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闢房良,發展淶涿,英風不愧燕趙;建立民主,鞏固政權,功績可謂卓然。”這是房淶涿縣政府為趙然烈士題寫的輓聯。
趙然,字學雍,1938年3月參加革命,同年5月入黨,歷任中共房良聯合縣抗日救國會組織部部長,中共房良聯合縣委宣傳部部長、縣委書記,中共房淶涿聯合縣委副書記、縣委書記,房良聯合縣、房淶涿聯合縣縣議會議長等職,為房山人民的抗戰解放事業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1944年5月,趙然因積勞成疾,不幸與世長辭,年僅26歲。
平西抗日戰爭紀念館中儲存著趙然烈士在瓦溝村山洞避險時用過的羊毛氈。今天,丹丹就和大家一起回顧這張羊毛氈的主人——趙然一生的革命事蹟。
文物展示
苦水裡的磨練
1918年11月26日,趙然出生在房山縣河北鄉李各莊村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裡,兄弟四人,他排行老大。爺爺趙信,由於還不起累欠的八百塊錢的閻王債被活活逼死。父親趙潤田,靠在煤窯上給人寫帳、開荒種地、東借西討,勉強地養活全家。趙潤田豪爽仗義、愛國憂民,帶給趙然很大影響。母親李化蓮慈祥善良,省吃儉用,會過日子。趙然少年時期聰明伶俐,對家庭的遭遇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父親、母親對他非常疼愛。
趙然8歲那年,父母親東借西湊供他在本村上了小學,1931年又到房山縣長育高小上學。在小學讀書期間,他學習努力,成績優異,1933年考入房山簡易師範(以下簡稱簡師)。在簡師學習期間,他喜詩好文,勤於筆墨,又愛看一些進步讀物,善於思考和鑽研問題,每次考試都是前三名,博得了進步教師的賞識和同學的敬佩,先後擔任級長、級代表、學生自治會主席等職務。
1936年,趙然從簡師畢業以後,到河北鄉的黃土坡、曬臺村當教師。在此期間,他閱讀了不少進步書刊,吸收了一些進步思想,開始獨立思考一些現實問題。並向學生講述抗日救國的道理,傳播進步愛國思想。
點燃房山抗日烈火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帝國主義悍然發動了對中國的全面侵略戰爭。不久,房山、良鄉兩縣淪陷。日軍實行“三光政策”,到處燒殺淫擄、無惡不作,使得不少村莊屍橫遍地,瓦礫成堆。面對日寇兇殘野蠻的罪行,趙然悲憤滿腔,發誓要趕走日寇,雪恥報仇。
1938年1月,八路軍鄧華支隊派幹部包森帶領十幾個戰士從宛平翻山經大安山瞧煤澗來到房山第五區南窖村,廣泛宣傳《中國共產黨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和民族統一戰線政策,指出“只要全國人民團結起來、組織起來,就一定能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戰勝侵略者。”在他們的宣傳鼓舞下,房山第五區的人民覺醒了。一大批有愛國思想和抗日熱情的青年知識分子及愛國人士加入了抗日的行列。趙然從中看到了光明和希望,於1938年3月毅然投筆從戎,離開家鄉到第五區參加抗日救亡活動。
1938年6月至12月,趙然赴五臺山黨校學習。透過學習,他進一步提高了階級覺悟和學習馬列主義的水平,增強了觀察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
1939年5月,趙然被提任為中共房良聯合縣委書記,兼縣大隊政委,肩上的擔子更沉重了,任務更艱鉅了。年輕的趙然為進一步鞏固五區根據地,穩定九區根據地,開闢八區根據地,並把根據地進一步擴大到平原去,在挺進軍七團、九團配合下,在房良縣的山區和平原,進行抗日宣傳,發動群眾,建黨建政,擴軍提幹,組織開展抗日救國會、青抗先、婦救會、兒童團等工作,終日奔忙,為房良縣革命根據地的開闢、鞏固和發展做了大量工作。
1939年6月,房(山)良(鄉)聯合縣委為了開闢平原的工作,根據平西地委的指示,在張坊附近的大峪溝舉辦了有180多人參加的黨員訓練班,趙然親自擔任教務主任。他在訓練班上深入淺出地講明抗日救國、建黨建政建軍的道理,為黨培養了不少骨幹;他還帶著黨員到離村20裡外的半壁店等地進行抗日宣傳和發動群眾的工作。同月,為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培養抗日骨幹,房良縣在十渡成立了抗日高小。趙然親自到學校講《中國共產黨抗日救國十大綱領》,講抗戰的永續性和中國必勝日本必敗的道理,為革命培養了一批骨幹。
1940年秋,日偽對平西根據地進行瘋狂“掃蕩”,不少同志遇難犧牲,使房(山)良(鄉)地區革命形勢逆轉,根據地變為游擊區、敵佔區;一些不堅定分子經不起考驗,叛變投敵。同年11月,房(山)良(鄉)第一區發生了慘痛的事變。縣、區幹部46人(其中黨員27人)被捕,20人(其中黨員16人)被殺害。悲憤滿腔的趙然賦詩道:“獻身革命挽時艱,輾轉平西戰敵頑。血染南溝分善惡,骨埋北嶺照忠奸。”趙然查明發生事變的情況,立即向上級彙報。12月,八路軍挺進軍開赴第一區,迅速平息了事變。接著,趙然帶領縣游擊隊進行除奸、反特和恢復黨組織、村政權的工作。
趙然精明強幹,注重講究鬥爭策略。1941年,他巧施“離間計”,連續給罪惡累累、頗受日寇重用的叛徒、漢奸石秀珠寫了幾封所謂的“回信”,借日軍的手,為民除了害。
1942年3月,房淶涿縣區幹部擴大會議在平峪村召開,趙然在會上作了報告,反覆講解了內線與外線、包圍與反包圍的關係,從而統一了與會人員的思想,增強了抗戰信心,鼓舞了鬥志。會後,趙然帶頭深入敵後開展工作,使各區的工作發展很快。當時他腿腳不好,縣委不讓他到危險的地方去,但他不顧個人安危,依舊深入到游擊區、敵佔區帶領同志進行徵糧和破壞敵人交通線的活動,奮不顧身地戰鬥在抗戰的第一線,為整頓政權組織,建立新的“三三制”村級政權,做了大量的工作。
1943年是歷史上罕見的災荒年,趙然領導全縣人民開展了大生產運動和節約糧食運動。他每次下鄉都和群眾一起嚼樹葉、吃野菜,共渡難關。在他的影響下,縣區幹部都積極行動,自覺節糧,把節約下來的糧食捐獻給貧困群眾,進一步密切了幹部和群眾關係,為革命工作的開展打下了堅實的群眾基礎。
當年冬季,趙然根據上級黨委的指示,在減租減息不徹底的村莊和新開闢的地區,又發動群眾開展了減租減息運動,進一步調動了貧下中農和廣大農民群眾的抗戰熱情,鞏固了革命根據地,群眾對黨也更加信賴了。
積勞成疾 鞠躬盡瘁
在抗日戰爭的艱苦歲月裡,趙然日夜奔忙,積勞成疾。早在1941年他就染上了肺病,他以驚人的毅力同疾病進行頑強的鬥爭,帶病堅持工作、戰鬥和學習。
1942年春季夜襲張坊據點時,他帶病參加戰鬥,一直堅持到黎明。1944年3月28日,由於吐血過多,身體過於孱弱,趙然病倒了。但他仍拼命支撐著革命工作,直到實在無法堅持工作,他才離職治病。在醫院,他再三要求把好藥留著給重傷員用,自己堅決不肯用好藥。1944年5月19日,趙然不幸逝世。
1944年6月1日,縣委為趙然舉行了追悼大會。為了悼念趙然,察哈爾省《黎明報》發表了題為《淚水,怎能忍住不外流》的文章。縣政府和抗聯會為趙然送去了輓聯,以悼念這位令人敬仰的共產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