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桑田天下事,閒談華夏五千年,大家好我是李師弟。
西遊記中的唐僧給我們留下了一副軟弱無能的樣子,這個白淨的和尚,動不動就被妖怪捉走,張口就是:“悟空,救我~”
然而神話故事不是歷史,真實的玄奘其實讓很多人誤解了上千年。他對信念的執著能顛覆我們的認知,他的經歷,能秒殺一眾徒步旅行者、冒險王,“荒野求生”能力甚至比“貝爺”“德爺”都要強悍,他的一生,那可以堪稱傳奇中的傳奇!
玄奘原名陳禕,出生於河南洛陽,祖上三代都是公務員,他從小機靈聰慧,深受儒家思想薰陶,待人謙和,通文知禮,是別人父母嘴裡那個“別人家的孩子”。
可他5歲喪母,10歲喪父,被出家的二哥陳素,帶到了洛陽淨土寺生活。
十來歲的孩子,活潑好動,幹活練功,經常看不到他人,頌文唸經,他跑沒了影,食堂一開飯,端著碗就跑來了。
可當有人提問他佛法知識時,他皆能對答如流,說的頭頭是道,堪稱寺院裡的小“學霸”。12歲時,他被寺院破格錄取,正式踏入佛門,從此如魚得水,佛法修習,突飛猛進,13歲時被大家譽為“釋門千里駒”。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這時的玄奘開始迷茫。看著手裡的經書他眉頭緊鎖,書中佛典釋例像“小吃攤”一樣排列,各具特色,一句佛語百種解讀,各類翻譯“百家爭鳴”,這到底哪種說法是對的?佛的本性到底是什麼?
於是,他問遍寺內高層,訪遍各地高僧大德,所得答案莫衷一是,各派學說互相矛盾,玄奘因此大失所望。他在心中暗暗發誓:我要用一生去解開這個疑惑,去追尋生命的意義。
可這萬千思緒縈繞心頭,玄奘卻無從下手。直到626年,行走在長安街頭的他遇到了一個印度和尚。
這個印度和尚告訴他說:印度那爛陀是世界頂級佛學院,那裡的戒賢院長是世界頂級佛學導師。
“一語點醒夢中人”
聽聞罷,玄奘的夢想變成了理想:我要去總部拜師!拿一手教材!我要親自翻譯註解!我要讓佛學統一!
於是,24歲的玄奘決定:走!西行!
佛門小兒初長成,立下恆心要西行,“佛門千里駒”欲行“萬里路”,眾人皆嘆,此乃痴人說夢!
寺院學霸玄奘為求完整真實的佛經欲踏上西行之路,前往印度那爛陀求取真經。於是,他開始為這次遠行做準備。但怎奈何“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首先在辦護照拿簽證的時候就受了阻。
當時,皇上李世民舉辦登基大典,隔壁的突厥趁機打劫,堵在了長安城外的涇陽叫囂著:不給錢就砸!
為了穩定局面,李世民黑著臉掏了錢,息事寧人。然後立即下令,關上城門!全國戒嚴!於是整個長安城除了西北風,連只蒼蠅蚊子都甭想飛出去。
因此,玄奘熬了三個大夜寫的《出國訪問取經申請書》沒等送到皇帝手裡,就被鄉長當擦屁股紙了。
可玄奘是個倔強的守法好和尚,他一遍遍寫申請,一次次提交,寫的連買紙墨的錢都沒了。最後,他走投無路,準備偷渡。
628年,26歲的玄奘跟著逃荒的災民混出了長安城,走了一個月後,他來到了軍事重地——涼州。
“涼州城頭聞打鼓,涼州城北盡胡虜”這裡重兵把守,戒備森嚴,玄奘奈何是長了翅膀也出不了城,於是,他就在城裡講經換點錢,靜候時機。
涼州的領導知道了這件事,找到玄奘,聽了他的講經後熱情地對他說:“想出關?沒門兒!哪來的滾哪去!”
好在,玄奘透過講經在當地收穫了一批粉絲,粉絲團把他偷偷送出了城。從此,玄奘晝伏夜出,數十日潛行,來到了瓜州。
“初報邊烽照石頭,旋聞胡馬集瓜州”
瓜州城外遍佈突厥,玄奘躲在客棧,一籌莫展。一個月後,他遇到了一個行腳商人,石磐陀。
在絲綢之路上,商人和和尚關係密切,商人給和尚錢財,和尚成為商人的精神支柱。這個石磐陀經常在三不管地界做買賣,他想要帶著玄奘出城,並讓他給自己摩頂受戒。受戒後,石磐陀成為了玄奘的徒弟。
而這個石磐陀正是《西遊記》中孫悟空的原型。但和孫悟空不同的是,這個石磐陀沒有戴金箍,把玄奘帶出城後他是越走越後悔。
前路茫茫未可知,道路兇險,人生苦短,相比“阿彌陀佛”還是大唐律法更實在:私自出關,斬立決!
如果玄奘被捕,自己則是從犯,到時候一定會被連累。想到這裡,石磐陀掏出匕首架在了玄奘脖子上,玄奘發誓自己死也不會供出他,石磐陀這才放下匕首,轉身離他而去。
玄奘繼續一人西行,半個月後,他見到了大唐邊境的烽火臺。
走到大唐邊境,玄奘不敢走了。要是被守軍發現,自己會被亂箭射成刺蝟。他躲在漫漫戈壁看著太陽東昇西落。
在他溜過去灌水時,一個守將發現了他。這個守將心想,這鳥不拉屎的地方誰會來?想要看看究竟是哪個路痴。
當他看到玄奘面色黝黑,衣衫襤褸,是個和尚時喊道:“我滴個乖乖!輔導員快來嘿,思想教育課素材有了!”
於是,在玄奘講了一場佛法,寬慰過戍邊將士之後,被放出關,踏上了西域的起點——莫賀延磧大戈壁。
莫賀延磧長達八百里,天上無飛鳥,地下無走獸,水草不生。踏進這片大漠,陪伴玄奘的除了一匹老馬,還有無盡的妖魔幻影。
剛走一百里,玄奘就迷路了。
此時的他身上連塊壓縮餅乾都沒有,壺裡的水也喝乾了。飢寒交迫的玄奘摔下沙坡,在幻覺中暈了過去,或許是命不該絕,吹了一夜冷風后,玄奘醒了過來。
茫茫沙海,烈日火風。玄奘暗自發誓:寧向西天一步死,不向東土半步生。
他託著疲憊的身體迷迷糊糊爬上馬背,等他再睜開眼睛,老馬已將他駝到了一個水潭邊,水草的腥氣刺激著玄奘的神經。
他從馬背滾落,爬向水潭,將頭埋入水裡,揚起頭時他朝天痛哭吶喊:阿彌陀佛。
玄奘,活過來了。
他懷著信念繼續前行,走著走著,走進了伊吾國,到了一處寺院修養。隔壁的高昌國國王聽聞後立馬來找伊吾國國王,用手臂攬著他的脖子,讓他交出玄奘,不然就揍!
高昌國國王是個虔誠的佛教徒,他想扣下玄奘做國師,抓一抓國民精神建設問題。但玄奘人家有更遠大的志向,不想留下進編制,“一眼望到頭的生活”他可不想要。因此,玄奘寧死不從,開始絕食抗議。
四天後,高昌國國王看著奄奄一息的玄奘,撲通一聲跪地,痛哭流涕地說:“大師,我放您走,您快吃飯吧,我這是造孽啊!”
此後,高昌國國王和玄奘結拜成了異姓兄弟。他打通沿途24國確保玄奘一路暢通,還組織了一個30人的保安隊伍拿上國書財務,護他前行。
有了官方身份和團隊,前面的路就順暢多了。
但是越往西行治安越差,剛走出焉耆國就遇上了一夥強盜,財物被洗劫一空,連衛生紙都被搶光了。
一眾人馬死裡逃生穿過龜茲國來到一座雪山腳下。
歷經七天七夜,方才翻越雪山,但這時,人馬損失近半。往前行進,他們踏入了西突厥的地盤。
突厥可汗熱情地招待了他們,臨走前派了嚮導和翻譯隨行。
這個取經團越發的專業了。
橫穿過西突厥,他們來到撒馬爾罕。
剛一進城,玄奘的隊員就被揍了,因為這裡的人信拜火教,不歡迎和尚的到來。到底說還是西突厥的拳頭好使,撒馬爾罕人被暴揍了一頓。國王礙於面子招待了玄奘。
席間,撒馬爾罕國王聽了玄奘的幾段佛法入了迷,瞬間黑轉粉,一夜之間,撒馬爾罕變成了佛教國。
前行的路始終在腳下,玄奘一行人繼續前行。當他們一行路過菠蘿奢大森林時,遇到了50 多個強盜,這波強盜即想謀財又要害命,將他們趕到了一個乾涸的池塘中,準備揮刀一個個殺掉。
幸好池塘里長著很多荒草,一個小沙彌發現一條剛好容身的小水渠,和玄奘一起逃了出去。跑了二三里遇見一位農夫夫,農夫集合了村上 80 多人趕走盜賊,將困在池塘裡的人全部救了出來。
就這樣,歷經九九八十一難,631年,31歲的玄奘走到了佛祖的故鄉——迦毗羅衛。
但是,佛教在這裡已經衰敗,釋迦摩尼悟道的菩提樹也荒蕪了。玄奘感到非常悲慟。
3個月後,玄奘終於踏進了自己夢寐以求的那爛陀。而他的事蹟早已在這片土地傳頌,寺院的眾僧迎接了這位遠道而來大唐和尚。
從此,玄奘在戒賢門下學習,5年後出師,告別了戒賢到南方各地尋師禮佛。
641年,戒日王召見玄奘,並被他精深的佛學折服。戒日王在曲女城舉辦了佛法辯論會,邀請玄奘擔任論主。
這是佛教界頂級辯論大賽,有18個國王,5000位僧侶學者參會。
玄奘的佛法論文公示18天,很多人拿著放大鏡找茬,卻連個錯別字都找不到。
第十八天仍然無人發表反對意見。玄奘獲勝,由此名震印度。一個沒有權勢的中國僧人在外邦獲得如此榮譽,這在歷史上是獨一無二的。
公元 643 年五月,玄奘告別戒日王回國。
兩年後,玄奘回到長安,長安僧尼數萬人在朱雀大街上夾道歡迎,舉行了盛大的安置法會。玄奘從印度請回的佛經用 20 匹馬馱著,總計 657 部。
43歲的玄奘看著長安的街道,想起17年前溜出城門的惶恐和落魄,不禁熱淚盈眶。
唐太宗李世民知道玄奘已歸國,十分高興。在東都洛陽見到他之後,為他的譯經和撰寫《大唐西域記》作好了安排。
從此,玄奘潛心著作,翻譯經書,將那些他用命換來的經書完美的翻譯,成為他的使命。
19年間,翻譯人員換了好幾撥人,精通梵文和佛理的玄奘卻無人可以替代, 664 年,書寫了傳奇的玄奘在玉華寺病逝,終年 64 歲。
玄奘一生,共高質量地翻譯佛經1335 卷。他見證了古印度最後的榮光,也創造了中原佛教文明的頂峰。
而如今,印度佛早已被婆羅門教取代衰落,尋求正統的佛教只有來中國。
玄奘西行孤身涉險,行至5萬餘里,途徑110多個國家,帶回657部佛教典籍,嘔心瀝血翻譯佛經19年,直至圓寂。他捨身求法,追求真理,不屈的信念給我們留下了無盡的精神財富。
而我們的人生又何嘗不是“西天取經”,風雨險阻、名利誘惑,聲色犬馬,待到洗盡鉛華踏平坎坷才懂得,耐得住寂寞、經得起折磨、抵得住誘惑才能迎來蛻變的幸福。
不過,和玄奘不同的是,他已功德圓滿,而我們的路還在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