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十五歲立志於學習;三十歲才能夠自立;四十歲才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矩。
而在埃裡克森的人生八階段理論中,是這樣寫的:
階段一:1-2歲 主要任務:建立對他人的信任感;
階段二:2-3歲 主要任務:建立做事情的自主性;
階段三:4-6歲 主要任務:建立創造力和想象力;
階段四:7-11歲 主要任務:建立學習生活的勤奮感;
階段五:12-17歲 主要任務:建立自我認同的同一性;
階段六:18-24歲 主要任務:建立良好的親密關係;
階段七:25-65歲 主要任務:創造屬於自己的人生;
階段八:65-死亡 主要任務:心滿意足地離開世界。
根據這個理論,我們像是一步步通關,逐級完成人生的每項任務。
“很多人因看不見終點而焦躁地思考人生,結果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自我否定中徹底暫停。但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階段,會有不同的境遇,想得太多不如簡單去做,當你對未來產生疑惑,試著去思考當下的自己可以做好的事。”
“50分的你只能得到50分的回應,而很多時候覺得生活辛苦,是因為總在以50分的心態答100分的考卷。不要問你的堅持能給你換來什麼,而是你現在可以做的,是否已經做到最好。只有這個階段完結,才能走向下個未知的命運。”
這就是為什麼那些成功的人始終都不會放棄的原因,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每個階段可以做什麼,也就可以接受每一個階段或微小或巨大的回報。
人生有且只有一次,有些人生必經的路總有它最合適的時間。
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意義和價值,只有在那個階段去體驗、去感受、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和快樂。
生活自有它的節奏,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走,便能水到渠成。
我們都把焦躁的情緒放一放,先著手於眼前。
祝我們再遇見,都能比現在過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