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紀90年代,中國市場是一個非常不規範的市場,一些不安分的企業大膽地採用一些不規範的做法,在極短的時間內獲得了神話般的瘋狂生長,三株公司就是最典型的一家這樣的企業,它以瘋狂的廣告催生了自身的瘋狂生長,只用了短短4年時間,資產就從30萬元激增為48億元。
1989年,吳炳新和已經大學畢業的兒子吳思偉在安徽淮南開發區註冊了“淮南大陸拓銷公司”,成為生物製品“851”的代理商,這是吳氏父子涉足保健品行業的第一步。
年底,吳炳新得知“昂立一號”口服液竟然滯銷,自告奮勇,承擔了“昂立一號”的宣傳、推廣和營銷任務,賺到第一桶金後,父子倆兵分兩路拓展自己的事業,吳炳新去了濟南。
吳思偉則到江蘇成立了南京克立科工貿有限公司,以經銷“昂立一號”為主營業務,1992年,“昂立一號”在江蘇銷售額達1500萬元,第二年更是猛增至1億元,遙遙領先國內其他市場。
羽翼漸豐的吳思偉與江蘇紡織工業總公司合資成立了一家新的生物製品有限公司,生產與“昂立一號”如出一轍的凱拉口服液,自此與“昂立一號”開始了長達數年的恩怨對決。
“不講武德”的南京克立科工貿有限公司很快就官司和醜聞纏身,見勢不妙的吳思偉乾脆於1994年北上山東,與父親吳炳新的公司南北整合,成立了一家新公司——三株實業有限公司。
這家公司的產品是什麼呢?就是隨後在保健品領域裡赫赫有名的“三株口服液”,據說,三株公司剛成立,三株口服液就差不多同時宣告研製成功了,真是匪夷所思的速度!
三株口服液一問世,吳炳新就被宣佈為該口服液的發明人和首席科學家,後來也獲得了各種各樣的科研榮譽,但是三株口服液到底是怎樣研製出來的,是個誰也不知道的商業秘密。
客觀來說,吳氏父子異軍突起地扛起三株大旗並沒有挑準時候,因為中國的保健品市場在這時期已經開始進入退潮期,太陽神、娃哈哈、中華鱉精等品牌已經紛紛經歷了由盛而衰。
中國老百姓開始從消費衝動而漸趨成熟,對一向鍾愛的保健品也開始以懷疑的眼光來審視了,就是這一年,野蠻增長了7年的中國保健品市場首次出現了滑坡。
在這不是時候的時候,吳氏父子扛著三株公司大旗殺出江湖了,深諳保健品市場營銷秘訣的吳氏父子,一上來就展開了“人海戰術”和“地毯式轟炸”的廣告模式,沒想到,效果奇佳。
很顯然,吳氏父子在廣告上的理念要比前輩們更前衛、更大膽、更極端、更野蠻,也更有效多了。也正是依賴於他們這種前衛、大膽、極端和野蠻的廣告,三株公司得以瘋狂生長。
三株公司的廣告策略是,決不吝嗇廣告的投放,但它採用的是一種更為巧妙的組合:除了常規的產品廣告,還把大量經費投放到三株公司的形象廣告之中,這一招收到了奇效。
三株公司在央視及一些中心城市電視臺購買了大量的非黃金時段廣告位,輪番轟炸地播放充滿語言誘惑的三株系列形象片,其主題是高大上的“爭當中國第一納稅人,振興民族工業”。
三株成為國內最早將企業電視形象片作為廣告進行投放的企業。此外,它還在一些帶有政治色彩的主流報刊上整版刊登三株公司的形象文章,傳播三株公司的民族工業理念。
大多數企業在和報刊接觸中都會討價還價,三株公司卻很少討價還價,它的要求很獨特:不要在版面上方打“廣告”字樣,而是以新聞的版式或者“企業形象”的版式來處理。
這些廣告又環環相扣地被三株公司放進了它印製的各種宣傳小冊子當中,這種立體式、狂轟濫炸的廣告很容易給人造成一種錯覺:三株公司一夜之間成了中國主流媒體最關注的企業。
此外,三株公司還非常擅長利用贊助各種學術、科研活動,為其帶來效果極好的輿論曝光度,因此讓三株公司決策層迅速接觸到了中國最優秀的名流,也順便為其帶回大量榮譽。
毫不奇怪,三株公司透過參加各種學術、科研活動捧回來的無數頭銜、獎章和證書等大量榮譽,一個不漏地全都成了三株公司廣告宣傳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株公司專門選擇那些價位低廉的非黃金時段的電視廣告位,輪番轟炸地播放三株公司“中國第一納稅人”及“以振興民族工業為己任”的形象廣告,效果奇佳,公司知名度火速提升。
三株公司首創專家義診的銷售模式,在中心城市,每到週末,三株公司就會聘請一些醫院的醫生上街開展義診,義診的最終目的當然是為了推銷三株口服液,這種模式效果出奇的好。
在上世紀90年代的廣告領域,三株公司打出的這一系列廣告組合拳是十分領先和高超的,不得不佩服吳炳新在廣告方面的超前意識和傑出能力,三株公司迅速為國人所接受和熟悉。
對毛澤東“農村包圍城市”戰略思想頗有研究的吳炳新很快又祭出大招:他在市場推廣上並沒有滿足於中心城市,而是從1995年就開始大膽採取“農村包圍城市”的廣告策略。
不得不佩服吳炳新眼光的毒辣,隨後的事實證明,三株公司在農村市場的大獲全勝,奠定了三株公司在市場上無人能及的真正的保健品大王的地位。
中國農村的現狀是地廣人多,市場潛力巨大,但消費能力低下、銷售網路不健全、廣告道路不通暢,這些現實的困難讓許多企業對農村市場心有餘而力不足,最終不得不放棄。
深諳毛澤東“農村包圍城市”思想的吳炳新顯然算具備戰略家的能力,他花了近一年的時間來打造他的四級農村營銷網路體系:地級子公司、縣級辦事處、鄉鎮級宣傳站和村級宣傳員。
吳炳新精明地利用了當時低廉的人力成本優勢,打起了人海戰術,聘請了十餘萬大學生充實到縣、鄉兩級的辦事處和宣傳站,他還自創了一種所謂“低成本”的廣告模式。
給每個宣傳站和村宣傳員發放一桶顏料和廣告模板,要他們把三株口服液的廣告刷在鄉村每個能刷標語的地方,最終人們驚奇地發現,鄉村幾乎每個角落都看得到三株口服液的廣告。
非常具有諷刺意義的是,在鄉村蒼蠅飛舞的臭氣熏天的茅廁牆上,竟然都是三株口服液的牆體廣告,這種吃進肚子裡的保健品廣告竟然出現在這種最骯髒不堪的地方,真是蔚為奇觀。
吳炳新的這一系列廣告組合拳產生了巨大的市場效應,1995年,三株公司銷售額從上年度的1.25億元躍升20億元;1996年銷售額猛增至80億元,農村市場的銷售額佔總銷售額的60%。
三株公司1993年底的註冊資本金為30萬元,到1997年底公司淨資產為48億元,而這隻用了短短4年時間,除了用“瘋狂”之外,實在找不到更貼切的詞來形容三株公司的野蠻生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