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咱們先從音源講起
終於,時隔一年在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前夕,我把自己這套HiFi系統給折騰好了。之前是用PC透過USB方式連線一體機這麼“湊合”聽,今年可就不會這樣看直播版了,因為直播的聲音,也就聽個響,差強人意。既然已經把“音源”整好了,因此今年我就等TIDAL音樂流媒體平臺的《2022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出來再聽,可不能讓這一個月10多刀的TIDAL月費浪費了。
要說2021年折騰HiFi最滿意的部分是哪兒,那一定是音源。從今年下半年,我開始從音源部分折騰,這部分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但非常值得,畢竟音源在整個系統中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我直接選擇了一個未來HiFi發展趨勢的解決方案,只要有網路,它就可以一直存在下去,這就是純數字儲存的音源系統,而整個管理是透過ROON完成的。
關於ROON音樂管理軟體的使用體驗,歡迎大家點選這篇文章檢視:“我為什麼花5000元買了個不帶任何音樂的音樂軟體?”
給個小建議,個人是不建議把Core核心裝在電腦上,這軟體太佔系統資源,如果硬體不佳會拖累響應速度,最好裝在有獨立Intel晶片的NAS上,此外也可以像我一樣,選擇把ROON最重要的ROON Core核心安裝在獨立的Silent Angel仙籟Z1音樂伺服器上。
我是要強烈推薦下這個伺服器,它對於音源的“降噪”措施非常專業,因為只要音源出現噪聲,基本傳到解碼耳放部分就完蛋了,這伺服器是透過EMI吸收SSD儲存擴充套件板上的噪聲、機箱走線凹槽、全機殼靜音散熱、專屬電源供電方案來保證音源純淨,傳輸更穩定的。
不過其實消費者感知最明顯一點,還是透過他們專屬的VitOS軟體就能切換不同的串流應用,非常方便,但缺點也是有的,比如在整體介面顯示上,其實並不算美觀,只是能用。
如果你家裡有多套裝置,想使用一個系統進行“集中管理”,共用一套音源來聽耳機、我建議買支援ROON ready的獨立數播,目前我在用的是Silent Angel仙籟自家的M1T。
可以把它看作是M1的去解碼耳放版本,最大優勢就是價格僅為M1一半,4K出頭,選擇它原因就是功能多,介面就有USB、AES/EBU、同軸COAXIAL、I2S,USB輸出高達DSD 11.2 MHz(DSD256)和PCM 768KHz;同軸數字輸出支援高達DSD 5.6M(DSD128)和PCM 384KHz,像我TIDAL中的規格都是MQA,這個格式就是無損的PCM,只不過摺疊後就能減小體積,降低對網路壓力。
我之前的系統其實最大問題是,如果傳輸有問題,就會為系統帶來一些噪聲,仙籟M1T這個數播是透過電磁波雜訊消除技術、低雜訊高穩定電路設計技術、音樂傳輸路徑最佳化技術以及網路收發路徑最佳化技術來抑制傳播過程中的噪聲,也算是從源頭就進行修整。
看到這裡,有人一定會說,聽個音樂而已,你這套音源太貴了。有沒有便宜一些的ROON裝置?這裡我看很多老燒都在用Epoch BrainSe來做核心,價格能比仙籟便宜一半兒,價位在5K元左右,不過功能就比較單一了,只能作為ROON核心用。他家ESS9038的數播也不算貴,還整合HQplayer的NAA播放端,雖然ROON也可以呼叫HQplayer,但操作還是過於複雜,音質提升相比折騰NAA來勁並不划算。不過對於只用ROON預算不多的使用者,可以關注下。
好了,截止到目前為止音源部分算是完美解決了。
- 聊聊我用過的幾款不錯的解碼耳放
我最早用過的是HIFIMAN 901加個DOCK 1底座,這隻能算半個“臺式解碼”,因為是直接呼叫的901播放器內部的解碼,底座只有升頻作用。後邊只需透過RCA連線個解碼就能聽,耳放用的是聲韻金牛座MKII,ESS配電晶體耳放搭配HD800,想想都“刺激”。另外選歌操作也過於麻煩,只能在播放器或者用遙控器,並不如手機APP方便,所以把換音源提上了日程。
之後就慢慢搭建好了音源部分,這部分花銷巨大,所以到音源後邊的器材預算就不多了,另外正好也想體驗下現在入門的解碼耳放都什麼水平了(主要還是窮),經推薦體驗了全想這套分體式解碼耳放,一方面是真的便宜,解碼和耳放都1000多,即使高配版本都算下來也僅2500元。
我是這樣評價這套系統的:全想DS3解碼和DH3耳放的整體聲音走向是比較均衡的,推出來的聲音素質飽滿,充實,能量感十足;聲場被推得很寬廣,巨大並且規整的圓形聲場,不會擁擠雜亂,都井然有序地發出聲音,分離度高,不過整體趨於平淡。
就像我在最後總結的那樣,推HD600,封閉式HIFIMAN HE-R9這類耳機包括絕大部分耳塞是沒有問題的,再往上的HD800,HIFIMAN HE-R10就不太建議了,hold不住。總得來說,全想DS3解碼和DH3耳放的這套解碼耳放價效比確實很高,功能齊全,可玩性高,適合初燒入門或者預算不太多的朋友。
隨後我注意到不論是論壇還是貼吧,大家對於一體機的需求很旺盛,很多朋友都是來討論一體機如何如何。
這就讓我意識到,如果再往高一些價位的機器,是不是一體機要比分體式解碼耳放對於大眾使用者來講,更合適?比如全想那套是2500元檔位中不錯的,但是再往上找分體式解碼耳放,就困難了,如果找解碼,這個價格可能就要3、4000元,耳放估計也得是這個價位,價格不說翻了一番,兩者搭配是否合適也是個問題。
因為最近一直在玩HD600、HD800S和低阻動圈HE-R9,別看玩得耳機多,很多老燒估計會說了,一體機怎麼能推好?不行,你得上分體,你得上時鐘,你得上線性電源,我知道這樣可以發揮出耳機系統的潛力,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講,買這些耳機後,就想找一套能推得七七八八,方便後續升級的一體,大家預算都不是特別高。
其實我就和大家情況差不多,買完HD600和HD800S後,預算就比較有限,想多試試,慢慢玩,所以把越算放在5-6K,這個價位的解碼耳放一體機其實還算好選,不過都有一個問題,就是比較偏科,我聽過幾款主流的“網紅”以便攜起家的品牌產品,只能說,一般般。
其實在選擇時候,就把目光放在了音響品牌上,這類產品往往更為專注,不會有亂七八糟功能,之前在展會上聽過的原創的膽機聲音讓我印象非常深刻,而且現場是用拜亞耳機搭配,能把拜亞這麼直白甚至說難聽的耳機推得“能聽”,就很離譜。
正好他們家新出的原創OPA-Q3.1純甲類全平衡解碼耳放其實就滿足我的選擇,沒有花裡花哨,有的沒的功能,還是音響品牌出品,而且經過我搭建簡單除錯,換了一根電源線後,這套系統是目前不僅能推出HD600潛力,還能推好HD800/800S,以及我手頭上的HIFIMAN HE-R9,最關鍵是,這樣折騰後的聲音是我喜歡的。
手頭上的耳機HD600、HD800/800S、HIFIMAN HE-R9,要不就是高阻偏多,300歐為主吃電壓,要不就是像HE-R9這樣低阻吃電流的,所以想找一款都能驅動好這些耳機,給“餵飽”還是比較困難的,像對HD800除了得有合適的輸出功率外,還得有不錯的控制力,而R9就需要在低電平時候,別出現失真即可。
正好原創OPA-Q3.1放大器部分為純甲類,優勢是在低電平時候沒有交越失真、開關失真,而且諧波中耦次諧波佔多數,聲音特點就是耐聽。在使用過程中,還是可以感覺到熱量的,這是不是和“跨導線性電流模技術”有關係?它是用功率三極體作為輸出緩衝,工作在純甲類狀態,中功率三極體採用大電流20W精密配對管,這樣讓控制力更好,有不錯的輸出功率,推低阻耳機很合適。
其實就是為低阻耳機提供高輸出功率,推高阻耳機提供合適的輸出功率以及電流。
DAC用了ESS9038Q2M,這顆晶片其實在我看來相比AKM來講,更追求聲場、解析、動瞬態表現,不提後邊耳放,音色還是屬於健康透明的,和後邊純甲類放大這麼一搭配,就能在走素質和聽感的耳機上找到一個平衡,不至於太偏科。
我之前有關注過這款一體機的上一代,也就是Q2.1,這款一體機給我印象就是,聲音厚,稍微有些侷限性,Q3.1聲音卻和Q2.1非常不一樣,電源變壓器部分是有加強的,並提供110V/220V切換,放大部分結構也完全不一樣,而實際聽也是如此,在保證更為通透時,沒有丟失本就偏暖的細膩感。
推HD600其實不需要很高聲壓就能推得像模像樣,而且具有能撐得起來的空間表現,有點像老燒們經常掛在嘴邊的“廳堂感”,堂音會少一些,延伸會多一些,在《維瓦爾第 四季》中,穆特的小提琴聲音非常凌厲就“穿透”進來,動態變化之大以及瞬態之雷厲風行,還算過癮,這套搭配是有速度感的。高頻並不刺耳,而是清脆、自然順滑的。
穆特提琴的泛音不算多,延伸倒是非常出色,不過我覺得密度還是有些高,長時間聽會有一點壓迫感。而低頻表現就不一樣了,HD600低頻在1500價位的大耳裡,不多不少,和HD650相比也自然不少。
中頻不是HD600的強項,在Q3.1的搭配下,人聲線條感比較硬朗清晰,聲音的聲像依舊不算貼耳,而是有一定距離,整體聽下來不功不過,在聽一些港臺老一些的流行曲,因為本身中頻密沒有HD650那麼渾厚,加上純甲類耳放驅動增添了一絲韻味。
整體來看,能夠把HD600推得不錯,聲音不是一味地走廳堂感,而是增加了一些透明度。我最近在看論壇上討論的SOMMER線,2、300百元,看很多使用者都說不錯,我準備買個XLR平衡口試試。
其實要聽人聲還得是HIFIMAN HE-R9,這個耳機,在Q3.1驅動下,聲音已經不侷限於聽人聲,而是具有更強的適應面。聲場方面介於HD600和HD800S,呈現出橢圓形,要知道這可是封閉式耳機,比HD820聲場要“健康”不少,另外也沒有HD820那樣聲場為圓形還有嚴重的頭中效應,整體聲場是在眼前“呈現”出來。
低頻我覺得要比HD600瞬態更為凌厲,速度更快一些,此外下潛、量感、延伸都有突出表現,和我之前系統上給出的“人聲非常順滑,沒有齒音,厚度適中,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人聲很鮮活,有生機,聽梁阿姨的聲音,變得年輕了些許。”評價一樣,也能用在這套系統上。
最後來講講HD800系。已經有一款HD800改裝的HD800C了,為什麼還得聽HD800S?之前聽過不同系統下不同版本的HD800S,當時就覺得,這耳機怎麼推都可以,而且聲音極有個性,推好了不僅具有寬宏的氣場和雄偉氣派的廳堂感,聲音非常高雅,加上我自己非常喜歡HD800系,基本看上喜歡的就買,比如我手裡這個全球限量25個的HD800C因此想著一定等自己系統搭建好了,來一套來聽,不過事與願違,這一拖就是四年。
現在不一樣了,不管是HD800C還是HD800S,在這套系統上都“撐開了”,聲音中正大氣,朝氣蓬勃,橫向和縱向控制得雖然不錯,但對我來講,還是有些“平面化”,這裡是講如果空間可以呈現出球形,就更好,這個話題我之後講。
那什麼才是優秀的低頻表現呢?
個人覺得澎湃並拳拳到肉的質感、敲擊下去後立馬回彈的速度、具有強勁衝擊力的量感以及“深邃”乾淨的下潛就是好的低頻。就像我在前邊講的,輸出法功率是非常講究的,用XLR平衡口來推,可以達到270mW瞬時功率這比單端90mW要多不少,充沛的驅動力加上合適的電流,這就是大家講的“控制力”。
HD800系高頻方面的一大優勢就是“妖嬈”,當然我這裡用的是褒義詞,聽《命運交響曲》時,聲場寬域自然,HD800邊際感不明顯,有廣袤感,而HD800S相比HD800的“放縱”要收斂不少,加上Q3.1相比Q2.1透明,高頻器樂較為硬朗的線條感、柔順的聲音表現,透明剋制風格,就能發揮出HD800S聲音特點。
- 線材部分
這部分我建議大家抱著“有得有失”心態去對待,因為換線可能在某一方面有提升,另一方面可能就有下降。
我這套系統聲場空有“廣度”,而少了一些“深度”,為此我特意換卡達斯的寶石電源線,這條線是剛玩那會兒買的,其實為了“調校”聲韻電晶體過“亮”的聽感。電源線售價快到Q3.1一半兒了,接上這套系統後,空間感進一步增強,變得立體,縱深感也有提升,但低頻量感多了,低頻素質也有一定降低。另外這套系統下來就小7K,提升是有,付出成本比較高。
因此我建議,在沒有高預算購買線材情況時,我還是建議使用機線(原線)。
以上就是我整個臺式HiFi系統,讓我用一句話來形容這套系統,就是:具有廣袤寬裕的聲場表現,縱向很深,立體感強。中頻人聲聲像合適密度較高,低頻有速度感;高頻屬於比較「剋制」的。
至此我這很長一段時間的折騰過程就結束了,其實最開始我就犯了一個問題,認為音源不重要,其實玩到後來逐漸明白,音源是最為關鍵的一環,這就像是做菜,水和食材本身就不乾淨不新鮮,最後經過煎炒烹炸的味道就一定是有問題的。
而之後的解碼、耳放還有耳機,根據自身量力而行即可,慢慢玩,慢慢升級也不遲,畢竟折騰HiFi是個漫長的過程。最後以“過來人”的身份推薦點評下經過市場考驗,買後不吃虧不上當的耳機。
飛利浦SHP9500
這款耳機堪稱HiFi入門神器,價格非常便宜,300、400元就能收到,運氣好甚至還能收到成色不錯甚至全新的。採用包而設計,單元直徑達50mm,阻抗為32歐姆,用個便攜播放器就能推起來,而且低頻量還能出來,整體三頻均衡偏向流行。不過整體做工比較粗獷,塑膠感較強,但想想售價和聲音,還要什麼腳踏車?
售價:350元(二手)
森海塞爾HD600
要玩耳機就一定會玩到這款耳機,這耳機迭代了多個版本,什麼銅環版、大理石版等等,產地也從愛爾蘭變更到了羅馬尼亞,但這款耳機在HiFi圈地位,堪比奧迪A6在汽車圈地位,“經久不衰”形容最為合適,它代表了老牌森海聲音,適合聽古典,也算是古典入門神器,關鍵是賣了20多年,價格一直堅持在2K元檔位,德行版能做到1499,幾乎“秒殺”同價位耳機。
現在的羅馬尼亞版少了愛爾蘭大理石的精緻,包裝也非常簡陋,和飛利浦SHP9500有一拼,曾經的森海旗艦被“簡配”到這個程度,也是離譜。
售價:德行1499元(羅馬尼亞新版)2000元左右(愛爾蘭大理石)
HIFIMAN HE-R9
都快過年了,不來點紅喜慶喜慶嗎?大家吐槽就吐槽在這非常像索尼R10。這是HIFIMAN少有的封閉式耳機,而且為純動圈,動圈部分採用了拓撲振膜材質,32歐姆也好推,官方是配備了R2R架構的藍芽模組,可以變為“無線耳機”來聽,不過我還是建議上臺。耳機聽人聲非常不錯,偶爾聽聽室內小編制交響也沒問題,不過買HIFIMAN的都基本是聽人聲的,如果覺得開放式平板大耳不好推,HE-R9是個不錯選擇。
售價:3999元
森海塞爾HD800和HD800S
二手價格穩居在5K價位,而且能收到靠前版本號。靠前版本的聲音特點是聲場極大,不過推不好就顯得空,而後續3萬號開後的HD800聲場接近HD800S。我建議買HD800S,它比HD800“好伺候”,而且人聲也正常不少。
最後建議HD800/800S和平板耳機“雙修”,取長補短。
售價:7099元(推薦德行HD800S)5000元左右(二手HD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