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德:
套路如套,有為所造,如不跳出,時光空耗.。
對!“如不跳出”這句,證明先入套,再出套。不能十幾年如一日的只練套路。
學太極拳要學一個套路甭管什麼式(氏),這是必須的,這個過程也就兩三年(因人而異啊),學到什麼程度捏?
學到動作準確,線路正確,更重要的是不用想動作就能打了。
但這個套路佔整個太極拳的也就1%甚至都不到。然後就是用這個套路練松。都知道躺著的時候最放鬆,但一坐起來就緊了,至少是腰緊,否則坐不住。坐著能鬆了,一站起來就緊了,腰和腿都用力、緊,否則站不住。
等站著能松點了,一動就緊了,因為一動就需要能量需要肌肉 收縮,此時就體現套路的作用了,為什麼捏?在動態、有用力、生力習慣的情況下練松,確切的說是放掉舊力還得不生新力。
康老師的一個方法是——“不用力的最大位置”,這要和強大的習慣意識做鬥爭,因為在這個點上習慣性的起力、生力,意識就要管住不能生力,類似我想出去玩,出去野,出去浪,但我媽不讓我出去,心理難受,一度我差點“神經”了,有點象橫路敬二了,康老師及時指點說,別死氣白咧的,慢慢來,孩子得一點一點的管。
練松和管孩子一樣,是長期的,循序漸進的,太生硬了孩子會走極端!這例子就不說了。這是意識上的松,還有身體上的,也就是五點+一坨。哪五點捏?兩肩兩胯一腰,一坨就是身,軀幹,粗的說是五點+一坨。
這五點一坨都要在不用力,不生力的情況下運動,然而,打拳中真正練到肩腰胯的時間有多少,不多。所以,還得專題專項專門的練,這就是六八式的作用了,練十分鐘的結露凝珠就是專門的練十分鐘的肩,練十分鐘的左右踏浪就專門的練十分鐘的胯,效率會顯著提高。
以前練拳有操單式就是這個效果。而且練胯的時候順便也練就虛領頂勁,否則胯松不了。
這還僅僅外形上,還有意和氣呢!先透過外形動作把意走習慣了,走順了,有連續了,再用意導氣,如果長期的不用力,氣就養出來了,不是愣練出來的啊。
別人為的想意氣配合,一想就又入套裡了!但不想又連不上,所以是既想又不想,有意無意。打個比喻,看天上的浮雲,我只是看著,並沒想去幹涉浮雲的飄動,我沒幹涉吧,可是又看著呢。
松空到一定程度了,就生氣了,最容易出現的就是胳膊不用力就能抬起來。有了松、空、氣的狀態,再把這些養大,保持住,固定住。
用拳套練的是這個。而不是比賽動作多漂亮,屁股多低,蘭花指多翹,這樣就入套出不來了就被套牢了。
當然屁股低也不是壞事,那得是雙腿不用力的低。
松空的狀態基本固定了,就嘗試著推手了,推手的目的是在有外力加身的情況下,還能不能松,狀態能不能保持。
我的切身感受是,自己覺得松的挺好,和別人一搭胳膊,立刻就緊,就像一直沒練過鬆一樣,這時候有兩點最要命,一是脆弱的小心靈遭受極大的打擊,又成橫路敬二了,二是懷疑練的方法和方向,這對不對呀!都練這麼長時間了,怎麼還尼瑪跟力吧是的呀!
這時候最容易動搖,也是考驗心性的時候,所以老師的四篇宏論中的兩論是——耐得住寂寞,禁得住誘惑!
把這個節點關鍵點扛過去,就是太極道路上的里程碑,就是萬里長征中的遵義會議,確立並堅定了正確的領導方向。寬泛的說,練太極長期且艱鉅的任務就是練松、練意,然後松著用意,至於什麼時候出東西,出什麼東西,出多少東西,不用管,別用理性思維去幹預。
用農民伯伯的心態練拳,怎麼說捏?只管鬆土、施肥、除草,給莊家營造一個生長環境,莊家不長都難!
怕就怕拔苗助長,現在拔苗助長的現象忒多了!以前師傅都不讓徒弟推手,怕就怕心靈受打擊,還有,推手一用力,至少倆月的松白練。等於倆月的減肥毀於一頓爆撮!最後再說一句話,是透過拳套練功能,奔著功能去,就跳出套了,奔著拳套去,就套牢了。
康偉老師:今天孔老師又找到拳套路里哪兒不行了,就又回家練套路去了一推手,就明白套路里的東西還沒練出來呢。
佛教有一句話叫“渡河負筏”,意思是說船是用來渡河的,過河後就不用揹著船走了。
套路是用來練功能和功夫的,不是比誰的姿勢好看的。
康偉老師:拿這個工具要乾的活兒沒幹完,沒幹到點兒上!
孔令德:
今天嘚瑟的挺多,因為又受刺激了,上午去康老師那裡,深有體會,這些都是有感而發!
康偉老師:自己的套路變化還不能空著走呢,你還想帶著別人空著走?
孔令德:
覺得拳裡有很多功能沒練到吶!練套路我也練十多年了,但這真不是套路的事兒,而是套路里功能的事兒!
康偉老師:前輩說功夫是拳裡練出來的,絕不是瞎說的,就怕你根本不知道練什麼,除了傻摳動作,啥也不懂。
王忠傑:老師帶著別人走不就有重量了嗎?
康偉老師:沒重量我帶啥呀?牽動四兩撥千斤!沒你這個千斤,我牽啥呀?
康偉老師:孔老師繼續,你的體會對大家都有幫助。
孔令德:
我說說被牽的感受,有兩點,一是不知不覺,二是很輕。
具體怎麼說哪,康老師的手就搭在我腕子上,就靠那點摩擦力,並沒手掐把攥的硬拉,我也儘量保持松,輕,就是不知什麼時候被“掛上”了,就被帶動了。後來康老師放慢動作同時講解關鍵點,康老師推我,我儘量松,在松到頭時,我為了還能站住(否則就坐地上了),就有一點生力了,人家康老師就是抓住這一點,開始牽我,其實生力的這一點,康老師不說我都沒意識到,我開始生力了我都不知道,康老師“聽”的就是這個點,用的就是這個點,這點就相當於陰極生陽的那個“白尖兒”,就是剛生出的那個很小的陽,就是冬至這個點,而我知道的是春分了甚至立夏了那個點,差半圈呢!
或者說,我剛有那個“機”,康老師就察覺並用了,而我等出了那個勢才知道被掛上了,早晚了!
能牽動別人要同時滿足3個條件,
能“聽”出“機”來,就是我那剛一動,很微弱,但必須能聽出來;甚至心一動就知道,這是一。
二是自身也就是康老師要有入勁兒,就是由外向身體裡面走的勁,也叫陰勁,從體內向外出的叫陽勁兒,而且身體要空,要虛,如果身體是實的就牽到自己身上了,那樣我還是有依靠的,自己空了,我就沒依靠了。感覺的東西真是不好說,我只能說到這個程度了,但連我感覺的50%都沒說清楚,我有點理解老子怹老人家了。
三是要“和”,康老師牽我的前半程,手並沒有向後,而是還向前,所以我沒察覺被牽。不光手向前,背還向後,兩胯向兩側,這等於在胸腹前(含胸腹)給我做了一個大坑,在後半程,後背帶動肩胛,再帶動手臂才向後牽,此時我知道了也晚了,對當老師來講,這就是得機得勢,內動不令我知,等我知道被牽了,也晚了。
為什麼叫“和”呢,手向前,後背向後,兩胯向兩側,這是四個部分向四個方向完成了同一件事兒,就是牽我,如果這四個部分都同時向後,我就知道了,而且我還能借上力呢,否則我真成橫路敬二了。不同的因素幹不同的事兒,最後實現一個目的,就是和而不同!
一個企業,有老闆,有會計師,有總工,有工人,還有看門大爺,都個幹個的,企業才能發展。如果都當看門大爺,那兩天就黃了,如果都當老闆,那一開會就打起來了。
我問康老師,您怎麼能“聽”出我的機,我都不知道陰極生陽起力的那個點!老師說“廢話”!你練拳練什麼吶!
只有你對自己行拳中各個階段,各個位置,各個轉換點都一清二楚了,就知道別人的了,就知道別人什麼時候生力,什麼時候沒力,也就是知道別人的訊息盈虛的準確位置,也就是,我是在出形出相這個認知層次,康老師是在“我想要幹什麼”那個層次,也就是機的層次,這就比我快多了,
康偉老師:知機才能知勢,得機才能得勢,
機者,幾也!
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
還不是快,是早,也就是我要幹什麼,人家早就知道了,這一出手,還沒出手呢就處在被動地位,那隻能捱打。
康偉老師:怎麼能知機啊?就要有感知微變化的能力!
這個能力怎麼才能形成啊?在慢運動中用意識感知身體最慢、最微小的變化!
太極拳慢練,就是在練意!練知機的能力。
先有個文字概念上的印象,等以後有機會一試,就全明白了。
所以前人說,能慢儘管慢,慢到十分功夫,就裡靈到十分!
很多人慢打了一輩子,連太極拳為什麼要慢練,在慢中練啥都不知道,那不就只能是白練嗎!
該練的都沒練過,談什麼用啊!
現在的人連前人留下的太極拳道理都沒搞清楚,就在哪裡傻練,那能練出東西才怪呢。練太極拳,先學讀書,書理明白學拳自然容易!
前人說的多清楚,不明白道理就只能難上加難了。
康誼:@北京 孔令德 孔老師今天講的很精彩!論文級。彙總一下,我給個題目:練太極,如何走出拳架套路的困局。
(歡迎加入太極觀真微信群,一起練太極)