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人類,面對甜蜜誘惑時,難以抵擋。目前,全球每年的食糖消費水平,已經達到每人平均23公斤。新增在飲料和食品中的果糖、葡萄糖、麥芽糖、蔗糖,以及存在於蜂蜜、果汁中的糖,統稱為遊離糖。研究發現,遊離糖極易被人體吸收,而且,甜味容易讓人上癮,從而增加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此,有些地區已經開始加徵糖稅,試圖控制食糖消費。最近,《科學》雜誌的《進展》分冊上發表了1篇論文,提出了更扎心的結論,研究表明,高糖飲食會引起精神疾病。咱們現在就來介紹這項研究的要點。
《科學》雜誌上發表的論文,是由日本東京都醫學科學研究所完成的。研究證明,當參與解毒的乙二醛酶缺乏的時候,高糖飲食會誘發與精神障礙相關的行為,比如,多動症、記憶力下降、感受能力變差、中間神經元功能受損。高糖飲食還會導致乙二醛酶缺陷小鼠大腦的微血管損傷,導致大腦對葡萄糖的攝取減少。
研究人員還分析了精神分裂症和雙相情感障礙患者的資料,結果發現,這些患者的大腦,也出現了與小鼠類似的血管損傷,表明精神障礙與代謝壓力引起的大腦血管病變有關。透過分析青少年的每天單糖攝入資料發現,單糖攝入量達到每天總熱量的20%時,精神分裂症和雙相情感障礙的風險,比同齡健康人高出大約2倍,這些受影響的人,會在30歲之前出現精神障礙。
研究還發現,攝入較高蔗糖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會表現出更加嚴重的症狀。此外,軟飲料消費量較高的青少年,發生精神障礙、多動症、行為障礙的風險更高。研究表明,抗炎藥物可以有效地預防大腦的血管病變,增加大腦的葡萄糖攝取,防止異常行為的出現。研究證實,高糖飲食可能透過乙二醛酶相關的代謝通路,影響大腦對葡萄糖的攝取,造成微血管損傷和大腦功能障礙,最終引起精神疾病。
經不住甜蜜誘惑,會影響大腦功能,這個現象,此前就已經引起科學界的關注。比如,2012年時,英國學者發現,吃太多果糖,會損傷記憶和學習能力。美國加州大學的研究團隊則發現,給小鼠餵食6周果糖後,小鼠的導航能力變差,行動遲緩。
堪薩斯大學的學者,2019年時經過研究發現,吃糖雖然可以短暫改善情緒,但是,長期來看,可能會對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因為,攝入過多的糖,會導致身體出現炎症,與炎症相關的某些激素則會導致大腦進入抑鬱狀態。吃太多糖,還會對腸道微生物菌群產生影響,打破菌群平衡,產生某些可以誘發抑鬱的化學物質。
雖然,按照人們的生活傳統,吃甜食被認為是減輕壓力和增加快樂的方式,但是,科學研究已經證明,攝取過多的糖,不僅帶來齲齒、肥胖、面板老化、慢性疾病,還會誘發精神障礙。1995年時,世界衛生組織就制定了《成人和兒童糖攝取量指南》,建議在整個生命歷程中,減少遊離糖的攝入量,應該將遊離糖控制在總能量的10%以內。咱們的膳食指南,則建議大家將每天的遊離糖攝入量控制在25克以內。值得注意的是,新增糖會滿足味覺,讓人產生對糖的渴望,也就是對糖上癮,因此,減少對糖的依賴,需要從心態入手,真正重視自己的身心健康,才能抵擋住甜蜜的誘惑。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你的健康,我的關注。專業人員以科學與人文視角觀察健康,包括快報、細節、提醒、釋疑、觀察、觀點、史話等系列,內容為作者魏宏嶺及團隊原創作品。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用及轉載,否則將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