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談及經濟展望這個話題之前,首先我們來回憶一下,經濟三馬車究竟是什麼?
經濟三馬車分別為:出口、投資、以及消費。
自貿易戰開始,我就已經開始分析這三者未來的走勢。隨著疫情的不斷髮展,或許,我們應該不要對2022年的經濟有太多期望。
消費
在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有提及到我國面臨著“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
從需求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由年初的兩位數增長回落到個位數,兩年平均增速也由3月份的增長6.3%回落至8月份的增長1.5%,這兩個月雖有所改善,但仍處於較低水平。
究其原因,是因為疫情的出現,使得人們的工作和收入出現了不穩定的情況,由於工作和收入的不穩定,從而降低了人們的消費意願。
按行業劃分的話,下年消費者在食品和服裝上的支出有所增加,而不是教育和娛樂等服務,預計明年商品和服務之間的差異將小幅縮小。而即使明年實際家庭消費增長可能會去到7%,但到2022年底仍將低於疫情前的趨勢。
因此在消費這一方面,預判後面還是低迷的。
說到消費,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下的就是房地產。
今年夏天,我國房地產市場的困境引起了全球投資者的關注,也引發了外界對房地產破產蔓延的擔憂。
因為有了房地產危機的擔憂,所以房地產是“2022年最大的增長逆風”。鑑於不少開發商負債率較高,所以明年新屋開工和銷售面積的下降速度會更快。
個人感覺房地產政策應該在明年某個時候從緊縮轉向放鬆,原因是我們要確保5%的GDP增長。
但總的來說,房地產建設活動的減少將波及鋼鐵、鐵礦石和煉焦煤等相關行業,使整體固定資產投資減速,甚至給金融機構帶來壓力。
投資
2021年對小企業來說是近些年來最糟糕的一年。
據週五(12月31日)釋出了今年最後一次採購經理人指數。12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從50.1小幅上升至50.3,但這種改善幾乎完全集中在大型企業。小型企業的PMI在12月下降到46.5,這是自2020年2月以來最糟糕的一次。2021年小型企業的平均指數為48.6,明顯低於大中型企業。大型企業和小型企業之間的差距擴大到4.8個指數點。
而更令人擔憂的是小企業的註冊。根據《南華早報》獲得的資料,今年前11個月,我國最小企業中約有437萬家永久關門——是同期新註冊公司數量(132萬)的三倍多。據相關資料顯示,這是20年來首次微小企業撤銷登記率超過新註冊企業的數量。
在2020年,新開的小公司數量為613萬家。這一數字在經過幾年的增長後急劇下降,而這種下降在2021年更加嚴重。新註冊與撤銷註冊的比率不斷下降:2018年,該比率約為25;2019年約為6;2020年約為1.4;而到2021年,這一比率看起來已經低於1。
這種情況並不令人感到意外,因為在經濟低迷時期,小公司因缺乏對供應商的談判籌碼,以及在獲得資金方面往往比較不穩定,因此表現得更糟糕。
人口
我國在2020年生育率僅為1.3,比日本更低,全年僅出生1200萬人,出生率創有記錄以來最低水平。有證據表明,2021年生育率將進一步降低到1.1左右,出生人口可能降至1000萬左右。
或許有些人不太明白,人口的減少對經濟的影響,這裡我先簡單論述一下:
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產出的主要指標是國內生產總值,也就是我們常說的GDP,它表示一個經濟體生產的所有商品和服務最終被出售的總價值。國內生產總值大致等於這個國家的國民工作小時總數乘以每小時產生價值的乘積。
而一個國家每年經濟產出的主要決定因素之一是工作小時總數。相應能夠支撐工作小時總數增加的最基本因素是人口增長。人口增長意味著,每年會有更多人制造和銷售產品,同時有更多人購買和消費產品,從而進一步鼓勵擴大生產。而擴大生產,相當於創造更多的GDP。人口增長,工作小時總數自然會隨之增加,從而推動GDP增長。因此,人口出生率是一個最主要的因素,通常可以讓我們假定經濟會正增長。相反,如果人口收縮,我們想要實現經濟增長,就會面臨很大的阻礙。
因此從短期來看,雖然人口增長緩慢所帶來的影響暫時還看不到。但是從長期來說,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出生率下降到更替水平以下,青年人口的減少,就意味著我國未來會面臨著勞動年齡人口的短缺,缺乏新的勞動力取代現在正在從工作崗位上退休的大量勞動人口。
即使後面生育率可能出現上升的情況,這也需要15到20年的時間才能對我國勞動年齡人口的相對規模產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