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白斑
口腔黏膜上皮因代謝紊亂,發生過度角化,出現白色角化斑塊稱為口腔白斑。多見於中年男性,少數白斑病例可發生癌變。患者一般無自覺症狀,如上皮角化程度較重,可有粗糙、口乾或進食乏味等症狀。
驗案
方和謙驗案
患者,男,39歲。2005年3月3日初診。
一年前雙側頰部口腔黏膜發現白斑,曾到北京協和醫院就診,確診為口腔白斑。區域性無明顯不適。患者一般情況好,納食可,二便調,舌質紅、苔薄白,脈平緩。中醫辨證屬溼毒蘊膚,以清解利溼為法。處方:
生甘草5g,炙甘草5g,薏苡仁20g,白花蛇舌草15g,白茯苓10g,蟬蛻5g,牡丹皮10g,玉竹10g,金銀花10g,炒谷芽10g,炒白朮10g.15劑。日1劑,水煎服。
二診時患者左頰白斑已逐漸縮小,自覺口乾,偶有牙齦出血,舌脈同前。繼服前方加生地黃10g,再給予15劑。二診時患者左頰白斑已愈,右側也已變小,再投上方15劑。三診時患者一旦痊癒不用再診,患者果未再診。
【按語】口腔白斑是中老年人較常見的口腔黏膜病,是口腔癌前病變之一。好發部位為兩頰,其次是舌、唇、齒齦等處。口腔白斑是口腔黏膜的白色角化性損害,一般無自覺症狀。方老認為,因脾主肌肉,脾主運化水溼,脾開竅於口,若脾失運化,溼停毒鬱,發於口腔黏膜,黏膜受溼邪侵蝕,則發白斑。方老謹守病機,用生薏苡仁、白茯苓、炒白朮健脾化溼,白花蛇舌草、金銀花、生甘草清熱解毒,炙甘草、炒谷芽溫中健脾和胃,玉竹養陰清熱,牡丹皮瀉陰中之火,涼血活血,兩藥合用活血化瘀通絡,補而不燥,可加強區域性的血液迴圈,促進黏膜癒合;配蟬蛻祛風,以皮達皮。方中生甘草清熱解毒,炙甘草補中且調和諸藥,兩藥相配,祛邪以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