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張末父女的抗美援朝戰爭大片《狙擊手》定檔在了2022年的大年初一,這無疑是這一天上映的眾多影片中最有份量的一部。
2021年的一部《長津湖》徹底激發了民眾的愛國主義熱潮,長津湖的事蹟也徹底震撼到每一位國人的心靈,而像這樣的戰爭事蹟在整個朝鮮戰爭中還有很多很多,比如張藝謀張末父女的這部《狙擊手》,故事背景就是取自抗美援朝的另一個經典戰役——上甘嶺。
其實每一部關於抗美援朝的戰爭影片都是有真實的歷史原型的,《狙擊手》也不例外,這部電影的真實背景應該就是1952年入朝作戰的志願軍第24師,而這個師最著名的戰役就是聞名中外的上甘嶺戰役。
1952年8月,已經整編完成的志願軍第24軍開始入朝,陸續接替15軍的防區,繼續抵抗美帝的侵略軍,雖說此時的24軍已經看似整裝待勢,但是在軍事裝備與武器配置方面與聯合國軍相比,實在是存在著極大的差距。
據當時的副軍長回憶,他們本來是應該第一批入朝作戰的部隊,可是就是因為裝備落後,無奈才改在了1952年才進入朝鮮。
據這位軍長回憶,朝鮮戰爭爆發時,當時的24軍正駐紮在福建沿海一帶,其中2個師正在福建一帶的山區進行剿匪,另一個師正在修築江西到福州的戰備公路,中央做出抗美援朝決定後,24軍就接到命令,開始進行入朝作戰的準備。
本來24軍是計劃中第一批入朝作戰的部隊,但是由於此時部隊分散得比較廣,再加上當時的軍隊基本沒有機械化裝備,因此收攏集結的過程就非常緩慢。
當時全軍根本沒有幾輛機動車,就算軍屬炮兵團的火炮都是騾馬牽引,而全軍僅有的幾輛汽車也是隻在軍、師機關用的吉普車,步兵部隊的集結只能靠徒步。
雖然最終在華東軍區一個汽車團300輛汽車的幫助下,才將分散在山區各處的部隊收攏起來,但是此時已經錯過了第一批入朝作戰的要求,最後,24軍只能被改為第二批入朝作戰的部隊。
在確定了第二批入朝後,24軍調防到上海南部以及嘉興地區,接替27軍承擔上海和杭州灣的防禦任務,而此時也是24軍更換裝備與為朝鮮戰爭做軍事演練的時期。
據這位副軍長回憶說,24軍進駐上海後,部隊開始更換裝備,之前士兵手裡的很多雜槍都換成了統一的蘇制武器,但這也只是僅限於步兵輕武器,其餘如炮兵等重武器仍然維持原狀,師炮兵營最大的火炮也就是老美的107毫米迫擊炮,軍屬炮兵團才有更加大型的山炮野戰炮等,而所有火炮依然都採用騾馬牽引。
雖然輕武器裝備解決了,但是在其他諸如望遠鏡、照相機、測繪儀等軍事輔助器材方面,依然沒有制式裝備,只能自行解決,最終沒辦法只能派人到上海的各大商店去買,基本是有什麼買什麼,只要是能用的就行,就這樣也基本做到了全軍每一個科室連隊的指戰員都有裝備可用的水平。
而更為有意思的是即使是在如此緊張的戰備情況下,24軍仍然派出了顧問團參加了電影《南征北戰》的拍攝。
當然在24軍駐防上海期間,最重要的還是對於士兵進行的軍事訓練,可以說第二批入朝的24軍戰士大多都是參加過諸多戰役的老兵。
而《狙擊手》這部電影的精彩就在於影片中的這些戰士都是久經戰陣的老兵,都是曾經在十萬大山裡與頑劣的土匪進行周旋搏鬥的戰士,因此對於複雜的朝鮮戰場與裝備精良的敵人,他們雖然感到有一絲陌生,有一點不適應,但是他們憑著良好的軍事素養與過硬的軍事技能,以及戰場上最為重要的戰友情,最終還是戰勝了敵人的精兵強將。
就像在預告片中看到的那樣,敵人有敵人的優勢,槍準且快,殺傷力強,我們有我們的優勢,機智靈活,善於利用地形,更善於琢磨敵人的弱點,因此《狙擊手》這部電影並不是一部單純反映志願軍戰士前赴後繼英勇犧牲的電影,而是一部反映志願軍戰士怎樣利用他們所具備的那些高超的戰爭技巧來打敗敵人精良裝備的電影,因此比起那些朝鮮戰爭中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來,這部電影更能激發的是民族優越感,讓國人知道我們的智慧並不比世界上的任何一個民族差,只要努力,我們可以做的更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