軍校校長下達。
隨著形勢的發展,教導團編制逐漸擴編。黃埔軍校教導團隊伍的擴編為日後國民革命軍陸軍部隊的建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教導團的平時用於訓練和管理學員。但在必要的時候,教導團也能充當作戰部隊的任務。這一點在北伐和抗日戰爭中體現的相當明顯。而普通步兵團只承擔作戰,沒有培養訓練管理軍校學員的職責。
上圖_ 陳炯明(1878年1月13日—1933年9月22日),幼名捷,字贊三,又字月樓、競存
黃埔軍校教導團最著名的戰鬥為討伐叛軍陳炯明的戰鬥,1924年秋季,馮玉祥邀請孫中山北上。軍閥陳炯明尋找機會發動武裝叛亂,企圖推翻廣東的革命當局。廣州方面於1925指揮黃埔軍校2個教導團,以及桂軍、滇軍等部隊平定叛亂。
在進攻淡水的戰鬥中,黃埔教導團的軍校學員不怕犧牲,組織敢死隊向敵人展開猛烈進攻。當時的報紙就說黃埔教導團“初出茅廬之黃埔學生軍教導團,尤出類拔萃,每攻必克,每攻必取。”
上圖_ 黃埔軍校
抗戰時期,在作戰部隊當中的教導團也和普通步兵團一起參加了戰爭。他們為保衛祖國浴血奮戰。在1938年的中條山保衛戰期間,國民革命軍第31軍團下面的教導團3營營長張希文在永濟縣附近的村落指揮全營官兵奮勇拼殺,在作戰中,張希文腿部中彈血流不止,最後被日軍槍支擊中壯烈殉國。3營官兵也幾乎全部壯烈犧牲。
作者:貞觀 校正/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
〔1〕《蔣介石的槍桿子——從黃埔軍校到黃埔系》 張雄文 人民出版社
〔2〕《立馬中條》 郭義民、徐建銘 人民出版社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