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技術最早是在1970年代的美國實驗室中產生的。至80年代,美國為了確保其在轉基因工程領域處於全球領先地位,對轉基因工程發展基本採取了放任甚至是偏袒的態度,當時,美國大量的涉農企業都在瘋狂發展轉基因食品,但卻沒有制定任何對轉基因產品開發、風險控制和銷售的監管體系。在這種情況下,就意味著消費者會像小白鼠一樣被當做試驗品,用來檢驗轉基因食品是否存在安全隱患。
“實質上相同”的騙局
1992年,老布什ZF對轉基因食品出臺了新的政策,認為轉基因食品和其它正常生產的食品“實質上是相同的”,因此,也就沒有必要進行特別的管制。很顯然,美國ZF把轉基因食品簡單地視同為傳統糧食的延伸,在隨後的很長一段時間,美國再沒有頒佈任何一個管制轉基因技術的法律法規。不但沒有,為了進一步替以孟山都為首的轉基因食品開發公司掃清障礙,還故意將轉基因食品安全風險評估職責模糊,下放給多個部門。多部門監管看似嚴格,但其實更容易造成管理混亂,這讓孟山都和其它轉基因公司有空可鑽,最大限度引入轉基因農作物。
與美國ZF對轉基因研究放任態度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許多科學家都對這一做法作出了嚴正警告,有“充分的科學證據證明”,在轉基因食品進入市場之前,有必要對其進行嚴格的測試和檢驗,但美國ZF對此置若罔聞。當時不少科學家甚至和研究生物技術的農業公司斷絕了來往。而從一開始對轉基因工程特別感興趣的科學家,毫無例外地受到了大財團的資助,而在資助這一領域的大財團中,最重要和最出名的一個莫過於紐約的洛克菲勒基金會。
可以說,“實質上相同”這個說法對轉基因技術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因為它意味著轉基因作物,如轉基因大豆、玉米、水稻等,和傳統農作物並沒有什麼區別,理論依據是無論是從外觀、味道等方面來判斷,它們都“實質上相同”,至於化學結構和營養價值,也因此與傳統農作物“實質上相同”,但卻忽略了轉基因作物內部性質的變化。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美國ZF和孟山都等公司在為轉基因產品和傳統產品“實質上相同”辯解的同時,他們也在為轉基因產品申請專利,而按照各國的專利法,如果“實質上相同”,是無法申請專利的,這難免讓人想起了“魚和熊掌兼得”的故事。
轉基因技術的本質,通常是透過“加農炮”,將外來細菌或DNA片段轟入動植物體內,使其基因特徵發生改變。這與傳統繁殖有很大的不同,首先,基因完全來自於不同的兩個物種;其次,引入外來基因適應性本身就是一大問題,而且重組後的基因內部變化也具有不可預測性。因此,轉基因物種其實與傳統物種已經不再是“實質上相同”了。
第一種轉基因食品
第一種流入市場的轉基因食品,是孟山都獲得專利技術的含有rBGH人工生長激素的牛奶,孟山都聲稱,只要給奶牛定期注入rBGH(市場品牌Posilac),奶牛的產奶量會提高30%左右,這個結果對深陷經營困難的奶牛場主們來說,誘惑力實在是太大了。
還沉醉於發財夢的奶牛場主怎麼也沒想到,很快意想不到的事情就發生了。使用激素確實提高了奶牛的產奶量,但副作用也同時出現了,奶牛的產奶期縮短了兩年,而且很多奶牛在注入rBGH激素後,染上了嚴重的蹄和乳房傳染病,這意味著不得不為奶牛注入更多的抗生素。
越來越多的奶牛場主加入了質疑,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利用孟山都提供的試驗資料進行反駁,而孟山都又透過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背書為自己辯解,同時,受孟山都資助的佛蒙特大學,進行rBGH試驗,其首席科學家也四處宣講,並沒有發現注射過rBGH的奶牛存在異常的健康問題。但事實呢?
為了打消消費者的疑慮,美國審計署受命調查,但孟山都和佛蒙特大學以各種理由拒絕配合,調查無疾而終。多年後,佛蒙特大學公佈了一項資料,證明rBGH對奶牛的健康存在危害。
在經歷了多年之後,2004年1月,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終於打破沉默,宣佈確實在rBGH中含有有毒物質,孟山都鑑於消費者和奶牛場主的壓力,不得不減少供應,但為時已晚。此時,孟山都早已將視線轉向種子市場。
孟山都與美國ZF之間的親密關係
在rBGH奶牛事件的背後,存在著一個耐人尋味的利益網路,本該獨立的科研機構,研究使用的資金來自於孟山都等生物公司既得利益者的資助,同時,這些既得利益又同美國ZF之間存在著不可告人的親密關係。
比如,時任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副局長邁克爾·R·泰勒,曾經就是孟山都等生物公司的代理律師,也是他決定不在轉基因食品上貼上標籤提醒消費者;而90年代孟山都的首席科學家瑪格麗特·米勒也曾在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任人類食品安全司副司長,她在位期間,就憑藉一己之力,就將奶牛中使用抗生素的標準提高了100倍之多。
其實,在美國,孟山都、杜邦、陶氏益農等轉基因和種子生產巨頭,都與美國ZF之間有著一種非同尋常的親密關係。這些大公司直接聘用ZF官員擔任高階管理者,借用影響力和人脈關係獲利;而大公司的管理者也被安插在ZF中擔任要職,來推行公司的秘密計劃,因此,人們也將華盛頓稱為“旋轉門ZF”。
例如,在圍繞是否要給孟山都公司的rBGH產品貼不貼轉基因標籤進行投票時,其中12位成員就曾經受到過孟山都公司慷慨的競選資助,儘管不一定會影響投票的公正性,但事實是最終否決了貼上轉基因標籤。
而小布什的農業部部長安·維尼曼之前,曾是孟山都下屬的一家生物技術子公司的董事長;美國的前GFB部長拉姆斯菲爾德曾任孟山都子公司的CEO,該公司是主要生產糖精,而這種物質可能致癌…這樣的例子罄竹難書。
在將轉基因作物推向市場的過程中,美國ZF充當了背後的推手,它們和孟山都等巨頭將公眾利益和私人利益融為了一體,其背後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如果你想知道答案,其實很簡單,你一定聽說過這樣一句話:“誰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所有國家;誰控制了糧食,就控制了人類”,而他們真正想做的,就是想借助轉基因食品,控制全球的糧食市場,至於其中的細節,留待我們下回再做詳細分解。
參考文獻:
①、庫爾特·艾肯沃爾德,《生物技術改良食品:從實驗室到氾濫成災》
②、傑佛裡·史密斯,《內含激素:頗受爭議的奶牛用藥屢禁不止》
③、詹尼佛·費拉拉,《旋轉門:孟山都和它的監管者》
④、威廉·恩道爾,《糧食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