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可以說是國漫之光,很多人都是一刷再刷地支援著這部動漫電影,在整個電影中設定,身為魔丸的哪吒,從出生就有一個結局,那就是一定會被天雷所滅掉,他的父親為了幫助他破解命運,去尋找辦法,卻錯過了他的成長期,他自己從知道自己的命運這一刻起,他沒有自愛自憐,而是選擇直接去面對,最後他的身體消失了,但是魂魄被師傅救了下來,有了重生的機會。
調整心態從接納面對開始
在電影的最後,哪吒面對天劫時,選擇了從容地去面對,他不要他的父親幫他擋下劫難,而是選擇自己去面對,這種面的不是妥協與逃避,而是一種從容的面對。
身在北京的小琳,現在生活很不如意,去年就不斷地來往醫院,在醫院裡,覺得醫生和護士都很冷漠,沒有照顧到她的情緒,又覺得醫生和護士憑什麼需要她的理解,本來就是他們的職責所在。
住院期間,身體的疼痛、情緒也十分的暴躁,原本很想關心她的病情的朋友,也不知道如何表達對她的關心,似乎怎麼說都是錯的,不僅不能幫到她,還有可能讓她更加的生氣,反而影響她養病,朋友最後只能不了了之,也只是偶爾的問候一下。
就這樣,她的病情一直就這麼反覆著,朋友有嘗試的告訴她,調整一下自己的心態,會幫助自己養病,被回懟,她知道啊,就是疼,心情當然不好。
要說講道理,朋友是講不過她的,她說的句句在理,可是她的生活卻一天天被不如意所填滿,永遠都有抱怨生活的理由。
這其實,只是她人生經歷的一個小插曲,在她生病的這個歷程中,她養病的態度,其實就是她對待生活的態度,總是在不斷地逃避與抱怨。
你可能也會說,生病就是會心情不好,心態失衡,大家都要多點耐心,這一點也沒有錯,在別人給耐心的同時,她是不是也要思考一下,如何讓自己儘快的恢復健康?除了積極配合醫生醫治外,接納她目前的處境,調整自己的心態是不是她可以做到的事。
小琳在養病期間,總覺得自己很倒黴,為什麼偏偏是自己,一遍又一遍地講述自己倒黴的經歷,有種破罐破摔的感覺,不去想如何快點恢復健康,恢復健康首要的就是要調整自己的心態,從內心深處接納自己已經發生的這件事。
不斷地逃避與抱怨,讓她總是事與願違,病情也一直地反覆。
很喜歡的一句話:既然命運我無法改變,不過我可以選擇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
最好的情緒管理就是允許情緒的存在
想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就要明白情緒是需要被允許與釋放的,並不是控制與壓抑的。
這幾天孫海洋一家團聚頻上熱搜,其中有很多以前節目片段,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孫海洋一家在尋子的過程中,差點都分崩離析了,在節目中,心理專家就是帶著孫海洋不斷的釋放自己積壓在他內心憤怒的情緒。
在這個片段中,就是讓孫海洋釋放自己這些年來的委屈,看網友的評論,也是這次的節目讓孫家開啟了齊心協力的尋找,停止了相互指責。
在《陪一顆心長大》中,我最喜歡的一個場景就是,作者哈克的女兒突然半夜間,沒有來由地大哭起來,媽媽已經哄了很久,都沒有哄好,作者在那個當下,抱起女兒走到外面,想著想哭就哭吧,把你的委屈都哭出來,沒有關係的,有爸爸在。
在那個當下他很慶幸讓自己的女兒的情緒得到了釋放,允許孩子的情緒流動起來,第二天,雖然孩子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哭,就是很想哭,有爸爸陪著的那個當下,覺得特別安心,自己是被愛著的。
在我們的成長經歷中,好像總覺得哭是一件錯誤的事情,會被人討厭的情緒,對情緒有很多的誤解,發脾氣就一定是情商低,高情商的人會隱藏好自己的情緒,不會被情緒左右。
真正不被情緒左右的人,是懂得接納、允許、釋放情緒的,任何一種情緒都是被允許的,哭其實也是釋放情緒的一種方式,而且每次哭過後,情緒都會得到緩和。
所以,哭並不是成年人的奔潰,成年人在想哭的時候,也要盡情的去哭,好好的大哭釋放一下被積壓多年委屈。
既然無法改變已經發生的事實,那就改變你的心態,好與壞由你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