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局折射人間百態
文/羅建雲
昨天晚上,我看了一篇文章,是 @讀者推薦的,題為《請吃飯》,據說看哭了很多人。
內容並不複雜,講一個叫周小五的年輕人,為了求發展,到一個酒店請兩位上司和一個朋友吃飯。開始,三位都滿口答應。這年代,吃飯講的是排場,吃的是面子。於是,周小五點了最貴的火鍋680元套餐。但他落座後,打電話給其中一個上司,他似乎忘了此事,然後搪塞一番,不來了。想著少了一位,周小五便把火鍋改為380元套餐,不浪費。沒多久,另一個上司給他打電話,說臨時接到緊急業務,他要處理,不來了,讓他自己吃,下回聚。周小五沒轍,只得把火鍋改成180元套餐,兩人吃,實惠。照理,餐廳不能改,否則,造成前期浪費。經周小五好說歹說,還給改了。周小五心想,快到飯點了,好友肯定快到了,他便下菜。當他打電話問好友什麼時間到,好友卻說,自己身體不舒服,得去趟醫院,只能失陪了。周小五看著一桌子菜,五味雜陳。此時,他的電話響起,父母打來的,問他什麼時間回家吃飯?周小五感覺很內疚,趕忙跟父母說,你們快過來,我請你們到大酒店吃火鍋。父母很快就到了。此後,父母逢人就說兒子孝順,請二老到大酒店吃高檔火鍋,還向他們敬酒……周小五聞之,眼淚巴巴往下流。
其實,周小五請吃飯這種事,幾乎人人會經歷。像早些年,物質奇缺,能到酒店吃飯是面子、是榮幸。所以,在上世紀末及本世紀初,如果有人請吃飯,去酒店吃飯,除非見多識廣的領導及老闆,否則,鮮有人推辭。到2010年以後,物質高度繁榮,城鄉差距縮小,工業高度文明,請人吃飯,就是一門藝術,也是一種學問。
國八條前,飯局相對好組。而且吃完飯,還會K歌,甚至還有沐足。總之,在商務活動中,要麼不請,要請就得請全套,美其名曰是吃喝玩樂一條龍。但國八條後,特別近些年查酒駕很賣力,疫情也瘋狂,基本是吃完飯就回家。不K歌少喝酒,大家自然高興。好多“三高”嚴重超標的朋友逐步迴歸正常,才慢慢感覺,以前的胡吃海喝確實傷身體。
流程縮短了,次數減少了,但如何請吃飯、請誰吃飯、到哪吃飯、吃什麼、設什麼主題,又成為必須思考的話題。
可以這樣講,在2010年以前,請人吃飯特別容易。絕大多數人不會駁面子,除非特別安排,否則,一定參加。哪怕趕場子,也參加。我見有人一個晚上趕八個飯局,每個地方十幾二十分鐘便撤,司機隨時待命,趕往下一場。而我,最多的一個晚上跑過四場。我不喝酒,但遲到了,獎酒三杯,捨命也得喝。喝得想哭,但仍得趕往下一場。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誰也不能得罪,唯獨能得罪自己,得罪家人。有朋友說一年到家吃不了三餐飯,而我,也曾有70%的時間未在家吃飯。
國八條以後,大家飯局沒那麼多了,但依舊有。特別是我們生意人與政界領導,如果沒人請吃飯或請人吃飯,那問題很嚴重。沒人請,說明自己被邊緣化了,甚至在朋友圈已經出局。不請人吃飯,說明仕途或生意也到頭了。總之,請與被請,吃與被吃,都透露自己在對方心目中的地位與份量。
通常,別人約你三次,約不到,幾乎沒有第四次了。而自己約別人約三次,約不到,這個人也基本會從自己通訊錄中刪除。但有一位朋友,約我五次,五次都不湊巧。或我出差,或我有約,總之,我沒找任何藉口推辭。為不影響好友關係,我特意回請對方,並真誠解釋。我說,這年代,有人請吃飯,說明對方器重,茫茫人海中能保持這種關係,很難得,大家好好珍惜。
在飯桌上,我也經常跟大家闡述一個觀點,這年代,能請吃飯的人很多,能陪吃飯的人很少。所以,酒桌上不要感謝請吃飯的人,而要感謝陪吃飯的人。
試想,如果不是出於敬重,如果不是礙於面子,如果不是基於友情,在物質高度繁榮的今天,會有多少人願意出來吃飯呢?當然,如果來了,東道主就悠著點,別以為自己厲害,是赴宴的人捨命陪君子,那是朋友,得好好珍惜。
當然,飯桌上喝酒是必不可少的。我因為不勝酒力,每次宴請,我都是滿臉通紅,甚至醉得不成人樣。如果是參與別人的飯局,我不端酒杯,也不講話。直至飯局結束,幾乎沒人知道我姓甚名誰,做什麼,能幹啥。好在我把瀟湘文化品牌做得比較響,不認識我的人大把,不知道瀟湘文化的人不多。所以,我就少了在酒桌上拼酒拉業務的煩惱。但相當多的生意人必須喝,不喝不爺們,不喝不義氣,不喝甚至結仇。以致有些人把身體喝垮了,把小命喝沒了,甚至把家庭、把公司、把職位、把事業喝黃了。不是危言聳聽,在我的朋友圈,就有十餘位因為應酬過度,喝酒過多,喝瘋、喝傻、喝死的都有。
只是,中華文化五千年,天天都有吃文化,喝文化,玩文化,樂文化,想徹底與世隔絕,也是不現實的。可以少喝,但不能不喝;可以少參與,但不能不參與。酒桌是圈子,飯局是文化,不入圈,不進局,其實很難的。只是利弊得失自己把握,有度才有未來。
飯局折射人間百態。吃一次飯,喝一次酒,你就知道對方對你究竟幾何。只是,很多話不能講,講破了,招風雨。如果不是自己組局,就靜觀秋月春風,人間隨時上演《三國演義》與《水滸傳》,還有現實版的《紅樓夢》與《西遊記》,遠比小說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