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分子生物學的思想和方法才被迅速地確認為新材料生長、發現和結晶方面的指導思想,由於大部分的生物反應都是發生在材料的介面和表面上,生物學家將表面科學引入生物學,對推動生物醫學材料的發展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生物醫學材料和器件在解救人類生命方面的能力,以及巨大的商業價值強烈地刺激了許許多多的研究通道。
低溫等離子體技術在生長生物醫學材料和製備生物醫學器件方面具有獨特的優點和潛力,因此,如果生物醫學和低溫等離子體技術有機地結合將有可能導致生物醫學技術在21世紀發生革命性的發展,所謂生物醫學材料是指在生物醫學研究中和醫療實踐中所涉及的與生物體相相容的材料,包括製造人造器官的材料、生物感測器材料、體內移植器件外表面材料、以及一些醫療器械所採用的材料。
生物體對材料表面的反應大部分是由材料的表面化學和分子結構控制的,這就要求生物醫學材料不僅需要具有一定強度、彈性等體性質,而且要求具有生物相容性的表面性質,一種新設計的材料同時具有所要求的體性質和表面特性是相當困難的,既然生物體對材料表面的反應主要取決於材料表面的化學特性和分子結構,則可以選用現有的具有所要求的體性質的材料加以表面改性,使其表面具有所要求的生物相容性,就可以達到上述的目的。
例如,有些大分子聚合物具有類似於人體器官的機械效能,但是不具備生物相容性,因此需要進行表面改性,在表面固定特定功能團,達到與生命體相容的目的。
另外,我們可以對材料表面進行有選擇的改性,使其具有特定的功能,這就要求改變和控制表面的功能團,我們將這種對現有材料進行表面改性使其獲得相應生物相容性的方法叫做介面設計,不同生物材料的介面設計有不同的挑戰性,這個挑戰性來源於不同的表面功能和所要辨認的生物體,要根據需求選取合適的功能團,又要選擇合適的技術將這些功能團引入表面,對現有的許多材料而言,等離子體聚合和等離子體聚合與接枝相結合的技術,是非常有效的和經濟的表面改性技術,並且得到生物技術和工程界越來越多的重視和興趣,這個技術的特點是可以透過選擇性地改變表面的功能團來改變表面性質,從而實現所要求的表面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