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箇中國人,我想絕大多數人都喜歡看喜劇電影和電視劇(不是鬧劇),沒有多少人願意看悲劇影視。
前兩年,馮小剛、張國立、範偉等人費勁巴力地拍攝了一個反應1942年河南大饑荒的悲情電影,本想標新立異,一炮而紅。
據說,觀者寥寥,門可羅雀,並沒有出現他們預期的轟動效應,令其大跌眼鏡,儘管他們覺得演員的陣容特別強大,演員們演得也相當賣力,宣傳也不能說不到位!
反正我是看到《1942》這個電影名字和內容,根本連看都沒看,沒有一點觀影的慾望!
那為啥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這是因為:
一是我們國人在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傳統積澱中,深植人們心中的觀念就是崇尚和諧、美好和圓滿,歷來喜歡花好月圓,皆大歡喜,善有善報 ,惡有惡報!
一個故事也好,一個戲曲也罷,一部電影電視劇也行,就是不管這裡面的故事和人物受過多少委屈心酸和磨難,有過多麼曲折離奇的悲觀離合,傷心難過流眼淚,但是,到最後,你都得給弄得是破鏡重圓,皆大歡喜,滿載而歸,夫妻恩愛,懲惡又揚善!
到這時候,大家就都高興得笑了!就感到生活很美好,日子有奔頭!儘管這裡面有很多阿Q精神,但大家就是喜歡![呲牙][大笑]
二是看喜劇人們的心情能得到休閒和放鬆。本來人生在世就有許多的不容易,喜怒哀樂,酸甜苦辣樣樣嘗過,什麼味都有。
勞累之餘,呼朋喚友喝兩杯或是小年輕談戀愛,搞物件去找個樂子吧,就喜歡放鬆心情和精神,去看看令人哈哈一笑的輕喜劇。
就是看個打仗片,那也得讓自己勝了(難道你願意敗了)!否則,乘興而來 ,敗興而歸,擱誰心裡也不舒服!本來就是來找高興的,結果,你給弄個悲劇重演,打仗打輸了,人也死完了,過日子的沒過好,婚也離了,孩子也跑了,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弄得人們陪著抹眼淚,淨給人們心裡添堵!難受得慌!
前兩年看電視劇,我記得清清楚楚的是看到一個《血色湘西》。因為,在自己的印象中,對湘西剿匪比較有興趣,就開始看,結果,看著看著,就被裡面的演員和故事情節所吸引,就一氣看下來了。
而看到最後,看了幾十集,熬了我好幾天眼,好不容易對裡面演繹的人物心生喜愛,都有了好感了,可最終的大結局,和日本人幹仗,倒是挺英勇,但接二連三,跟頭啷嗆的把主角都拼死光了!
這心裡這個氣呀!弄得好幾天心情鬱悶不高興!你說說這都是幹什麼吶?這不是自己找罪受麼?儘管這電視劇是反應了當時抗擊日寇的英勇,反應了人民做出的巨大犧牲和不容易,但就是這樣,你也不能讓主角都死光光呀?!
還有一些所謂挖掘人性和人類弱點的電影電視劇,動不動就走極端,打個仗吧,一堆堆的死人,拼光光,實際上沒有起到積極的作用,甚至起反作用,倒鬧心!
反過來講,那人們為什麼都願意看《西遊記》、《亮劍》和《父母愛情》這樣的片子呀?因為它輕鬆愉快,寓教於樂,皆大歡喜呀!
就是外國人也一樣,都喜歡喜劇,沒有多少人願意看悲情的東西。這皆因人性本善而使然也!
就說這些吧!有些事情咱也管不了,反正咱今後就是找點高興的事情看看,落個心情舒暢、輕鬆愉快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